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居家養老,日本做了哪些準備

2025-09-25 13:41:04 來源: 《環球》雜誌

 

2017 年 9 月 18 日,在日本東京,一名百歲老人(左)和另一位老人手舉木質啞鈴鍛煉身體,慶祝“敬老日”

文/《環球》雜誌記者 楊汀

編輯/劉娟娟

  日本步入超老齡化社會已近20年。據日本總務省數據,2024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29.3%,即接近每3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佔比居世界各國之首。

  而據日本內閣府調查數據,約56%的日本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20%的老人希望選擇機構養老,其餘傾向於前往老年公寓或日間照料中心。可見,在自己家裏度過晚年,是日本大多數老年人的首選。

  當前,人口老齡化日益成為全球化的趨勢,日本為自立居家養老做的嘗試,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介護保險兜底

  《環球》雜誌記者在日本工作近10年,據觀察,日本很少有老年人跟子女家庭同住,照看孫輩的也很少,父母跟成年子女同住的情況一般是子女仍舊單身。同時,考慮人工成本等原因,無論照看幼兒還是老人,日本家庭很少會雇用全職保姆或照護人員。因此,日式居家養老的關鍵詞,是自立。

  談及自立居家養老,首先不得不提《介護保險法》提供了制度保障。該法於2000年開始實施,“自立支援”是其核心理念之一,規定年滿40歲的國民都需繳納介護保險費(繳費額為月薪的1.8%,個人和僱主各承擔一半),繳納者得到認定後可享受上門護理服務或“來店護理”。認定等級分為輕度(需要支援)、需要照護以及嚴重需要照護。

  按規定,40歲至64歲人群,僅限因16種特定老年疾病導致有護理需求時可申請上門護理服務;65歲及以上人群,只要被認定為需要護理,即可享受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身體照護”和“生活支援”,前者指幫助受護理者進食、洗浴、排泄等,後者是幫助受護理者做飯、洗衣等等。使用服務按次和內容計費,單次服務時長為60~90分鐘,個人承擔10%(高收入者承擔20%至30%),費用在1000日元至2000日元(100日元約合4.98元人民幣)之間,其餘由保險支付。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介護保險事業狀況報告》最新統計數據,65歲以上被認定為需要介護或支援的比例為18.3%,其中65歲至74歲佔4.2%,75歲及以上佔31.8%。介護保險可以説為居家養老兜了底。

維護尊嚴的適老化改造

  居家“硬體”的適老化改造,對居家養老來説必不可少。日本的適老化改造遵循兩大核心理念:第一是預防優於補救,如通過對防滑地板、扶手、無障礙通道等的改造,減少老年人跌倒等意外風險發生,提升安全性,同時,通過智能化設備(如緊急呼叫系統、健康監測系統)遠程關注老人狀態,降低子女或護理人員壓力;第二是強調通過增加便利性、優化環境設計等激發老年人自主能力。

  企業在這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松下公司從1990年開始研究老年人群體和“支撐高齡化社會的通用設計”,旗下有4個法人企業開展護理業務,覆蓋從服務到商品、從養老住宅到護理設施的各領域。

  在松下公司官網相關主頁上,可以看到這些理念:“無論多大年紀,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易於查看,易於使用,有時施加必要負載”……人們熟知的各種適老化家電,如輕便的吸塵器,其配備有傳感器,可發出紅光來提醒老人不漏掉肉眼看不見的室內灰塵。儘管掃地機器人在當代已經比較普及,但使用輕便吸塵器是為了讓老人能夠輕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再比如空調,為其設計全自動清潔功能,以此減輕保養負擔。馬桶也是全自動清潔設計,會噴出泡沫自動去除污垢,並靠泡沫形成“緩衝”來抑制飛濺的污物。總體而言,這些適老化家電的設計目的就是幫助老年人盡可能自主完成日常活動,延緩身體機能衰退,同時注重維持尊嚴。

  在養老住宅和護理設施領域,松下致力於培養既懂建築又懂護理的“適老居住環境規劃師”,比如在理念上,認為“每一個扶手的選擇和安裝位置等細微差別都會對老人使用的方便程度産生很大影響”“浴缸內外地面的高差等會影響老人的空間判斷”等等,又如,在養老住宅和護理設施中設置地面微振動傳感器,將跌倒等待救援的時間縮短至5分鐘以內。目前,松下旗下有114家護理直營店和加盟店,其中“訪問沐浴”服務所35家,綜合“來店護理”中心53家,上門護理服務所19家。

  除了松下,還有一些行業龍頭企業也在積極開展適老化産品和服務開發,如TOTO和驪住(LIXIL)開展衛浴適老化改造(防滑浴缸、智能馬桶等),提供快速安裝服務;以健康監測設備著稱的歐姆龍,支持遠程醫療管理;大和房屋提供整體適老化住宅改造;等等。

一名老人從日本東京的“多功能”健康便利店前走過

打造“30分鐘養老服務圈”

  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地區綜合護理服務體系”構建中提出,要實現“30分鐘養老和兒童福祉服務圈”,醫療、護理、預防、生活支援等多元服務由社區統一協調,形成24小時響應網絡,並通過健康管理延緩老人進入重度護理的時間,減輕財政負擔。

  日間照護中心和居家支援療養診療所是“30分鐘養老服務圈”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承擔介護保險所提供的醫療、護理、預防、生活支援等服務,也提供一些保險外自費服務。其運營主體既有非營利性的社會福利法人、醫療法人,也有營利性的企業或民間機構,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或公共機構(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或需求較高的社區)。

  在日本,很多連鎖便利店也承擔部分社區養老服務職能。日本大多數便利店全年無休,提供繳納公共費用、寄送和領取快遞、使用ATM機等服務。對於出門不方便的老年人來説,比起去超市,附近的便利店更為方便。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便利店抓住商機,政府也看準便利店布局廣、社區嵌入式運營的優勢,推動擴大了便利店面向老年人的服務。大型連鎖便利店如7-11、羅森、全家等,都在部分店面整合提供送餐、代繳費用、藥品配送、健康諮詢等多種服務。

  比如,7-11與日本各地方政府簽訂“守護協定”,開展“安全站活動”。參與該項目的店舖在入口貼有“安全站實施店”標識,店員一旦發現附近有疑似走失的老年人或兒童,就會&&警察,店員還幫助阻止老年人在店舖的ATM機上被詐騙匯款。遭遇家暴等問題的婦女、兒童和老人,也可以向這些安全站求助。

  此外,7-11提供面向老人的送餐服務“seven meal”,送餐時如發現老年人有異常,就通知相關機構。“seven meal”還有專為老年人開發的食品,通常為軟煮,並控制鹽分和糖分,方便咀嚼能力變弱的人也能輕鬆進食,同時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

  羅森公司與護理運營主體合作開發了“關懷羅森”項目,在店面設立關於介護保險等項目的諮詢窗口,讓因為時間或心理原因難以去政府或醫療機構等專用窗口諮詢的老年人或其家屬,可以在購物時順便諮詢。有的店舖還結合“關懷羅森”項目開設供居民交流的“沙龍空間”,舉辦面向老年人的活動。

  羅森和全家還在部分地區面向出行困難的老人等開展“移動銷售”服務,既配備經營日用雜貨等常溫商品的車輛,也有車輛專門售賣冷藏、冷凍商品。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