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內蒙古篇丨文明新風拂青城-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9/14 11:55:39
來源:新華網

文明中國·內蒙古篇丨文明新風拂青城

字體: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4日電 初秋時節,漫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地,乾淨整潔的大街小巷、井然有序的交通環境、煥然一新的老舊小區、鄉風文明的村莊、柳綠花紅的公園……一幅幅文明有范、溫暖友善的畫面躍然眼前。

  這一切得益於呼和浩特市不斷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帶來的新變化。

  “我們開展的文明城市創建,是把黨的執政理唸有效落實到城市治理中的生動實踐,是把市民的嚮往變成了最美的市容,從顏值到素質改變的過程,有力促進了城市‘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張東霞説。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有力傳播社會主流價值,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促進群眾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呼和浩特城市航拍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 攝) 

  城市建設更有“文明范兒”

  常態推動文明城市建設,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大人民群眾。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秉持一流定位、精緻城市、精細管理理念,聚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眼常態長效,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升城市文明整體水平,為紮實推進“美麗青城 草原都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走進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富興社區老舊小區和興園小區,整修一新的樓體、整齊劃一的停車位、造型別致的涼亭,平坦的柏油路,一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升級的“新”小區展現在居民眼前。 

  和興園小區前身為呼和浩特市燈泡廠,因建成年代久,破舊基建多、違章建築多,停車位置少、文化設施少、活動場地少,路面破損嚴重、市政設施嚴重老化、供熱二次管網腐蝕、小區一半以上屋頂漏水、社區配套服務差的問題尤為突出。為提升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2024年賽罕區對和興園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把居民的文娛生活、“為老為小”作為小區改造的重點,同時打造居民議事長廊,激發老小區的新活力。現在,改造完工的和興園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改造累計投入7003萬元,從‘基礎-完善-提升’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廣泛吸納了居民對於改造的建議36條,有效凝聚了思想共識,小區改造從以往‘政府幹群眾看’的被動局面變成了‘政府群眾一起改’的和諧畫面,持續深化了‘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和興園小區文化。”賽罕區人民路街道富興社區黨委書記王一旨説,改造後的和興園和街心公園,不僅是解決突出民生難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行動。

老舊小區換新顏,改造後的和興園小區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中宙攝)

  2023年,呼和浩特市完成了309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51085戶,解決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實現了從“改房子”到“改生活”轉變,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2024年,呼和浩特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229個,涉及居民44810戶,目前已有146個小區完工,改造後引入物業服務企業等相關工作,不斷擴大物業管理覆蓋面,切實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外創環境與功能、內創精神和素質,既扮靚了“讓城市更美好”的“面子”,又做實了“讓人民更幸福”的“裏子”,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得到新提高。

  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着力點,依託大青山淺山區、大小黑河水系生態帶、城市道路綠廊系統和全域綜合公園體系,不斷完善便民、惠民、利民的“15分鐘生活圈”。

  “大黑河郊野公園的風景越來越美了,我們每天騎行路過這裡時都忍不住停下來,看看這裡的花草、聞聞花香。”騎行愛好者周先生經常沿着大黑河騎行,一路上的美景為單調的運動健身增添了一份樂趣。

  如今,大黑河郊野公園的秋天呈現的不止於《詩經》裏“蒹葭蒼蒼”的敘述,其勝景還存在於木棧道千島湖的愛心小島,浪漫花海和十里花堤,共同描繪了一幅詩意青城,公園內疊翠流金,丹楓如火,園林如七彩世界,湖泊似人間仙境,一步一景無不訴説着大黑河郊野公園的秋日浪漫,成為市民群眾生態休閒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大黑河郊野公園馬鞭草盛開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呼和浩特市通過常態推動文明城市建設,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提升的風采,收穫了看得見、摸得着的獲得感,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鄉風文明讓村莊“美起來”

  欣賞鄉野風景,感受“紅杏遺村”的歷史文脈;走進田園農家,品一品地道的農家飯菜,體驗採摘樂趣;來3A級景區杏花谷,品花、賞景,來一場露營燒烤,盡情享受晚風吹拂……初秋時節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東烏素圖村,風景如畫,愜意悠然,村口處有許多市民和游客正在散向四週,笑聲、叫賣聲、音樂聲混合成了一幅生動濃郁的人間煙火圖……

  這幾年,依託林果資源及烏素圖大杏品牌,東烏素圖村走出了一條産業發展助力村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我通過經營謙和果園,不僅實現了自己致富增收的小康夢,也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就業,助力了鄉村振興。”村民張宏奎高興地説。

  在強化産業支撐的同時,東烏素圖村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培育打造“杏福樹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引導適婚青年及其家長摒棄高額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推行“村民議事會”,引導群眾把“村裏事”當成“自己事”,讓大家真正成為鄉村振興主體。“鄉村振興不僅是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富起來的同時,同步要跟進鄉風文明建設,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文體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東烏素圖村黨委宣傳委員王志鳳説。

  呼和浩特市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共打造了30個移風易俗示範村,東烏素圖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村,各村圍繞反對大操大辦、抵制高價彩禮等主題開展異彩紛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和移風易俗主題志願活動等1000余場(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真正的文明惠及民生、觸及民心。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激發群眾投身鄉村文化振興、改善生産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

  村道街巷清爽整潔、農戶庭院錯落有致、村民鄰里其樂融融……如今,呼和浩特一個個鄉村正在奏響出文明新風“和諧曲”,這得益於呼和浩特市不斷以“移風易俗”塑造鄉村文明新氣質,也進一步推進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回民區東烏素圖村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鑫攝)

  文化賦能讓城市揚起“文明風”

  對折、裁剪,一把把小剪刀如魚得水,一雙雙小手妙剪生花,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躍然紙上。為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未成年人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的獨特魅力,2024年5月,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街道辦事處奔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了“剪刀飛揚 創意啟航”主題活動,為文明社區創建添色彩。

  “奔騰社區是內蒙古廣播電視台與海西路街道共建的一個社區,我們內蒙古廣播電視台的主持人除了定期在社區金話筒角開展宣傳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活動外,還和社區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助力首府城市文明工作提升。”內蒙古廣播電視台主持人王琪説。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推動非遺傳播,發展非遺體驗,為文明城市創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非遺中國年”“春節元宵節廟會”“非遺年貨節”“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二人&、剪紙、秧歌、腦閣、面塑、皮畫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及傳承人互動體驗,讓非遺浸潤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2024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呼和浩特推出異彩紛呈的文旅活動,組織各旗縣區開展非遺集市、社火廟會、文化惠民、展覽展示等非遺相關係列活動50余項。春節期間呼和浩特市累計接待游客407.82萬人,累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63億元。元宵節期間,呼和浩特市共計接待國內游客45.54萬人次,預估實現旅游收入3.19億元,接待游客人數位居內蒙古第一。

  每逢節假日,呼和浩特各博物館推出的一系列文博展覽和相關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爭相打卡。2023年,呼和浩特市在內蒙古率先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力推進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館之城、雕塑之城、藝術之城和現代文明之城建設。推出《北疆文化•青城文脈》《北疆文化•青城印記——尋跡文化符號集群》等品牌活動,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推出《如見》《紅山玉龍謠》等一批精品劇目。周傑倫演唱會、跨年夜、張傑演唱會等活動火爆出圈,呼和浩特的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呼和浩特的一切都很美好”等話題閱讀量過億,有力地傳遞了城市的溫度與文明,彰顯了城市的魅力與顏值。呼和浩特市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範城市,獲評2023年全國年度消費熱力城市。

游客在呼和浩特博物館參觀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就是傳承城市文脈、塑造城市文明的過程。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提升城市品質、提高群眾幸福感作為城市文明提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文化潤心、文明塑城,強調外塑形象、內化心靈,堅持以文化人、以創促建,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氛,推動各族群眾在共建美麗家園中增進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呼和浩特市建成呼和浩特國際雕塑館和雕塑園,舉辦了首屆國際雕塑展,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文化地標。推動博物館提質升級,呼和浩特博物院成功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並加入國際博物館聯盟。2024年8月,呼和浩特市舉辦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博博會”),有552家博物館及相關企業參展,4天內參觀人次超35萬,這也是二十年來參展博物館及相關企業和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屆。期間全市接待國內游客237.90萬人次;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48.98億元。作為國內外博物館行業的頂級盛會,文博行業的新技術、新創意、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博博會與全力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呼和浩特來了一場“雙向奔赴”。

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  新華網發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劭凱攝)

  為打造好北疆文化品牌,今年,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旅廣電局、市體育局、市文聯還聯合開展了“文明有我”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開展“幸福青城 美在文明——呼和浩特市‘我看城市新變化’”主題宣傳活動,鼓勵市民及游客以打卡漫游的方式,近距離感受青城的美好變化與文明風貌,促進群眾在參與中不斷提升文明素養和獲得感幸福感,激勵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弘揚新風尚、創造新生活。

  隨着呼和浩特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街頭巷尾、公園廣場等地隨處可見市民群眾休閒運動的身影。而全市精心組織的各種品牌活動貫穿全年,讓人民群眾的精神更加富足,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群眾文化活動攜文明之花精彩綻放,不斷涵養着“文明呼和浩特”的“精氣神”,也讓青城市民真切感受到北疆文化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 張倩 呂會生)

【糾錯】 【責任編輯: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