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安全架構新態勢

9月17日,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右)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與到訪的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裏夫合影
文/田仲福 馬曉霖
編輯/吳美娜
新一輪巴以衝突自2023年10月爆發以來,持續牽動多方神經,其中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等反應尤為強烈。
以色列9月9日對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層成員發動“精準打擊”後,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等地區多國及地區組織對此&&強烈譴責,認為以方此舉嚴重違反國際法,公然侵犯卡塔爾主權,打擊斡旋和平的努力,威脅地區安全與穩定。9月15日,阿拉伯-伊斯蘭緊急峰會呼籲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團結一致應對共同挑戰和威脅。
9月17日,沙特和巴基斯坦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簽署共同戰略防禦協議,約定第三方針對兩國任何一國的攻擊將被視為“對兩國的侵略”。有分析指出,沙特和巴基斯坦有長達數十年的軍事關係,這份防禦協議醞釀已久,近期地區事態加速了協議的簽署。在當前中東地緣安全風險增加的背景下,沙特希望借此實現安全保障合作的多元化,巴方則尋求提升戰略地位,雙方的共同目標是以制度化的安全合作來應對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
巴基斯坦GEO電視台稱,這項協議將對南亞和中東的權力格局産生長期影響,“顯而易見的是,沙特不再僅僅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傘。這一發展表明全球秩序正在發生變化,它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GEO電視台資深記者哈米德透露,預計還將有兩個阿拉伯國家與巴基斯坦簽署類似協議。
加強合作基礎深厚
長久以來,沙特等海灣産油國在安全保障方面深度依賴美國,不僅為美國提供海空軍基地,還耗費鉅資購置美國軍備,某種意義上是在向美國繳納“保護費”。卡塔爾作為美國重要盟友,境內設有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但在遭受以色列襲擊時,美國僅發表幾句無關痛癢的聲明,沒有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履行安全擔保義務,阻止以色列不宣而戰,更談不上及時提供保護。
卡塔爾的“一腳踩空”,讓沙特等海灣國家進一步意識到美國的國家信譽並不牢靠,其安全保護傘並非堅不可摧,而且在關鍵時刻,美國極可能優先考慮自身或以色列的利益而棄阿拉伯盟友於不顧。面對複雜且日益緊張的地區局勢,沙特迫切希望尋找新的可靠盟友來構建穩固的安全防線,原本就與沙特保有共同防禦條約的巴基斯坦,進入了沙特優先戰略倚重的視野。
沙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充沛的石油美元並躋身二十國集團,但在軍事實力方面卻存在明顯短板。沙特國防預算雖位居全球前列,現役正規軍約25萬人且配備美歐先進裝備體系,但核心技術嚴重依賴進口,在應對複雜軍事威脅時,自主應對能力欠缺,急需強大外力保駕護航。
巴基斯坦經濟實力遠不及沙特,但其國防能力特別是戰略安全實力突出,並通過長期與印度的軍事對峙及參與地區事務等,錘煉出一支戰鬥力強勁的軍隊,在軍事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具備一定實力,還是少數被指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沙特雄厚的經濟實力,能夠為巴基斯坦提供財政援助、投資等,助力巴緩解經濟困難;巴基斯坦相對強大的軍事實力,則可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這種“富國+強兵”的組合模式,使雙方資源優勢互補,有力推動了兩國防禦合作協議的簽署。

這是9月15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拍攝的阿拉伯 - 伊斯蘭緊急峰會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沙特和巴基斯坦雖然地理上分別位於西亞和南亞,但同屬遜尼派伊斯蘭國家,這使得兩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情感與文化認同緊密相連,為兩國長期友好關係奠定了深厚根基,比如,沙特王室長期雇用的外籍私人安保力量就來自巴基斯坦。沙巴早在1967年就簽署了共同防禦協議,並在多次地區重大事件(如海灣戰爭、也門內戰)中相互支持。在長期合作過程中逐漸積累起的深厚信任,成為兩國安全合作的牢固基石。
所謂“核保護傘”受多方關注
據美聯社9月19日報道,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穆罕默德·阿西夫9月18日&&,如果沙特需要,根據兩國最新共同戰略防禦協議,巴基斯坦的核計劃“將可提供”給沙特。阿西夫當晚在接受巴基斯坦吉奧電視台採訪時就“‘巴基斯坦從核武器中獲得的威懾’是否會提供給沙特”這一問題作答時發表了上述評論。
美聯社報道稱,這標誌着伊斯蘭堡首次明確承認將沙特置於其核保護傘之下。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向以色列發出的一個信號。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被認為是中東地區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巴基斯坦《民族報》分析稱,這一協議對當前地區形勢具有分水嶺意義:首先,擁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加入海灣地區大國沙特的安全體系之中;其次,在地區局勢動蕩、華盛頓未來態勢難以預測的當下,該協議擴大了沙特可靠盟友的範圍,並構建起額外的安全保障。
英國路透社在報道中提及,巴基斯坦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當被問及巴基斯坦是否有義務根據該協議向沙特提供“核保護傘”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沙特官員回應稱,“這是一項涵蓋所有軍事手段的全面防禦協議”。不過,巴基斯坦和沙特官方均未公開回應關於該協議是否涵蓋提供“核保護傘”的問題。
“阿拉伯新聞網”點評,該協議的簽署時機反映了日益複雜的地區和國際安全環境。這體現了沙特實現戰略夥伴關係多元化的決心。儘管沙特得到美國的安全保障承諾,但該國尋求在制定安全政策方面展現出更大的自主性。
目前,沙特與巴基斯坦能否盡快在聯訓聯演、情報共享等方面形成可執行機制仍有待觀察。此外,在兩國防務關係升級的背景下,沙特如何在維繫與美國的安全合作、推進與印度的經貿合作等問題上把握平衡也存在一定挑戰。
影響地區未來安全局勢
從當前多方披露的消息看,無論如何,這份協議都將在諸多層面對地區乃至全球産生重大影響。
首先是沙特增強了對美關係的自主性,將來在一些國際問題尤其在中東事務上,其或許會更堅定地表達自身觀點,不再受美國過度掣肘。
第二,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並一直始終通過各種手段阻止周邊國家擁核。如此情況下,沙巴協議對以色列而言可謂是一個明確的警示,今後以色列方面對周邊國家採取類似空襲卡塔爾的軍事冒險行動時或許會更謹慎。
第三,沙巴共同戰略防禦協議可能鼓勵更多國家跟進。一些觀察家認為,這份協議的簽署可能只是中東新安全架構的開端。隨着沙特這個阿拉伯“領頭羊”率先破局,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阿拉伯國家與巴基斯坦簽署類似協議,包括阿聯酋、卡塔爾甚至埃及,這些國家與沙特有着相似的安全需求。
而硬幣的另一面,是集體安全困境的加劇。如果類似沙巴這樣的聯手持續增多,可能刺激以色列進一步多方面加強自身軍事力量。此外,遭受以色列和美國聯合攻擊的伊朗,也可能加速推進其核與導彈技術研發,以應對安全威脅新態勢,這可能導致中東陷入“威懾-反威懾”的惡性循環,增加地區局勢的不穩定。
第四,這份沙巴協議會對印巴關係帶來明顯衝擊。在戰略威懾層面,該協議的共同防禦性質將極大增強巴基斯坦與印度博弈時的底氣。在印巴邊境爭端等問題上,無論是沙特的對巴軍事援助抑或對印經濟制裁,都將增加印度對巴採取激進行動的成本。此外,沙特的抉擇可能引發示範效應,其他海灣國家如果與巴基斯坦強化安全合作,印度在中東的影響力或因此被進一步削弱。印度外交部稱,將“密切研究該協議對印度國家安全以及地區和全球穩定的影響”。
最後,美國相關地區戰略布局或受到多重影響。美巴關係本就複雜多變,巴基斯坦戰略位置重要,美國曾在反恐等事務上與之密切合作,但雙方也存在諸多矛盾。這份沙巴協議簽署後,一方面,美國可能會因擔心巴基斯坦與沙特緊密的軍事合作而在地區事務中立場更傾向沙特,從而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整體戰略布局;另一方面,美國可能會因擔憂自身在南亞與中東影響力被削弱,繼而重新評估對巴基斯坦政策,並可能加大對巴軍事援助與合作力度,拉攏巴基斯坦。
(田仲福係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區域國別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曉霖係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