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一場以“探求新質生産力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學習交流活動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活動現場,江蘇華益中亨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益中亨公司”)總經理郎良英(又名郎朗)就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技術創新與産品迭代的深度實踐等問題接受記者專訪。

圖為江蘇華益中亨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郎良英接受採訪。
記者: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的重要動力,去年華益中亨公司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這個榮譽如何激勵公司在未來發展中持續深化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
郎良英:去年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是對我們連續三年穩居細分行業龍頭地位的肯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份榮譽不僅是對過去的認可,更是對未來征程的鞭策。我們深知,只有堅持不懈地推動技術創新,深耕細作於專業領域,中小企業才有出路。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繼續秉承“專精特新”的發展理念,加速奔跑在創新之路上,不斷拓寬企業的成長邊界。
記者: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請問華益中亨公司在智能物流與自動化設備研發領域如何構建獨具特色的創新生態體系?
郎良英:我們始終堅信,創新的出發點應源自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與關懷。過去,我們或許更側重於炫技,而今,我們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力求將複雜的技術轉化為簡單、直觀的操作界面,讓每一位客戶都能輕鬆上手。我們始終推崇的就是大道至簡,核心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用專業的力量解決客戶的痛點,讓創新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用戶。
記者:在積極擁抱新質生産力的同時,華益中亨公司是如何平衡經濟效益、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的?
郎良英:作為園區納稅大戶,我們深知自身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我們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佔有的資源多,自然要回饋社會。因此,我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始終將環境保護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我們的工廠被譽為“花園工廠”,不僅因為環境優美,更因為我們的環保標準遠超相關要求。我們堅信,只有為員工創造一個工作場所潔凈、空氣質量好、身心愉悅的環境,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歸屬感,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記者:在當前物流裝備市場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華益中亨公司如何調整戰略應對這些變化並進一步保持競爭力?
郎良英:正因為面臨市場的諸多挑戰,反而倒逼公司上下團結一心,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不是削減成本或向質量妥協,而是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無論是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是産品細微之處的優化,都力求卓越。此外,我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力量,並將其融入企業管理之中。我們堅信,本領是在挑戰中磨礪出來的,能力是在壓力中激發出來的。在風平浪靜之時,或許我們不會如此思考這些問題,而困境卻迫使我們不斷挖掘潛力,提升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