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俠克)2021年12月1日是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在哪可以檢測?發生高危行為後如何補救?北京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所長、主任醫師盧紅艷進行了解答。
盧紅艷説,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種,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如果跟不知道艾滋病感染狀況的人發生了無保護的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血液傳播最主要的風險是通過注射吸毒,特別是跟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在不正規的、沒有規範消毒措施的場所文身、穿耳洞,或者和別人共用剃鬚刀、牙刷,也會有較低的經血液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如果不接受規範的母嬰阻斷,也有可能傳播給胎兒。與艾滋病患者普通的接觸,如一起工作、學習、游泳、吃飯、擁抱,甚至共用馬桶,都是沒有問題的。”盧紅艷&&。
發生高危行為後,只有通過檢測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但艾滋病有“窗口期”,即從艾滋病毒侵入機體到血清抗體、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標誌物能被檢出之前的時期。盧紅艷説,要做檢測,需要在最後一次高危行為之後的4到8周才有較高的準確率。
目前,北京市各區疾控中心都設有艾滋病自願諮詢檢測門診,不僅保密,而且免費,同時,還會提供專業的檢測前後諮詢服務。另外,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婦幼保健院以及大部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還有一些參與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組織,也可以提供艾滋病檢測。若依然覺得不方便或者不願意面對面檢測,市民還可以通過社會組織、自助服務機或者網上預約,獲得檢測服務包。
盧紅艷&&,發生艾滋病暴露後,是可以預防和補救的。如果發生了高危的性行為、遭受了性侵害或者被不明來源的針刺傷,先不要過分慌張,應儘早進行暴露後預防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風險。“一旦發生了高危行為,越早進行暴露後預防、效果就越好。有研究顯示,在兩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成功率可以達到99%。”盧紅艷説,“如果需要進行暴露後預防服藥,最好在24小時以內完成,最遲不能超過72小時。”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在全市範圍內正式啟動了針對HIV感染高風險人群的暴露前預防工作,通過服用抗病毒藥物來預防HIV感染,適用於HIV陰性的高暴露風險人群。即在發生高危行為前就開始服藥,進行事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