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溫暖工程”,讓“暖流”跑在“寒流”前——內蒙古東勝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暖心力”-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0/22 10:43:2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置頂“溫暖工程”,讓“暖流”跑在“寒流”前——內蒙古東勝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暖心力”

字體:

  進入10月,東勝夜裏最低氣溫已降至個位數,家住康和南岸小區的市民廉曉梅過去總會羨慕別的小區。但今年,她也早早享受到了深秋的“溫暖”,“在家穿薄薄的單衣就夠了,特別舒適!”廉女士十分滿意家裏的溫度。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溫暖工程”從今年4月15日開工,在採暖季來臨前已全部完工。哪怕夏日的酷暑、初秋的降雨給施工帶來一定阻礙,但東勝區將“溫暖工程”置頂加速,部分路段24小時不間斷施工,終於讓“暖流”跑在了“寒流”前。

  東勝區區長韓濤説,“溫暖工程”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東勝區將“溫暖工程”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依託“12345”民生總服務台,緊盯群眾集中反映和排查發現的各類問題,加強規劃、冬病夏治,用心用力用情把“暖城”之“暖”寫實寫細。

 織就“供熱一張網”

  東勝每年供暖季長達6個月,共有8家供熱企業,過去都獨立運行,互不相連,導致有的小區被多家供暖企業覆蓋,有的小區卻處於各個供暖片區末梢,這種供熱模式缺乏安全性及穩定性,“欠供”和“過供”長期並存。

  去年冬天出現極寒天氣,東勝部分居民反映家中暖氣不暖、溫度不高。工人師傅們憑藉經驗手動調節,一輪調節下來耗費數天,供熱效果依然欠佳。城區供暖東西跨度長,水平落差大,增壓提溫過程中,海拔低的管網承受能力達到了極限。

  那時着急的不僅是居民,供熱人頭頂也懸着一把劍,國電東勝熱力有限公司(下簡稱“國電東勝”)供熱一次網首站的溫度大約已達117℃,負責人現在都有些後怕,供熱是系統工程,“為了讓居民過一個暖冬,每個人都擔着巨大的壓力!”

  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了“溫暖工程”實施方案,東勝區緊扣“供暖季結束之日就是‘溫暖工程’開工之時”的要求,在今年春季結束供暖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劃。

  東勝區地處北方,地勢較高,四五月份土層還沒完全解凍,項目大面積施工從6月開始。7月罕見連續高溫,8月陰雨不斷,不僅要清理積水和淤泥,還要做好防護,工程作業量直線翻倍,施工時間又被拉長。

  雖然困難多,但東勝區“溫暖工程”各個施工項目始終保持“加速”狀態。除極端天氣外,部分重點施工路段24小時施工,按照“開挖一段、恢復一段、通行一段”的原則,不斷縮短預定工期,終於在供暖季前實現十字路口應通盡通。

  天驕路、鄂托克街、萬正路……東勝區“溫暖工程”項目建設連接東西、貫穿南北,打通供熱盲點末梢,織就一張更為科學、更有保障的“供熱一張網”。

  9月15日開始,東勝區部分供暖管網已經開始試水。9月20日,部分居民家裏已經“有點溫乎氣兒”了。

  惠和供熱利用停暖過渡期完成了1200余&閥門的保養、24余&板式換熱器的清洗等基礎性維修工作;蒙泰供熱投資2000多萬元對供熱系統進行全面檢修和維護;國電東勝投資1億元新增4&熱網加熱器和3&熱網循環泵,以及一台50MW的電蓄熱蒸汽鍋爐。

  “除了標準的供暖時長,我們一般會提前半個月供暖、延遲半個月停暖,以應對寒流來得早、走得晚的情況,額外這一個月産生的成本由企業自己承擔。”國電東勝熱力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説,一般採暖一個月成本在1500萬元左右。

  今年以來,東勝區全力推動城市供熱重點項目40個、162個小區的供熱二次管網進行改造,徹底解決供熱末端熱力受限、管道跑冒滴漏等問題。

  東勝區住房保障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魯説,整個區域重新劃分後,各個供熱片區不管是流量,還是溫度,都可以自我把控。

  供暖管網的改造是傷筋動骨的“大手術”,藉&“溫暖工程”的契機,水、氣的改造也如火如荼。

  今年年初,東勝區還有未通天然氣的小區91個,到今年年底,將新增35個小區接通天然氣。東勝中心城區引黃供水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3個供水調蓄工程也在籌劃當中。

 “保留菜窖”的溫暖

  “水電氣熱”溫暖人心,老舊小區改造、居民小區遺留問題集中整治,也是“溫暖工程”應有之義,可以讓“溫暖”二字更細更實。

  育英社區轄區內所有小區都建成於2000年前,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王娜送孩子上學後,下到自家菜窖裏非常認真打掃了一遍,“收拾乾淨好存土豆、大白菜。”內蒙古老百姓家家戶戶餐桌上離不了一碟爛腌菜,“腌菜罈子放菜窖裏再合適不過,屋子裏太暖,腌菜容易起沫子。”王娜説。

  20世紀90年代修建的北方小區不少都帶有菜窖。在冬天,菜窖就相當於室外大冰箱,除了冬儲菜,南瓜、大蔥、蘋果等也經常存在裏面。

  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菜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不少年輕人甚至覺得菜窖礙事。育英社區有4棟居民樓附帶菜窖,老舊小區改造中,按原計劃準備填埋並改為停車場。

  “堅決不能動!”將近20戶居民的反對叫停了菜窖填埋。育英社區書記張曉文回憶,“主要是50多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反對。”

  居民劉大爺抱着兩歲多的孫女在院子裏溜達。他家住育英社區5號樓,也附帶菜窖,“秋收後會有大卡車拉着土豆、白菜來批發,去年土豆是8毛錢一斤,50斤一麻袋,普通人家存個兩三麻袋一冬天就夠吃了。來年土豆會漲價到2塊多一斤,用菜窖能省不少錢。”

  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就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雙方都退一步就能尋求到利益最大公約數。育英社區聽取群眾意見,將菜窖進行了微改造。

  育英社區過去路面破損、管網老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抓住本次改造契機,重點整治了道路年久失修、配套基礎設施短缺、公共活動空間狹小等問題。現在的育英社區乾淨整潔,基礎設施完善,菜窖口換上了與地面齊平的鐵蓋板,過去的防護棱已被拆除,既不影響停車,還拓寬了停車面積。

  保留菜窖是老舊小區改造中再小不過的一件事,卻實實在在暖在群眾心裏。

  作為“溫暖工程”“民心工程”的重要內容,東勝今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4個,有關部門計劃參照補貼標準,由居民自籌20%、政府加社會籌資承擔80%的方式來籌集資金。

  “群眾自己花一部分錢,體現的是群眾的自主性,而且配合度會更高,更加注重成果維護。”張魯説,居民通過“菜單式點單”,選擇最關切的項目,從項目確定、工程施工、結果驗收,都有代表參與。

  “把民生工程當做重中之重,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把民生問題解決好、把老百姓的訴求和期盼解決好,更是政治責任。”韓濤説。

  辦好“民生總服務台”

  作為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科技、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東勝區在民生問題的處理上承載着更大的社會責任。

  “修管網是好事,但是能不能把已經修好的地面給平整平整,這樣過車能更快,交通擁堵能好點”“能不能把重點十字路口路段拓寬一下,這樣堵車情況能緩解”“現在開學了,能不能在早晚高峰提前安排交警指揮……”在供暖管網施工期間,不少市民在“12345”&&留言。

  東勝區人口占全鄂爾多斯市的1/4,接訴即辦的量也是1/4。量大的背後,是群眾對&&的認可,是群眾反映問題渠道更直接、解決問題速度更高效,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更快。

  東勝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是走單一模式簡單複製,而是始於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接着科學謀劃、順勢而為,一步一個腳印破解難題,推進城市治理。

  在“12345”&&,所有問題集中統一,每天都有匯總分析報告,比如供水問題、勞動糾紛問題、物業糾紛、交通出行等。從源頭入手,通過少部分人的反映,看到同樣存在問題的“沉默大多數”,在他們沒反映之前解決,就是“未訴先辦。”

  東勝區供水工程建設為“未訴先辦”寫下生動注腳。“自從進入今年6月以後,我們小區再沒停過水,家裏再也不用大盆小盆地存水了。”市民王鳳蘭老人邊洗菜邊笑着説。

  “過去憑直覺判斷供水問題不大,無非是一些零星散發的故障,可以很快解決。”東勝區自來水公司負責人坦言。

  後來通過數據匯總分析發現,整個城市有水,並不代表居民家裏有水。過去這類問題,可能居民反映強烈時才會被注意到,而且是哪天反映,哪天解決,哪個小區反映,解決哪個小區的問題,但問題會反復出現,並沒有根治。

  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整個城市儲水能力不足,幾處臨時儲水水源,排查後發現只有1.5天的抗風險能力。有海量數據支持,治本之策就會“靶向治理”。

  目前,東勝中心城區引黃供水工程項目穩步推進,黃河水經由鐵西供水站送往東勝各處,四級加壓系統讓“水往高處流”成為現實,新增的3個供水調蓄工程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預計明年開工建設。在此基礎上理順“取、供、用、節、排”等涉水主體關係,實現了水資源配置聯合調度、統一管理。

  供暖管網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12345”&&同樣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去年東勝區“12345”&&受理的公共服務類訴求中,供暖類佔53.59%,供水類排名第二,佔比23.52%。截至今年9月30日24時,“12345”&&今年已受理公共服務類訴求3371件,已辦理3363件,辦結率99.76%。

  韓濤説,現在不僅“接訴即辦”,而是進一步轉變為舉一反三、提前摸排的“未訴先辦”,背後是一整套的交辦、督辦、考核機制,“為民謀福初心不變,改善民生永無止境,要把‘12345’紮實辦成民生總服務台,提升民生保障‘暖心力’,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新成果’”。(記者劉婧宇)

 

【糾錯】 【責任編輯: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