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山西篇|晉城:厚植精神沃土 弘揚文明新風-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8/28 14:11:12
來源:新華網

文明中國·山西篇|晉城:厚植精神沃土 弘揚文明新風

字體:

  八月的晉城街道整潔,優美舒適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司徒小鎮打鐵花精美絕倫,為游客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大街小巷流動的“志願紅”已成為市民自覺的行動……在澤州大地,文明之花徐徐綻放,文明創建碩果纍纍。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晉城市鄉村田野,感受文明鄉風的具體實踐,聆聽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鏗鏘足音。

  北石店鎮大張村:移風易俗引領文明新風尚

  走進全國文明村北石店鎮大張村,映入眼前的便是村口的標語——“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在紅白理事會一樓大廳,張貼着大張村制定的《紅白理會章程》和《德行鄉村正氣歌》。

 

大張村《德行鄉村正氣歌》。梁尚蓉攝

  “以前大張村的村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逢婚喪嫁娶、喬遷之喜、孩子滿月等都要請客吃飯,大操大辦屢見不鮮,奢靡之風在全村盛行。為了扭轉這種不良風氣,我們在1999年就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紅白喜事統一標準專門負責村民的紅白喜事。”大張村黨支部書記劉利波告訴記者。

  據介紹,村民操辦紅白事時需提前報備,填寫辦事登記表,並依照《章程》進行操辦,大到婚禮儀式的價格、酒席的桌數、車輛的選用,小到買菜、置辦煙酒、跑腿服務,都有嚴格規定。對不按章程規定辦事的,批評教育並取消“星級文明戶”參評資格,取消全家年終福利分配。同時,為了方便村民辦事,村裏還投資了100萬元修建大眾餐廳,配備相關設施用品免費提供村民使用,平時由紅白理事會管理,定期維護檢修,保證村民辦事有場地、能省錢。“現在我們辦一次事情的花費由原來的至少4萬餘元縮減到了不到2萬元。”劉利波説。

  目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尚在大張村已經形成常態,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的理念蔚然成風。這麼多年來,大張村沒有一件安全事故一個信訪、刑事案件發生,“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真正成為大張村一張響亮的名片。

  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理論宣講“活”起來

  “神州萬里江山嬌,繁榮昌盛國威高。喜事一件接一件,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得好。二十屆三中全會指航道,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目標……”8月6日下午,在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的“太行小書場”講&上,隊員們正在演奏最新創作的陵川鋼板書《二十屆三中全會指航道》。通俗易懂的唱詞輔以節奏明快的器樂不僅增強了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讓在場所有人領會到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梁尚蓉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我們第一時間學習並創作了這首曲子,從排練到演出大概用了一天時間。”隊長靳文蓮告訴記者。為了準確宣傳黨的好政策,隊裏每個小組堅持收聽新聞聯播、定期書寫心得體會,並通過中央重點新聞媒體了解和學習最新政策,及時編排,通過送節目下鄉、到各單位演出等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榮譽室。梁尚蓉攝

  用歌聲和快板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最新政策,78年來,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牢牢把握時代脈搏,隨時隨地更新宣傳內容,已經走遍陵川1751平方公里土地,總行程超過40萬公里,共演出12萬場次,自編自導節目1.5萬餘個,聽眾達2500萬人次。

  “我們也會配合有關部門把消防安全、保護環境、依法納稅、文明出行等內容編排成鼓書、小品、快板等生動形象的節目,到學校、社區、企業等單位進行宣傳。”靳文蓮説。

  陵川縣丈河村:森林康養助力鄉村振興

  青山環繞,森林蔥鬱,滿眼望去皆是綠意;法式建築、特色民宿為古樸的村落增添了現代之美。“這裡是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丈河村,因廖東河環村而過,河水寬不過丈余,故得名丈河村。”丈河村到村任職大學生王潔向記者講解道。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奠定了丈河村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康療的堅實基礎。近年來,丈河村探索出一條“農林+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不僅僅有效帶動了村集體收入,更吸引了周邊游客來此避暑康養。

  “我們這裡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1.7%,每立方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5000-80000個。入伏之後氣溫較周邊城市來説能相差十幾度,自古以來就有避暑勝地和康養之地之稱,因此每年吸引游客10萬餘人次。通過開設民宿等方式,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近就業的願望。”丈河村駐村第一書記郭志強説。

陵川縣丈河村“窯情歲月”主題民宿。梁尚蓉攝

  在遙情歲月民宿區,一家民宿經營者高興地告訴記者,“村裏發展康養産業,受益最大的是我們老百姓。拿我自己來説,一年的收入非常可觀。”廖東河旁,來自河南的王先生一家正圍坐在一起燒烤,體驗鄉村的美好生活。“來到丈河村已經快一個星期了,這裡山清水秀,天氣涼爽,很適合居住。”王先生説。

  據介紹,近年來丈河村借助獨特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延伸生態旅游項目,先後與山西農業大學開展校地合作,建立森林康養研究院,打造法式餐廳等標誌性建築,努力打造古今交融的康養村落。當前,丈河村文旅康養産業已初具規模,一幅“村美、業富、家興、人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採訪報道組 黨建 梁尚蓉)

【糾錯】 【責任編輯: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