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深入推進源頭預防法治化,探索形成了“四個一”信訪工作法,將大批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推動“一線處訪”
洞口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性工作,開通政民、政企、政網“三個直通車”,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信訪渠道關口前移、矛盾問題在一線解決。縣級領導帶領部門負責人每月最後一週集中到鄉鎮、村帶案下訪,每月23日到園區、企業現場辦公,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與網民代表開展一次面對面交流,帶動並協調鄉鎮、村(社區)和部門在基層一線宣講法規政策,徵集民生實事意見,讓決策部門與群眾理性對話、民主協商,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信訪矛盾。
文昌街道楊某家和袁某家的房屋都建於20世紀60年代,相鄰且共墻,1998年袁某家翻修房屋時,兩家因房屋邊界發生矛盾,相關部門多次調解無果,導致楊某家無法翻建房屋。縣政府領導包案後,主動到文昌街道約訪楊某夫婦,7次組織自然資源、司法、信訪、文昌街道等單位進行會商協調,並組建工作專班調處,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楊某家的房屋已翻新,現正在裝修中。2024年以來,全縣通過“三個直通車”機制收集意見建議和訴求2000余條,辦理回復率100%,推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00余件,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58個。

洞口縣委書記吳韜深入雪峰街道華南村召開院落會解決群眾關注問題。
建強“一支隊伍”
洞口縣從縣鄉幹部、專兼職調解員、政法幹警、律師和基層法律工作者、網格員、“五老”、鄉賢中選聘“背包調解員”進村入戶調處矛盾糾紛。通過身邊人化解身邊事,既拓寬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又保證了民情可知可感,矛盾可調可控,處理公平公正,受到群眾的充分肯定。同時,在調解過程中,注重與法治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將每一次糾紛調解的過程作為一次普法的過程,引導群眾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達到了“調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2023年8月,廣西籍男子黃某在毓蘭鎮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操作機器設備時,不慎將左手第四、第五指頭鋸斷,企業為其墊付醫療費等各項費用2萬餘元。出院後,黃某以傷勢會影響日後正常工作生活為由,要求企業賠償,雙方由此産生糾紛。毓蘭鎮“背包調解員”接到企業求助後,主動與雙方對接調處,通過一天的調解,雙方終於達成一致協議。今年3月23日,黃橋鎮石背村曾某與鄰居尹某因相鄰土地界線模糊産生糾紛,該鎮“背包調解員”聞訊後迅速趕赴現場,一面耐心向雙方做釋法明理工作;一面向雙方詳細了解實情,並根據雙方描述丈量土地,核實情況,明確界線,最終妥善化解了這一矛盾。今年1至3月,全縣“背包調解員”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23件,調解成功322件,成功率99.69%。

黃橋鎮“背包調解員”在石背村調處曾某與鄰居土地糾紛。圖為現場丈量土地。
打造“一個&&”
洞口縣堅持做實做強縣、鄉、村綜治中心。在縣綜治中心,成立以縣領導為主任的專職工作隊伍,統籌整合信訪接待中心、涉法涉訴聯合受理中心、矛盾調處中心有關功能,集中公、檢、法、司、信訪、人社等部門工作人員常駐中心辦公,實現矛盾糾紛聯調、服務管理聯動。在鄉鎮綜治中心,集中信訪接待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專職調解員力量,推行“門診式接訪、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調處”。在村綜治中心,由村支書記負責,統籌黨員、網格員、信息員、社區民警、信訪代辦員等各方力量,全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縣城祥雲一號地塊因稅收、債務等原因多年來未能辦證,後經縣矛調中心組織相關部門和業主會商13次,召開矛盾協調會23次,成功為祥雲一號地塊辦好土地權證。文昌街道陳某家與王某家因宅基地界線引發矛盾,曾上訴法院,多年來雙方矛盾一直沒有化解,經街道、村綜治中心幹部悉心調處,雙方終於今年4月握手言和。
夯實“一個基礎”
洞口縣持續夯實村級基層基礎,充分發揮村級源頭預防“橋頭堡”作用。一是壓實工作責任。明確村級信訪工作職責,做到政策宣傳到村、責任壓實到村、矛盾調處到村,讓村級矛盾預防和前端化解落到實處。二是織密工作網格。實行縣級領導聯鄉包村、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黨員和村(居)民代表“雙幫帶”,做到戶戶見村(居)民代表、家家黨員聯,服務群眾零距離。三是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加強信訪法治宣傳,並對信訪工作成效突出的鄉鎮、村(社區)給予適當獎勵,有效調動鄉村幹部和廣大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矛盾的積極性。2024年洞口縣各村(社區)共組織法治宣傳6000余次,及時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100余個,為群眾辦實事3000余件,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