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邁入萬億元級——家政服務如何托起“穩穩的幸福”-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17 16:20:03
來源:光明日報

市場規模邁入萬億元級——家政服務如何托起“穩穩的幸福”

字體:

  “叮鈴鈴”——7月初的一天,北京市東城區一家家政公司門店內,電話鈴聲不斷。“這周接了快三十單!”門店負責人楊女士桌上的服務單已經堆起了厚厚的一摞,“這不快放暑假了,很多雙職工家庭都在愁照看小孩的問題,具備接送小孩、做飯等綜合服務能力的小時工根本忙不過來,預約已經排到了一週後。”

  進入暑期,家政服務需求不斷升溫。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包括家政在內的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逐步成為促進消費的新引擎和擴大內需的新動能。據測算,2024年全國家政服務業營業收入達1.23萬億元。我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超過3000萬人。然而,隨着家政服務需求的迅速增長,行業仍存在“找家政難,找好家政更難”的問題。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推動擴大家政服務供給,促進家政服務消費。家政市場邁入萬億元級市場規模後,如何進一步增量、提質,托起百姓“穩穩地幸福”?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堵點:家政市場供不應求

  “您之前帶過多大的孩子呢?”“會不會做寶寶輔食?”上海的郭先生夫婦正在通過視頻面試育兒嫂。郭先生坦言:“現在找到比較滿意的育兒嫂真的太難了,我們夫妻倆工作都很忙,家裏的寶寶需要人帶。育兒嫂不僅要能照顧寶寶的日常生活,我們還比較看重育兒嫂的早教能力,已經面試六七個人了,還沒找到合適的。”

  “平均每名育嬰師,就有10幾個家庭在搶。”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負責人李女士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的諮詢電話,但最終的成交訂單不足四成,“主要卡在合格的人手短缺,特別是經過專業培訓、有經驗的好保姆缺口非常大。儘管他們的薪資標準通常比較高,但仍供不應求。”

  李女士道出了千萬家庭的共同焦慮。數據顯示,當前家政領域專業人才缺口高達數百萬,高素質人員尤為稀缺。

  隨着“一老一小”照護剛需持續釋放,我國家政服務業規模迅速擴大,現已步入萬億元級市場。《2024-2029年家政産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預計較2020年增長120%,其中,養老護理、母嬰照護、高端保潔三大細分領域貢獻了65%的增量。

  如今,家政市場需求向精細化、專業化升級的趨勢愈加明顯,不僅育兒嫂、保姆等家政服務人員數量存在缺口,市場對健康、養老、保潔等領域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但現實是,部分從業者技能單一或比較基礎,行業內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此外,由於家政服務的工作場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獨立性,服務項目需入戶、入門,這也對家政服務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不久,家住上海徐匯區的葛阿姨在女兒的幫助下第一次預約了蘇寧幫客的上門清洗服務。“家裏布藝沙發時間久了,表面沾上了些污漬和異味,我嘗試自己清洗過但效果不太好,想找專業服務又擔心不靠譜、亂收費。”葛女士向記者説出了她的擔憂。訂單提交後,系統立即推送了即將上門的兩位師傅的詳細信息,包括姓名、照片、工號、專業認證資質以及過往用戶的真實評價。“還沒見到師傅,就已經對他們的基本情況有了初步了解,這種提前的‘安全感’很重要。”葛阿姨補充道。

  近年來,一線城市家政需求暴增,價格持續上漲,對服務品質的需求也隨之同步提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丹丹指出,家政服務業的&&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如何建立高效的供需匹配機制,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是當下急需破解的兩大難題。

  小家政關聯着大民生。家政一頭連着務工人員的就業,一頭連着萬千家庭的生活需求。擴大供給總量、提升技能水平是促進家政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破局:從技能培訓邁向職業化發展

  7月11日,山東濟南一家政公司培訓教室內,20多名學員正在專注地學習如何為新生兒嗆奶急救,一名培訓師托着教學模型向大家示範着標準動作。其中一名培訓學員告訴記者:“這裡的老師教得非常專業,我今年要在這裡把育嬰師證考下來。”該家政公司負責人&&,今年報名培訓課程的人數比去年翻了將近一番,現在育嬰和養老服務的需求量特別大,現有員工仍然供不應求。

  當前,我國有3000多萬家政從業人員,但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多數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專家指出,加快培養相關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加強專業教育培養、強化技術技能培訓是提升專業人才質量的關鍵。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提到,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目前,吉林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院校開設了家政學專業。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專項培訓行動的通知》,決定自2025年至2027年組織開展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專項培訓行動,每年培訓150萬人次。

  目前,福建已率先&&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系統性方案,發布《關於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的十二條措施》,明確從業人員崗前培訓、技能提升、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評定等方面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創新推出“項目制培訓補貼”模式,獲培訓合格證書者每人每學時補貼不超25元,最高80學時。

  青海拿出真金白銀對家政培訓進行補貼,當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落實培訓補貼、水電減免等政策,支持相關企業落地運營。“通過公開招投標,我們公司入選了互助縣‘居家和社區養老項目’,為全縣60歲以上低保戶、80歲以上老人和其他有需要的老年群體提供家政服務。”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互助互相家政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守順説。

  各&&機構也加大投入培訓更多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今年3月,全國首個“京東家政培訓就業示範基地”在內蒙古赤峰正式揭牌亮相,為當地勞動者免費提供日常保潔、家電清洗、收納整理等多元化家政技能培訓,並為考核合格者匹配就業崗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趙俊強&&,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先後實施了家政培訓提升、信用建設專項行動,牽頭印發了推動家政服務業産教融合、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政策文件,促進家政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推動家政行業規範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

  民政職業大學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教研室主任尹海元指出,隨着社會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的升級,家政服務業正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專業化、數字化、品質化轉型。培養現代家政服務人才,要以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三類基礎能力為根基,評價體系同步突出素養、技能與管理信息化能力,推動人才培養從“技術執行者”向“家庭生活解決方案設計師”躍遷。

  規範:個性化服務更需統一的行業標準

  最近,在廣東深圳工作的周明準備搬往新家。她在貨拉拉App上提交了預約,和客服溝通後,手機屏幕跳出搬家套餐和價格的確認頁。周六上午,收納師和一名搬家師傅準時叩響了房門。

  “5年前,我剛來深圳時,搬家只請了一位司機師傅,在裝車的時候幫我搭了把手,自己收拾打包累得夠嗆,當時還在最後支付費用時和師傅掰扯了半天。這回用貨拉拉預約,發現了好多省力省心的服務,而且按照服務項目、里程明碼標價。”周明看著收納師熟練地將一個個小件物品分類打包,搬家師傅利落地拆解實木床,給床墊包裹保護膜,全程不用自己動手。“更省事的是,他們到了新家幫我做了1:1還原,在廚房連盤子都按照我原來的習慣放在了櫃子的最下層抽屜。”

  一直以來,國內家政行業呈現“小散亂”特徵,多數消費者依靠朋友介紹、熟人口碑等找家政服務渠道,商家也通過打電話、微信等方式宣傳推銷,缺乏行業統一標準與規範,與日本等成熟市場存在差距。當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更傾向於通過購買服務來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催生出上門喂寵、收納整理等家政新業務、新場景。業內人士指出,服務需求個性化特徵愈發明顯時,更需建立統一的服務質量評估體系。

  有的家政相關企業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訂單智能精準、高效派工,並全程數字化監控服務狀態。“在服務標準方面,我們針對各項家政服務的作業流程,制定了清晰的實施步驟和驗收標準,明確家政服務最低時長保障和驗收標準,確保交付標準化。”某家政相關企業負責人説。

  近年來,我國&&多項政策法規,對家政服務的質量、能力、市場供給等做出明確規定,行業朝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高質量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家政服務質量的有效保障。”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孔德軍指出,新規有利於推動家政服務機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促進家政服務業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目前,商務部協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加快推進家政領域國家標準應用推廣工作,累計推進72個家政服務領域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範建設。孔德軍透露,商務部將聚焦民生關切和百姓訴求,加快制修訂一批家政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促進家政服務質量提高,推動擴大家政服務消費。(記者 董蓓)

【糾錯】 【責任編輯:董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