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17日電(記者熊嘉藝、肖恩楠、徐弘毅)劉名芳清晰地記得,從最後一名村民曹景華撤離,到山體滑坡發生,只隔了短短一小時……
6月15日凌晨,廣東茂名信宜市貴子鎮中和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轉移。
0時42分,村幹部劉名芳發現混雜着碎石的黃泥水,隨即上報險情;0時47分,鎮村黨員幹部來到現場,挨家挨戶敲門轉移群眾;3時許,25戶57名村民全部安全轉移;4時許,約5000立方米土石傾瀉而下,近半個村莊遭受衝擊,所有村民安然無恙。

村幹部凌晨“教科書式”預警
6月14日,今年第1號颱風“蝴蝶”在廣東雷州二次登陸後,進入了茂名化州境內。
颱風裹挾着大量降水而來。晚上7點15分,信宜市氣象&將全市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當地氣象局和應急管理局多次發布提醒,加強防禦強降水、山洪和地質災害。
15日凌晨0時許,信宜市貴子鎮中和村幹部劉名芳巡查聯二自然村時,發現道路水溝涌出大量裹挾着碎石的黃泥水。
“我頭腦一驚,這個情況不對勁!”劉名芳説,以往下暴雨的時候,水沒有那麼黃,也沒有小石頭混在一起,“肯定和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有關”。在日常工作中,她曾經學習過如何判斷自然災害,平時也向村民宣傳科普過避險知識,這讓她迅速做出上報險情的決斷。
“我首先打電話給村支書研判,告訴他情況和我們日常培訓講到的很像。這要麼是山體滑坡、要麼就是泥石流了。”劉名芳説。
5分鐘後,駐村的貴子鎮副鎮長劉春華與村黨支部書記曹木生來到現場,立刻發現了異常。“聯二村後面恰恰就是一座石頭山,我們立刻警覺起來。加上之前預報那天降雨量可能會達到500毫升,屬於很多年一遇的程度。”劉春華説。
“這裡存在山體滑坡重大風險。”幾人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隨即啟動緊急應急機制,馬上轉移村民。

敲鑼、拍門……挨家挨戶轉移村民
信宜市貴子鎮位於粵桂交界的雲開山脈,地形以丘陵、高山為主。根據茂名市氣象&數據顯示,15日凌晨2點至5點的3個小時裏,茂名市的最大降水出現在貴子鎮,雨量達129.5毫米。
0點58分,20多名鎮村幹部集結完成,分左、中、右三支隊伍進入聯一、聯二等自然村。瓢潑大雨裏,他們採取手搖報警器、敲銅鑼、逐戶拍門等方式,組織村民轉移。
“什麼都不要拿,拿什麼都不比命重要!”颱風到來前,村裏已經對村民做了多次防災宣傳,大家聽到轉移通知就立刻行動起來,紛紛趕往村委會安置點。
回想起那天的經歷,村民曹作鋒仍有些後怕:“當時我在睡覺,村裏一點多給我打了兩個電話都沒接着,兩點多劉名芳赤着腳來敲門,讓我們轉移到村委。我們一看水已經漫到了路上,就趕緊走。”
“一開始大家都是穿着雨衣、水鞋。有一戶人家泥過了小腿,水鞋陷在泥裏,我一着急就把鞋脫了,光着腳去敲門。”劉名芳説。
中和村聯一、聯二村的村民以老人、小孩為主。劉春華説,有的老人家腿腳不方便、走不動路,村幹部就背起老人,冒雨轉移到600米外的村委會。在暴雨中,一股股夾雜着石塊的泥水繼續涌向地面,“必須抓緊時間轉移。”
凌晨3時許,經過2個小時奮戰,聯一、聯二、田寮三個自然村的25戶57名村民全部安全轉移至中和村委會安置點。

5000立方米山體滑坡實現零傷亡
凌晨4時許,聯二村山體轟然滑坡,暴雨中約5000立方米土石傾瀉而下。
“轉移之後沒多久,坍塌的恐怖聲音就來了。我們又害怕、又慶幸。”曹木生説,他當時正在塌方點附近,大家都聽到一陣陣巨大的沉悶響聲,沒想到滑坡真的發生了。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清晨看到原本綠色的山坡,已經變得光禿禿。“直到天亮,大家才發現滑坡的破壞力這麼大,仿佛山坡被切開了一個口子。”
“在村裏生活了六十年,之前有過小滑坡,但從來沒有那麼嚴重的,想想還是很後怕。”曹作鋒説。
記者17日在現場看到,樹木被沖刷而下,山體留下一道泥土的黃色印記,村裏數十幢房屋仍在黃泥當中,部分低矮的瓦房被黃泥完全覆蓋。據初步估計,共有35間房屋受損。
天亮後,隨着颱風“蝴蝶”影響逐漸減弱,雨勢轉小,信宜市氣象&於15日9時3分將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降為黃色。
這一夜,全體村民安然無恙,平安躲過山體滑坡。

當日上午,轉移居民在集中護送下,先後轉至安置條件更好的貴子鎮中夥小學、秋風根小學,當地成立工作組保障基本生活所需。同時擴大排查範圍,增加轉移了4戶6名村民,轉移安置村民累計29戶63名。
記者在秋風根小學安置點看到,村民搭起了簡便床,生活井然有序。截至17日晚上,茂名信宜的降雨仍在持續,相關部門研判仍有發生災害的可能。剛剛結束了一場“大戰”的劉名芳和其他村鎮幹部,又投入到服務轉移群眾需求、防範次生災害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