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全國約6000家餐廳啟用“麥當勞叔叔之家愛心箱”,消費者可通過隨手捐款,為異地就醫困難患兒家庭提供支持。近日,奧運冠軍、麥當勞品牌代言人王楚欽以志願者身份探訪北京麥當勞叔叔之家,並捐出愛心箱首筆善款,以公眾人物影響力帶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益。
6月19日是全國救助管理機構 “開放日”,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慈善法等相關法規政策正持續推動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長期以來,麥當勞叔叔之家實體公益項目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幫助與支持,與社會救助相關理念深度契合。該項目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共同助力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築牢兜底服務,打造“家以外的家”
儘管我國持續推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但鄉鎮兒童異地就醫需求仍不容忽視。陪同孩子在陌生城市與病痛抗爭的家長,不僅承受着醫療費用壓力,更面臨異地棲身難題。
麥當勞叔叔之家在長沙、上海、北京三地距醫院僅“數分鐘路程”的地理布局,憑藉全免費住宿、共享廚房、洗衣房及兒童游樂區等設施,已累計為超1500個困難患兒家庭減輕異地生活經濟重擔,提供超過7.1萬個安睡夜晚,用“家以外的家”詮釋了公益的溫度與力量。
圖為上海麥當勞叔叔之家
這裡不僅是居住之所,更是情感聯結的樞紐。入住家庭在共享廚房烹飪家鄉菜時的便利,患兒與專業社工在游戲區互動的輕鬆時刻,家長間互相鼓勵的暖心話語,都在修復和重塑着被疾病打亂的生活秩序。正如麥當勞叔叔之家踐行的“以家庭為中心的關愛和照護”理念,將患兒的康復置於家庭支持系統中,在醫療救助場景中讓親情陪伴成為戰勝病魔的重要力量,用行動詮釋“愛是最好的治愈”。
構建公益生態,凝聚社會合力
麥當勞叔叔之家的發展,展現了“動員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救助”的可持續公益模式。作為項目的使命夥伴與最大企業捐贈者,麥當勞中國通過“每售出一份開心樂園餐,投入0.5元用於麥當勞叔叔之家的建設與運營”的長效機制,與全國落地的“愛心箱”形成“商業場景+公益行為”的閉環設計。
同時,麥當勞中國發起“多點一平米”公益倡議,號召消費者通過店內愛心箱捐款或購買開心樂園餐,將點滴行動轉化為對異地就醫家庭的實際支持。這一設計既響應了“社會力量參與”,又創新了公眾參與路徑,將“隨手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強化品牌社會責任形象。王楚欽捐贈的首筆10萬元善款的示範效應,更契合“優化社會力量參與渠道”的導向,有效激活公眾參與熱情。社會多元角色的持續融入,使企業單點發力升級為“正能量引領+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振模式。
圖為麥當勞中國發起“多點一平米”公益倡議
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愛心箱為公眾提供了一個長期了解與踐行公益的機會與渠道”,其價值不僅在於募集善款,更在於構建了凝聚社會合力的“企業搭&、社會唱戲”公益生態。
提升服務能力,助力社會治理
在 “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框架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被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兒童友好型醫院建設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升級。麥當勞叔叔之家積極踐行兒童友好理念,為異地就醫的困難患兒家庭提供就近免費的 “適兒化” 住所,正是對“提升兒童就醫體驗”政策的積極響應。目前,第四家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在深圳籌建,其標準化的選址要求、規範化的服務流程,將為提升社會救助服務能力、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醫療救助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可複製實踐範例。
歷經50多年發展,麥當勞叔叔之家始終以“在一起,就是家”的樸素理念踐行社會救助。隨着愛心箱進駐社區餐廳,公眾參與公益的模式正從“被動感知”轉向“主動行動”。這一實踐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生動彰顯,更是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民生保障的有益探索。
當每個消費者獻出愛心、每位志願者伸出雙手,既是對“家以外的家”增添“一平米”溫暖的實際支持,也是對“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的微觀響應。這種個體善意與政策制度的同頻共振,終將匯聚成照亮更多患兒家庭的燈塔,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增進民生福祉注入鮮活力量。(記者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