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良: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 以“愛”與“信”構築教育品牌-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1/08 15:16:46
來源:新華網

毛良: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 以“愛”與“信”構築教育品牌

字體:

  近日,潤澤園教育以“只此龍場 汝心非凡”為主題,舉辦了紀念陽明先生誕辰552周年活動。活動期間,雲南愛爾信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爾信”)董事長毛良就教育行業創新發展、團隊成長等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圖為雲南愛爾信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毛良接受採訪。

  記者:愛爾信的名字有何寓意?您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毛良:2007年10月10日,我創立了愛爾信。愛爾信,寓意熱愛與誠信。我們堅信,以“愛”為基石,以“信”為紐帶,才能鑄造卓越的教育品牌。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是在更高的層面和領域激勵並喚醒學生的內生動力。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思考力、心之力和創造力。

  記者:您如何看待教育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您認為學習經典文化對職業教育有什麼影響?

  毛良:未來,教育科技行業除了更加注重數字化和個性化,對德育教育的比重也會增加。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簡單的知識傳遞和標準化的教學內容將由AI完成,而教師的角色將被重新定位,釋放教師資源發展個性化內容。

  近年來,愛爾信非常重視德育方面的教育,我本人以及教學團隊一直在引導學員學習中華經典文化,我們不僅要教給學員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為人處世之道,培養學員的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記者:在數字化轉型中,愛爾信採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

  毛良:我們建立了數字化大數據中心,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追蹤學員的學習進度、效果和就業情況,根據學員個性化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教學産品,為每位學員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案,這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滿足了學生“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

  記者:面對就業市場的新變化,愛爾信在推動就業和教育合作上有哪些措施?

  毛良:我們創建了産教融合的産業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産業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定向培養、企業參與教學等方式,實現了學生與企業、産業和行業的緊密結合。此外,我們還成功孵化了幾個學生創業項目,幫助年輕人點燃創新創業熱情。

  記者:您對年輕的創業者和教育科技行業的從業者有何建議?

  毛良:在團隊建設方面,愛爾信走過很多彎路。創業有了成績後,我就有了傲心,這種思維習慣一旦形成其實是障礙,不利於團隊成長。後來我和團隊經過中華經典文化熏陶,找到了一條根本有效的同頻路徑,團隊上下同頻於共同的使命和願景。

  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我希望年輕的創業者們學習中華經典文化,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要有堅定從容的信念,堅定的相信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