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東省國家安全廳主辦的“新時代 新科技 新安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暨科技安全主題活動——五盾講堂近日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行。活動期間,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利爾”)董事長葛堯倫接受了記者專訪。

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堯倫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海利爾如何響應“雙碳目標”“農業強國”等國家戰略?
葛堯倫:海利爾是一家集農業農藥研發、生産、經營及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大型農化集團。公司實施“原藥製劑一體化、國內國際一體化”的雙輪驅動戰略,通過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築牢食品安全與糧食安全的核心保障能力。在企業發展進程中,我們對標先進跨國企業,建立自主創新體系,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團隊,國際業務已拓展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您曾説過“企業如果沒有研發是沒有未來的”。海利爾是如何憑藉技術研發優勢提升行業話語權的?
葛堯倫:海利爾一直把研發創新作為公司核心戰略。創業初期,我們依託農業農藥專業的大學生團隊開展自主研發。隨着公司發展,我們與多家科研機構建立産學研合作關係,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增長到數千萬甚至上億元。從2010年開始,我們對標國際企業,系統引進精細化工研發體系,不斷提升研發實力。近年來,公司年度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在5%以上,這還不包括農藥産品登記相關費用。
通過持續的研發創新,公司實現了從仿製到自主創制的跨越式發展,擁有多項自主專利化合物,尤其在抗性害蟲防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還形成了覆蓋農藥創新全鏈條的産業體系。這不僅讓我們在國內佔據大量市場份額,還吸引了跨國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新一代高效生物農藥也即將面市,極大地提升了海利爾在行業內的話語權。
記者:您提出“不下田、就下崗”的口號,這種田間實驗室模式是否保證了研發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葛堯倫:我們確立“從田間來,到田間去”的研發準則,確保技術落地,建立專業農服團隊,直接獲取種植戶需求;構建驗證體系,所有新産品需通過田間實效測試,通過將科研人員考核與田間實效挂鉤,真正實現“研發閉環始於農田,價值兌現歸於農田”。例如,傳統的藥劑僅能維持三四天就會又起滿蟲子,海利爾創制持效期達20天以上的新型化合物,通過科學用藥指導,精準劑量使用到作物上,讓種植大戶切實感受到、看到、用到。農民的痛點是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即便採用大型機械化生産,人工成本仍超用藥成本。所以,創造優質農藥,解決農民痛點,實現增産,真正做到科技服務農民,讓農民用上低成本的好藥,這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記者:海利爾在推動農業綠色轉型方面有何舉措?
葛堯倫:2015年我們就成立了實驗室,通過工藝革新降低生産能耗,製劑車間能耗較行業降低30%。在應用端,海利爾嚴格執行國家“雙減”政策,主動淘汰中毒産品,新創制化合物全部達到微毒/低毒標準;開發環境友好型製劑,推廣精準施藥技術,提供包括土、肥、種、藥一體化的全程解決方案,既提升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品質,又實現綠色、環保、低成本。
記者:很多農民用藥知識匱乏,海利爾是如何確保技術指導真正落地,減少農藥濫用風險的?
葛堯倫:農藥行業發展快速,且關係到國計民生和食品安全等多個方面,但農藥使用又不像用藥有醫生指導,所以我們建立起使用推廣隊伍,指導科學用藥。我們按照制定的方案,結合新媒體開展科普教育,做大量宣傳指導;嚴格執行用藥安全間隔期標準,全程追溯確保産品合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