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教育正站在轉型的關鍵節點。知識獲取的路徑、學習方式的演化、閱讀的定義與價值,正被重新審視。4月27日,一場以“AI時代下的教育革新”為主題的世界讀書日暨新教育經典共學創新實踐活動在北京舉辦,活動圍繞AI技術如何影響閱讀習慣和教育方法,如何守住“深度閱讀”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教育者如何在AI時代中構建“有靈魂的教育”等議題展開討論。
活動現場。(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本次活動邀請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心安幸福教育創導者文東茅,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中國文化書院院長、西湖大學校董陳越光,潤澤園教育創始人白立新,強腦科技創始團隊成員、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勝男,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院長高松濤,青島恒星科技學院創始人陳昌金等多名教育界、業界專家進行分享和互動。
部分線上直播點。(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在《AI時代的幸福教育》的主題演講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心安幸福教育創導者文東茅分析了AI時代教育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認為,要實現AI與幸福教育的深度融合,需從教師轉型、學校文化以及倫理框架等層面重構教育生態。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心安幸福教育創導者文東茅。(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在《AI時代的積極教育:閱讀如何滋養幸福力與創造力》演講中&&,未來AI會取代人類完成低技術、重復性和依賴規則和數據處理的工作,人們在未來的競爭力將是審美力、創造力和同理心。
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院長、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中國文化書院院長、西湖大學校董陳越光在《AI時代的經典閱讀與人文教育》的演講中指出,AI時代的教育革新需圍繞工具、方法論、哲學三個層面展開。
中國文化書院院長、西湖大學校董陳越光。(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潤澤園教育創始人白立新分享了對教育革新與企業文明融合的思考。他認為,AI能幫助解決腦力和體力的問題,但深度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永遠是自己的硬功夫。在AI時代,企業家可實現從1.0到4.0的進化,從追求短期利益發展到以生命價值為錨,與社會共同進步。
潤澤園教育創始人白立新。(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強腦科技創始團隊成員、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勝男分析了當代學生存在的“空心病”問題,並介紹了強腦科技運用腦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解決方案。
強腦科技創始團隊成員、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勝男。(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在以“AI·新教育”為主題的對話環節,潤澤園教育核心講師郭紅波與強腦科技創始團隊成員、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勝男,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院長高松濤,青島恒星科技學院創始人陳昌金共同探討了AI推動下的教育變革,以及如何培養更具創造力與適應力的人才。
“AI·新教育”主題對話。(北京潤澤園教育供圖)
據潤澤園教育統計,本次活動在新華網、新教育讀書會視頻號、潤澤園APP、潤澤園視頻號等&&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近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