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丨親近杭州,觸摸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文明之美-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19 17:39:31
來源:新華網

文明中國丨親近杭州,觸摸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文明之美

字體:

新華網杭州7月19日電(記者李雪芹) 小伢停車有專位、微笑亭裏有笑臉、共享書房有好書、滿城都有紅馬甲……盛夏時節,走進時晴時雨的杭州,處處可見文明之光閃耀在每一個角落。從如詩如畫的西湖到小營巷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從大關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公益課堂到黃龍體育中心的文明提示帖……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文明之美已然成為這座古都名城的一大新特色。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圖為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街道居民、錢塘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方建國創作的剪紙作品《大關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華網 李雪芹 攝

幸福來敲門: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穿過一棟棟滿滿年代感的居民樓,走進杭州市拱墅區的大關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如同進入一片文化綠洲,所見所感,養眼養心。不同分區內,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寫毛筆字……80歲的大關街道德勝社區居民陳玉瑛笑着説“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社區為我們做了件大好事!”

  作為杭州市首個街道級“文旅融合綜合體”,大關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秉持“以文化人”最大鮮明特色,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這裡不僅有“百姓書場”和“百姓戲園”兩大特色品牌實踐點,還有“大關街道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黃良起藝術館”“大關印象非遺館”,各種文化惠民活動也不打烊不斷糧,真正成了轄區全年齡段居民群眾“走得進、坐得下、還想來”的家門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市臨平區。圖為志願者孟竹娣正在展示當天製作的非遺漆扇。新華網 李雪芹 攝

  位於杭州市臨平區的“廟街拾鋪”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文化街區宛如一座溫馨的港灣,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的理想之地。“廟街拾鋪”內,“愛心冰櫃”“公益咖啡”讓人溫暖,幾個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忙着做志願服務。展&一角,臨平志願者卡通形象代言人“廟廟”舉着一枝紅玫瑰,意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活動常態化,“廟街拾鋪”下設“愛滿廟街”“杏林春暖”“五音雅樂”“社區情緣”“匠心手藝”等十個項目,從非遺體驗、藝術展演、文創集市、便民服務等多個角度入手,打造出一批涵蓋娛樂、文化、學習的惠民項目,既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也提高了周邊居民的精神生活品質,成為居民休閒娛樂、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的好去處。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市西湖區。圖為黃龍體育中心的溫馨&階標語。新華網 李雪芹 攝

  打造“賽會之城”:文明觀賽,從我做起

  “以前有球迷給對方喝倒彩,如今是給雙方喝彩;以前觀賽看熱鬧,如今觀賽看門道……”杭州市西湖區黃龍體育中心副主任沈劍提到施行文明觀賽的前後對比時,頗為自豪。走進黃龍體育中心,隨處可見佈置在空中跑道、&階、景觀小品處的文明觀賽提醒標識,讓觀眾抬頭可見、駐足可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引領文明新風尚。

  6月15日晚,黃龍體育中心的2024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浙江隊 VS 長春亞泰比賽。作為浙江隊的主場,黃龍體育中心座無虛席。賽場上,運動員們公平競技、奮勇拼搏,賽場外,黃龍體育中心通過“溫馨提示”短信、賽前賽中賽後播報、賽場大屏增設文明元素等,營造文明的觀賽環境,球迷們文明吶喊、理性助威,共同打造了一場精彩賽事,持續放大了“後亞運”的文明效應。

  近年來,為深入推進“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實踐,助力杭州打造國際“賽”“會”之城,杭州市大力推進文明觀賽(演)專項行動,倡導廣大市民做文明有禮、熱情有度的文明觀眾,全方位組織開展文明觀賽宣傳、引導、實踐活動,積極推進賽會文明與城市文明協同發展,在全市形成人人學禮踐禮、處處見禮展禮的良好局面。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市拱墅區。圖為在橋西歷史街區的微笑亭,三位志願者臉上綻放微笑。新華網 李雪芹 攝

  成為網紅打卡地:大運河小營巷,引領文明新風尚

  拱宸橋下水悠悠,地處大運河畔的橋西歷史街區游人如織。這個承載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如今將區域內的博物館、非遺文化商鋪資源巧妙融合,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文明實踐體驗街區。街區的改造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成為吸引外來游客的新亮點。

  作為杭州市首個兒童友好街區,橋西兒童友好街區聚焦全齡友好,嵌入“一老一小”場景,打造全市首條總面積20萬平方米的老、少、青三代友好的共享空間。這裡不僅有專為兒童設計的游樂設施,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的滋養。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市上城區。圖為錢學森故居內的部分展板。新華網 李雪芹 攝

  杭州對歷史文物合理活化利用,從而有了更加生動的打開方式。在上城區小營巷,幾個在樹蔭下納涼的老人正在喝茶閒聊,走進中共杭州小組紀念館、錢學森故居、毛主席視察小營巷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內心激蕩,熱血澎湃。

  “小營·江南紅巷”除了多處紅色文化景點、小營巷、方谷園、銀槍班巷等老杭州的坊巷,還有民國時期杭州著名實業家胡迪生家族的聚居處——胡宅舊址、小營民居、杭州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歷史建築。紅巷基地充分挖掘特有的紅色資源,通過紅色文化宣講、社會科學普及周等各類活動,將社會科普和文化旅游有機結合,景區年接待量高達41.8萬人次,成為杭州名副其實的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報道組走進杭州市上城區。圖為觀眾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內沉浸式體驗經典國畫裏的西湖美景。新華網 李雪芹 攝

  杭州,這座承載着千年文化底蘊與現代都市活力的城市,以其遼闊開放的胸襟讓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座城市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在這裡,文明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城市氣質,它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之中,體現在每一個行動之上,熔鑄在每一個人的血脈裏。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