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林草生物工程引領新質生産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廣西百色召開。中華茶文化大使、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董曉欣受邀參加並發表演講,就茶美學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如何堅持“三茶”統籌,以“2+8戰略”為抓手,推進茶旅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茶美學:古韻新姿,文化新篇
董曉欣提到,茶美學立足飲茶傳統,承載深厚中華文化基因,聚焦於萃取茶文化的精華、藝術與思想韻味。在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2024國際茶日'茶之道’國際峰會”上,蔡鎮楚教授的《靈芽傳》首發,標誌着相關研究學科正式啟動。
鄉村是茶葉的搖籃,不同土壤與生態孕育多樣茶葉,歷經千年沉澱,我國多省份制茶特色匯聚為六大茶類、千余個優質小品種。例如以“紅、濃、陳、醇”四絕品質而著稱的梧州六堡茶,屬黑茶,原産於廣西梧州蒼梧縣六堡鎮,有耐藏、保健等特性,曾借“茶船古道”暢銷海外。這些豐富的茶葉資源,為茶美學與茶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根基,讓鄉村茶韻得以延展,並開啟茶産業新征程。
中華茶文化大使、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董曉欣(左一)在品茶現場。
茶旅融合:跨界聯動,産業賦能
好山好水出好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茶的故鄉和茶文化的發源地。在茶産業的現代化進程中,茶旅融合發展是一條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好路徑,走進萬里茶山體驗茶文化、尋找好茶是一種茶葉銷售和茶文化傳播的新模式。茶文化旅游項目在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三大原則:展現茶葉生長的山水靈韻、加工環節的低碳規範、傳統茶美學儀式的沉浸體驗。借由此,不僅能夠讓消費者親眼目睹茶葉自然生産環境、加工製作過程,更有機會體驗非遺製作技藝,領略感受茶飲儀式感。通過茶旅融合實踐,不僅能讓體驗者感知文化自信,還能提振茶葉消費,拓展客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從而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茶産業和旅游業的同步發展。
中華茶文化大使、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董曉欣(右一)與“心妍壯錦旗袍文化館”館長李心妍(左一)。
“2+8 戰略”:謀篇布局,穩健助航
實現茶旅融合發展,必須堅持“2+8戰略”原則,簡言之就是兩個主軸加上八個支撐點。兩個主軸,即創建茶産業科學“碳”目標,低碳環保、無公害是作為飲品茶的基本底線;搭建國際茶産業數字貿易&&,助力茶葉出海遠航。同時,以人才培訓、評價標準、項目規劃、培育品牌、非遺匠人、産品溯源、國潮飲品、茶美學空間八大保障精準發力,全方位護航。此外,可以“茶美學研習社”為抓手,傳播茶文化、挖掘茶文化史、創新茶美學應用領域。
當下,茶美學文化正在鄉村振興和茶旅融合中的綻放。董曉欣希望大家一同來講好中國茶故事,推動茶産業、茶美學、茶IP的健康發展,提升中國茶的國際競爭力,精繪“萬里茶山圖”,鑄就茶産業的錦繡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