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雙拐蹚出創業路:陳永紅與殘友們的“創享工藝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30 09:19:42
來源:新華網

圖片故事|雙拐蹚出創業路:陳永紅與殘友們的“創享工藝坊”

字體: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在創享工藝坊的小食堂,老員工胡小燕(左三)給殘友們端上午餐(4月23日攝)。胡小燕右腿4級肢殘,之前因為腿腳不便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在創享工藝坊,她一邊做手工一邊負責工坊伙食,每個月終於有了固定的收入。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左一)在創享工藝坊清點準備發往浙江的産品(4月16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左二)在創享工藝坊清點準備發往浙江的産品(4月16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在創享工藝坊製作皇冠發飾(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準備開車前往行動不便的殘疾員工家中送材料(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左)在創享工藝坊檢修點鑽機(4月16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創享工藝坊工人在對皇冠發飾進行質檢(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在南昌市新建區一小區,陳永紅拄雙拐前往行動不便的殘疾員工家中送材料(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在創享工藝坊編寫面向殘疾人的招聘簡章(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在南昌市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陳永紅(左)與殘疾主播一起直播推銷殘友們手工製作的工藝品(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在南昌市新建區一小區,陳永紅(右)來到行動不便的殘疾員工家中送材料(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右)在創享工藝坊給新入職的殘疾員工培訓(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陳永紅(左三)在創享工藝坊與殘友們一起製作工藝品(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新華社照片,南昌,2025年4月29日

  這是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半成品(4月23日攝)。

  五一勞動節前,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灣裏管理局招賢鎮的“創享工藝坊”。兩間工作室裏傳出金屬絲纏繞的沙沙聲與點鑽機的滋滋聲。拄着雙拐的陳永紅俯身檢查剛完成的皇冠發飾,十余名肢體殘疾的工友正專注完成手頭的工序。這個由殘障群體組成的特殊工坊,正在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陳永紅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農村,一歲時因高燒導致小兒麻痹症,雙腿永久性萎縮。中專畢業後,他拄着雙拐輾轉多地打工。建築工地、倉庫、電子廠……陳永紅換了許多份工作。“我堅信,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路。”陳永紅從未放棄。

  2020年,陳永紅來到浙江義烏一家工藝品廠,學會了皇冠發飾全套製作工藝。他鑽研手藝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得到了工藝品廠老闆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陳永紅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21年他回到家鄉南昌,在當地政府和工藝品廠老闆的幫助下創辦了“創享工藝坊”,優先招收殘障工人。他將製作流程拆解為編程、篩鑽、串珠、繞絲、點鑽等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適配不同身體條件的員工。對於出行不便的員工,陳永紅還堅持上門接送材料和成品。

  因為産品質量好,創享工藝坊生産的皇冠發飾在義烏很受歡迎,産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在完成海外訂單的同時,陳永紅還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開設了直播帶貨業務,通過網絡&&直銷手工藝品與農副産品。

  在當地殘聯的推薦下,為創享工藝坊工作的殘障員工已有40多名。“殘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有了工作就會更珍惜。”陳永紅説,“以後我們要自己設計款式,贏得更多的訂單,幫助更多的殘友。”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