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高離婚率背後
文/《環球》雜誌記者 尹炣(發自科威特城)
編輯/劉娟娟
周五是科威特等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周末,人們通常在這天參加家庭聚會,或走親訪友。因此,每週五也成了阿卜杜拉最忙的一天,他一般會前往3個地點,看望他和不止一個前妻生的3個孩子。阿卜杜拉現年46歲,他對《環球》雜誌記者&&:“我這一輩子都在不停地結婚和離婚。”
在科威特,像阿卜杜拉這樣離婚又再婚的情況非常普遍。據科威特英文報紙《科威特時報》援引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報道稱,在科威特,大約一半的婚姻以離婚結束。
與此同時,科威特登記結婚的人數也逐年下降,根據該國司法部發布的統計數據,2021年科威特結婚登記數為1.64萬對,2022年下降為1.37萬對,2023年又繼續下降至1.33萬對。如何理解這1.33萬對?據科威特民事信息總署的統計,截至2023年底,科威特總人口為485.96萬人,其中20歲至29歲適婚年齡人群總數為80.5萬人,當年登記結婚人數佔比約為3.3%。考慮科威特一男娶多女的情況,實際結婚比例更低。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教育和法律的影響,以及社交網絡的衝擊等共同作用,加劇了原本科威特社會特定環境造成的兩性和家庭問題,導致婚姻愈發不穩定。
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
“被包裝成各種文化消費品的西方思想文化,直接影響了科威特女性的婚姻觀和家庭觀。”科威特大學文學系哲學教授穆罕默德·瓦西比&&,西方的消費文化常常將女性視為消費品進行營銷,強調外表、時尚和奢侈品,而西方控制的很多媒體、廣告通過性感化和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來吸引受眾,這種文化氛圍在海灣國家科威特尤為明顯,導致很多當地女性將自我價值與物質擁有及外貌緊密&&在一起,認為外貌和性感是自身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産生自我物化傾向。
“全球化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也導致一些阿拉伯女性在面對西方文化時備感壓力,試圖去迎合西方的美學標準和生活方式,而忽視了自身的文化價值和原本身份。”瓦西比補充道。
阿卜杜拉將科威特社會家庭和婚姻狀況的惡化歸結為西方思想文化“入侵”的結果。他&&,儘管科威特之前禁播了兩個西方電影《芭比》和《回應我》,但更多電影宣揚的西方文化多年來已經對科威特的社會價值觀産生強烈衝擊,挑戰了科威特的“公共倫理和社會傳統”。他舉例稱,迪士尼動畫片中“女孩和女孩結婚”的相關內容,嚴重違背科威特的公共道德標準,容易對青少年産生誤導。
教育和法律的影響
埃及內閣信息與決策支持中心早在2022年9月發布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暴增的離婚率在多個阿拉伯國家出現,其中有6個阿拉伯國家的離婚率超過了1/3,離婚率最高的科威特達到驚人的48%,埃及以40%排在其後。
隨着阿拉伯各國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女性有機會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並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職業女性身份提供的經濟保障,使女性可以依靠自己賺錢生活,這讓更多的阿拉伯女性想要擺脫只做家庭主婦,終其一生料理家務,照顧丈夫、父母和孩子的傳統身份的束縛。
由於科威特本國教育資源匱乏,當地大學老師多有歐美留學背景,學生們接受的多為歐美模式的教育,同時也有很多當地學生赴歐美留學。科威特《阿拉伯人報》主編法沃茲·巴哈爾&&,受到歐美教育模式的影響,科威特青年無論男女都更加注重自我,而非家庭或者家族,這衝擊了科威特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更多的女性選擇結束婚姻。在西方語境中,女性這種看似灑脫的行為,被包裝美化成‘阿拉伯女性更加勇於自我思考、自我表達和自我決策’。”
科威特司法部的數據表明,該國約80%的離婚案件是由女性提出。另據科威特司法部2024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具有大學學歷的妻子離婚率最高,為42.3%,其次是擁有專業技術院校和高中學歷的妻子,分別為21.4%和20.3%。
此外,很多科威特人為了獲得政府的結婚補貼而選擇匆忙早早結婚,也是造成婚姻家庭不穩固的重要原因。據了解,科威特政府給首次結婚的家庭提供6000科威特第納爾(1科威特第納爾約合23.5元人民幣)的補助,其中3000科威特第納爾是一次性補貼,另外3000科威特第納爾是為期大約5年的無息貸款。法律規定,已婚家庭的工資中也將多出每月70科威特第納爾的家庭補助以及每月150科威特第納爾的住房補助。此外,家庭每增加一個子女,政府每月補助50科威特第納爾,每個家庭最多補助7個子女(即每個家庭最多領取350科威特第納爾)。而政府並不會因為離婚而停發這些補貼。
由此,有了政府補貼和法院確定的子女賠償費用作為依靠,一些從前完全依附於男性的阿拉伯女性更有勇氣對她們認為不公平的婚姻進行反抗。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科威特政府對新婚夫婦提供貸款和財政援助導致這個中東國家的離婚率飆升。
社交網絡的衝擊
根據卡塔爾媒體較早一篇報道,科威特司法部的相關研究顯示,科威特離婚事件中有33%是因為夫妻雙方有人沉迷於社交網絡和智能手機應用。
報道説,一名離婚女士&&,她的丈夫沉迷於社交網絡,從而導致婚姻破裂。大多數時間裏,她白天工作,晚上才能下班回家;而她的丈夫每天下午下班,並在她工作時和其他女性在社交媒體上聊天。
該女士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指出,多年來她沒發現丈夫有背叛她的行為,但最近覺得他有些奇怪,於是開始檢查丈夫的手機,在他的社交媒體上發現了他和其他女性的合影以及對話。她拿着照片和聊天記錄質問丈夫,丈夫沒有否認,這導致二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另一名離婚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説,她的丈夫流連於社交網絡,並有了出軌的行為。該女士曾反復和丈夫溝通這個問題,但一直遭到漠視,夫妻關係變得冷淡。起初,她考慮到自己和丈夫有4個孩子,因此並不想離婚。她越來越感覺,夫妻二人的關係就像一場噩夢,在家裏丈夫是“貴客”,儘管已年過40,仍像一個事事要他人遷就的孩子,他從不關心家裏的事務,只顧在外面尋樂子,幾乎夜不歸宿。
科威特大學伊斯蘭教法學院教授阿卜杜拉·穆赫辛認為,社交網絡是導致家庭分裂、夫妻離婚的一個新誘因,因為部分人錯誤使用了社交工具。他強調,社交網絡在為人們提供和不同群體交流的寬廣&&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他曾聽説過這樣的案例:一名婦女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自己的裸照,她的丈夫得知後提出了離婚。“這表明,無論男女,一些人因社交網絡已經開始背叛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使他們陷入道德和家庭危機。”
科威特大學家庭學研究人員沙赫説,科威特社交網絡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使得家庭關係變得脆弱,出現了許多類似上述情況的社會問題。她曾做過一項有關現代通訊技術對科威特家庭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62.5%的受訪家庭認為社交網絡會增加社會的不道德行為。
沙赫呼籲,海灣各國教育部尤其是科威特教育部增設教育、文化和指導性課程,引導人們合理使用社交網絡,並加強對青少年的家庭監督。
阿卜杜拉&&,離婚等各种家庭問題會對子女造成很大負面影響,這些年輕人可能更易變得自我和封閉,缺乏交流意願、溝通能力和集體意識。“我擔心他們可能會變得缺乏安全感而且變得自私,這從長遠看不利於科威特社會和國家發展。因此,加強婚姻教育、重振家庭價值觀、增強社會凝聚力、增加居民幸福感,應該成為多個阿拉伯國家特別是科威特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