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色列兵臨加沙城下
9 月 5 日,加沙城一棟建築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後升起濃煙
文/《環球》雜誌記者 黃澤民(發自加沙)
編輯/吳美娜
45歲的加沙婦女瓦爾達·加本已多次被迫流離失所:從加沙地帶北部城鎮拜特拉希亞,到南部城市拉法,再到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目前暫住在北部的加沙城。
無家可歸、物資短缺,早已讓加本精疲力竭,但很快,她可能又不得不顛沛流離,因為以色列軍隊正在包圍加沙城,發起猛烈進攻。加本將這場近在眼前的升級行動稱為“新的災難”。
“以軍入侵令人恐懼,因為這意味着毀滅、殺戮和流離失所的不斷循環。”烈日當空,加本坐在臨時帳篷前。她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加沙城裏流離失所者已擁擠不堪,要是再遭到襲擊,他們不知道還能到哪去。
從2023年10月開始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超過700天,約6.5萬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死亡、超過16萬人受傷。加沙民眾日夜盼望和平、回歸正常生活,卻遲遲不見停火。相反,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各方在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中越陷越深。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9月8日説,以軍地面部隊正在集結,即將攻入加沙城。他警告當地居民馬上離開。內塔尼亞胡聲稱,以空軍過去兩天內在加沙城摧毀多座巴勒斯坦武裝人員使用的高層建築,而這僅僅是“加沙城地面行動的開端”。隨着以軍擴大行動,已有約10萬名平民離開加沙城。
以方接管計劃遭批評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8月8日説,以安全內閣已批准總理內塔尼亞胡關於“擊敗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計劃,以軍準備接管加沙城。多國和國際組織紛紛發聲予以譴責,認為這一決定“瘋狂”,只會造成更多流血事件,敦促以方立即停止其“戰爭計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助理髮言人斯特凡妮·特朗布萊8月8日發表聲明説,古特雷斯對以色列政府決定接管加沙城“深感震驚”。這一決定標誌着事態“危險升級”,可能加重數百萬巴勒斯坦人已然遭受的災難性後果,並危及更多人的生命。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約旦、英國、德國、比利時、葡萄牙、斯洛文尼亞、法國等國家均對以色列這一計劃予以譴責。
加沙城在衝突爆發前是加沙地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聚集了幾所主要大學,眾多國際組織和媒體機構在此設立駐點。衝突爆發後大批加沙城居民向南撤離,今年1月停火協議達成後,他們得以返回家園。聯合國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約100萬人生活在包括加沙城在內的加沙地帶北部。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莫娜·雅庫比安&&,以安全內閣決定佔領加沙城,凸顯該國在加沙地帶缺乏可行的長期戰略。
雅庫比安説,擴大佔領很可能在該地區引發強有力的反抗運動。哈馬斯殘余勢力、犯罪團夥和極端組織將處於有利位置對抗以色列的佔領,這可能迫使以色列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與此同時,以軍高層已對部隊資源捉襟見肘&&憂慮。近期士兵疲憊加劇的報告,導致軍方決定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及北部戰線削減兵力,這進一步引發人們對以軍如何調動兵力支援加沙城行動的質疑。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阿赫邁德·扎卡爾納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如果加沙城被佔領,這將進一步削弱哈馬斯的軍事能力,但不會徹底摧毀它。哈馬斯並不像傳統軍隊那樣擁有常規機構;它對隧道和非傳統戰爭的依賴確保了其生存。在他看來,這場戰爭一直是非對稱的:以色列擁有先進武器,而哈馬斯依賴遊擊戰術。對以色列而言,此類行動將付出極高代價——人力、財政、政治及法律層面均將承受巨大壓力,這一負擔將擾亂以色列的長期規劃。
扎卡爾納説,此次行動很可能將演變為一場消耗戰。以色列可能佔領大片地區,但維持這些佔領將使其陷入嚴重困境。哈馬斯將轉而採取遊擊戰和伏擊戰術,使以色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顯得遙不可及。受戰事影響,加沙地帶的災難正進一步加劇:設施遭廣泛破壞、人口流離失所,以及面臨人口逐步減少的風險。
9 月 6 日,巴勒斯坦人攜帶家當從加沙地帶北部撤離,駛向南部
炮火、饑荒和恐懼
罔顧國際社會譴責和國內反戰呼聲,以色列持續擴大其軍事行動。以軍發言人9月4日宣布,以軍已控制加沙城40%的區域。以軍稱,其行動目前集中在加沙城郊區,目的是找到並摧毀哈馬斯武裝人員的地道和武器庫。
有目擊者從前線向記者傳來消息:8月24日,以軍坦克已深入加沙城南部的宰通和薩布拉社區,戰機持續轟炸這些區域的建築,爆炸聲遍佈各地;8月31日,以軍戰機轟炸傑巴利耶地區多棟房屋,造成房屋損毀,所幸樓內居民已撤離,襲擊未造成人員傷亡,當天以軍坦克還在多個地點開展行動……
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每天在社交媒體上更新戰況:9月3日,卡桑旅稱其在加沙城南部的宰通社區用炮彈擊中一輛軍用推土機,還向集結的以軍士兵及車輛發射多枚迫擊炮彈;8月31日,卡桑旅稱其在傑巴利耶地區用地面爆炸裝置摧毀一輛以軍運輸車,致其起火燃燒……
炮火聲不斷,加沙城居民籠罩在恐懼與不安之中。每天,關於以軍行動的各種消息在家庭談話、公眾集會和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緒在人群中持續彌散。
來自加沙城西部社區一位42歲的父親伊斯梅爾·薩巴對記者説:“市民們正處於茫然無措的狀態,不知該準備撤離還是等待政治協議終止戰爭。”
29歲的阿拉·阿布·哈希姆説,他們家已從傑巴利耶和加沙城西部兩度流離失所。“每次都聽説南部最安全,但事實是拉法、汗尤尼斯和代爾拜拉赫已無容身之處。人們擠作一團,房屋和帳篷嚴重不足。”
人道主義危機也繼續蔓延。聯合國有關機構8月22日發布糧食安全階段綜合分類分析報告説,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超過50萬人正陷入饑荒。這是中東地區首次被正式確認發生饑荒。
這份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衞生組織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加沙地帶飢餓和貧困正在廣泛發生,饑荒狀況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從加沙城蔓延至代爾拜拉赫和汗尤尼斯。
多名加沙城居民8月底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在以色列的嚴酷封鎖下,食品供應極度短缺。通過人道主義卡車運送的援助物資有限,無法滿足需求。
今年40歲、有兩個孩子的哈迪·索拉尼説,每天都有大量民眾排隊數小時,希望能獲得麵粉或罐裝豆類等基本食品,而其中很多人最終空手而歸。“我被迫每天只吃一頓飯,讓孩子們吃得比我多。我擔心我和孩子們會成為營養不良的受害者。”
加沙城希法醫院兒科醫生艾哈邁德·優素福告訴記者,該院每天接收很多因嚴重營養不良及相關疾病而就診的兒童。“由於缺乏專業藥品和營養補給,我們正在失去這些孩子。”
9 月 7 日,在加沙城中的一座流離失所者臨時營地,一名男孩懷抱一名受傷的女孩
逃到哪去?
戰火逼近,以軍頻繁發布撤離命令。逃還是不逃?每個家庭都面臨這樣的重大抉擇。
以軍發言人阿維凱·阿德拉伊8月27日發表聲明説,加沙城的人員疏散行動“不可避免”。加沙地帶中部及南部地區“存在廣闊空置區域”,目前尚未搭建臨時帳篷。聲明提到,“每戶南遷家庭都將獲得最大程度的人道主義援助。”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8月29日在社交媒體上&&,以軍在加沙城開展的軍事行動升級,將使約100萬人面臨再次被迫流離失所的風險。
有聯合國報告顯示,8月27日至8月31日期間,加沙地帶83%的流離失所者來自加沙城部分區域,主要向加沙城西部及加沙地帶中部代爾巴拉赫、南部汗尤尼斯方向轉移。總體而言,自3月18日衝突再度升級以來,加沙地帶全境已有超過85.6萬人次流離失所被迫遷徙。
《環球》雜誌記者近日在加沙城及加沙幹河等地看到,大批民眾已踏上南遷之路。他們有的開着破舊小麵包車,車頂綁着床墊被褥、桌椅和塑料水桶等生活用品;條件差的,用推車、自行車,或者用手拎、肩扛,帶上幾件必需品就出發。其中有很多婦女兒童,他們穿行在硝煙和揚塵中,或與家人聊天,或沉默不語,表情凝重。
有加沙城居民8月底告訴記者,由於炮火密集、交通中斷且缺乏安全避難場所,部分巴勒斯坦家庭被困家中無法撤離。隨着饑荒加劇,加沙城居民普遍面臨嚴重食物短缺,周邊的傑巴利耶等地區居民正依靠僅存的少量食物維生。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逃離。身處戰火中許久,更多民眾認清了現實:加沙地帶無論哪都不安全。以軍所謂的南部“安全區”已多次遇襲,更何況,經過頻繁流離失所後,很多人不願也無力再離開家園。
“以軍正收緊對城市及居民的包圍圈,逼迫我們向南逃亡。”32歲的加沙城謝赫·拉德萬社區居民伊斯梅爾·拉巴德告訴記者:“我們絕不撤離,因為南部已無容身之地。”
來自加沙城薩布拉社區、育有3個孩子的母親梅爾瓦特·薩利姆選擇留在家中。她告訴記者,以軍對社區的轟炸不斷,爆炸聲震得房屋搖晃,仿佛地震來襲。談及拒絕南遷的原因,她説:“部分家庭在南部有親屬有住處,但多數人像我一樣,只能忍受極度擁擠的處境。”
據聯合國8月底的報告,加沙地帶數十萬家庭仍在流離失所者安置點中生活,這些場所擁擠不堪、有失尊嚴且不安全。儘管以色列近期有限度批准了住房物資入境,但至今尚未有此類物資運抵加沙。據估計已有140萬人急需基本應急庇護所,由於持續轟炸以及以軍要求加沙地帶北部居民撤離南遷,預計需求將急劇增加。報告特別提到:“人道主義援助絕不能被用於助長或正當化大規模流離失所現象。”
和平曙光遲遲未現
8月21日,在位於加沙城市中心的拉沙德·沙瓦文化中心前,數百名巴勒斯坦人抗議持續的戰爭,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保護加沙平民。
《環球》雜誌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曾經熱鬧繁華、舉行過國際交流活動的區域,如今滿眼是廢墟和被炮火熏黑的外墻,流離失所者搭建的臨時帳篷雜亂分佈。民眾有的高舉巴勒斯坦國旗和寫有“拒絕流離失所”“停止戰爭”等阿拉伯語標語的海報,有的舉着鮮花和遇難兒童的照片。
巴勒斯坦記者穆罕默德·達奧爾穿着黑色防彈背心,與記者交談:“我們今天來到這裡,是為了讓全世界聽見我們的呼聲。我們要求停止這場戰爭,制止持續屠殺,終結以色列旨在驅逐巴勒斯坦人的佔領政策。”
另一名抗議者薩爾瑪·哈澤姆説:“這場戰爭不僅用炸彈奪走我們的生命,還剝奪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們渴望像世界上其他人那樣生活。”
數月以來,加沙地帶停火談判數次重啟,又在巴以雙方的互相指責中無果而終。
哈馬斯8月確認已接受調解方埃及和卡塔爾關於停火方案的最新提議。加沙地帶消息人士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最新提議包括臨時停火60天和釋放一半被扣押人員,還包含一份通往全面停火的路線圖,從停火第一天起即啟動關於全面協議或永久停火的談判。
但以色列方面至今未對提議給出官方回應。以色列總理辦公室9月3日發表聲明説,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終止戰爭:所有被扣押人員獲釋;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地帶實現非軍事化;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安全管控;建立替代性民事管理機構,“杜絕恐怖主義教育、製造恐怖分子及對以色列的威脅行為”。
雙方對徹底結束戰爭開出的條件差別巨大,矛盾實則難以調和。哈馬斯8月公開&&,哈馬斯不會解除武裝,直至建立一個獨立、擁有完全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也一再要求以軍撤離加沙地帶全境。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埃斯馬特·曼蘇爾對記者解析説,哈馬斯面臨巨大內外壓力,同時以色列的態度依然矛盾。以色列國內不同陣營立場存在分歧,而最大的問題是內塔尼亞胡是否會真的認真對待執行該協議並推進後續階段。過去的經驗表明,初期階段往往得以推進,但後期階段卻面臨延誤或徹底失敗。
“(7月底開始)以色列議會休會期間,各界曾寄望於內塔尼亞胡總理能借此政治喘息之機,推動加沙地區人質釋放與停火協議的達成,甚至為終結近兩年加沙戰爭鋪平道路。然而,總理強行推進擴大以色列對加沙佔領的決定,很可能正在為以色列在加沙永無休止的戰爭埋下禍根。”雅庫比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