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凡生命中感受非凡力量——“中國網事·感動2022”年度網絡人物獲獎者群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12 14:49:03
來源:新華網

從平凡生命中感受非凡力量——“中國網事·感動2022”年度網絡人物獲獎者群像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閆建華、葉心可)12日,“中國網事·感動2022”十大年度網絡人物揭曉。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工人、醫生、特警、教師、檢察官、護林員等,他們看似平凡,卻展現著共有的特質:善良、奉獻、堅強和忠誠。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溫暖他人,使得平凡終究不凡。

  ——義無反顧,殘疾小夥勇救落水母女

  2022年5月,江蘇省常熟市董浜鎮一對母女落入河中,危急時刻,李俊不顧腿部殘疾,縱身躍入河中,奮力將母女救起,在確認她們身體無大礙後,他就悄悄離開了現場。被救的許女士在得知李俊是位腿腳不便的殘疾人後感動地説:“無法想像當時他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來救我們。”李俊卻説:“當時看到有人在水裏掙扎,第一反應就是救人,自己會游泳,肯定是要救他們的。”

  ——退休老人志願擔任“生命擺渡人”

  邢蘊靜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2017年退休後,他志願當起了遺體和眼角膜捐獻者的協調員,手機24小時開機,風雨無阻,隨時待命為遺體捐獻者和眼角膜捐獻者服務。五年來,邢蘊靜已經為300多名無私奉獻者進行遺體和眼角膜的交接,以及妥善料理他們的後事。

  邢蘊靜認為,“實實在在為捐獻者做事,讓他們的家屬放心把遺體交給我們。”被稱為“生命擺渡人”的他也辦理了遺體捐獻公證手續。

  ——“我多出一分力,就能多挽救一個家庭”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突發6.8級地震。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隊特警秦曉強和戰友率先抵達震中磨西鎮,連續奮戰13小時,救出3名被埋群眾。然而,他卻在救援現場接到家人的電話:失聯的父親和妹妹不幸遇難。

  獲知噩耗,上級安排秦曉強照顧家人,而淳樸的母親卻執意“趕走”秦曉強:“兒子,你快去忙救援,大家更需要你。”在安置好家人後,秦曉強轉身繼續投入搶險救援。“我多出一分力,就能多挽救一個家庭,減少一分像我這樣的痛苦!”

  ——守護青山綠水的“最美夫妻”

  張彥明、茍冬雲是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留鳳關林場職工,參加工作近三十年來,夫妻二人堅守留鳳關林場榆林鋪管護站,寒來暑往巡山、播綠、護林,風雨無阻,對林區的山路、溪流、動植物資源等都了然于胸,為保護秦嶺森林資源、守護秦嶺生態安全默默奉獻,被譽為“守護青山綠水的最美夫妻”。

  張彥明夫婦在巡護時還主動到府向群眾開展防火宣傳。多年來,他們管護的林區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也沒有發生過大面積的森林病蟲害、毀林開墾、盜伐盜獵。

  ——“我無法接受這些未成年人就此沉淪,他們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

  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李邦紅不僅組建了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還把業余時間都花在了未成年人法治志願服務上,“5+2”“白加黑”是她工作的常態。“她隨時會接到那些小孩的電話、資訊,有時候甚至在深夜直接去找他們。”丈夫心疼但也很理解她。

  為幫助受害未成年人回歸學校和社會,李邦紅自學獲得“高級心理咨詢師”證書,還組織建立未成年人一站式保護關愛中心、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未成年人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基地、未成年人法律維權服務點,孩子們親切地稱呼她“未檢大姐姐”。

  ——“借眼”備課,他用信念堅守鄉村講臺

  早年因為發高燒加上用眼過度,河南鄉村教師盧文建的右眼完全失明,而左眼也僅剩0.01的視力。醫生勸他放棄教學,但他在妻子和學生們的鼓勵下,開始了28年“借眼”備課的教師生涯。

  看不清學生,他便用撲克牌抽簽的方式,隨機點名提問。為吸引學生注意力,他還將教材內容編成順口溜和快板書,深受學生喜愛。他深知農村孩子堅持上學的不易,便自掏腰包設立“助夢獎”。即便目不能視,盧文建仍堅守鄉村講臺,為農村孩子們傳授知識,身體力行地向他們傳遞勇氣和信念。

  ——“興馬洲不能沒有醫生,所以我選擇留下來”

  在湖南長沙江心島——興馬洲上,女醫生顏新艷一待就是十年。她背著醫藥箱挨家挨戶了解村民的健康狀況,還在洲尾設立站點,每月定期為村民測量血壓、血糖。手機24小時不關機,村民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顏新艷隨叫隨到。“這麼多年,她就像我們女兒一樣,細心、貼心。”村民説。

  ——創新思路、打開局面,“洋蔥書記”帶村脫貧致富

  2019年,江蘇省興化市大營鎮聯鎮村“第一書記”李廷勝剛上任便創新思路,採用“禮盒+網絡”包裝銷售洋蔥,短短半月為村集體增收25萬余元。在通過消費增收解了村集體債務的燃眉之急後,李廷勝開始帶領村子發展洋蔥産業,興辦“洋蔥市場”,建設保鮮庫,同時將市場承包給村洋蔥合作社,助力引進深加工企業,延伸産業鏈條。三年來,他引進資金到村177萬元,化解村集體債務290余萬元。

  ——“我沒錢留給家中後代,留給他們的只有艱苦作風”

  92歲老黨員舒服民十多年來累計從個人養老金中拿出16萬元,資助武漢市江夏區87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活一年就要捐一年,要力爭捐20萬元。

  不僅如此,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舒服民向黨組織交了10萬元的特殊黨費;2021年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舒服民又上交了1萬元黨費。他説:“黨把我教育培養成才,將我鍛煉成一名真正的共産黨員。作為老黨員,我就想多交一次黨費,以示對黨的忠誠。”

  ——沈飛“冠軍班”匠心築夢

  在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標準件中心,有一個年輕的鉗工“冠軍班”,班組有3人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冠軍和金獎,4人獲過省、市級技能冠軍,共計斬獲市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冠軍12個。

  這個班也叫“方文墨班”,班長方文墨帶領眾多成員刻苦鑽研,累計攻關課題150余項、協調工藝問題40余項,解決了一批困擾航空生産的手工高精度加工難題。他們用汗水和堅韌,讓班組成為全公司的“排障特種部隊”,也為這道“青春選擇題”寫下不一樣的“注解”。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