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宜居城市,維也納“退居第二”背後

2025-09-08 14:22:51 來源: 《環球》雜誌

人們在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內游玩

文/《環球》雜誌記者 賀燦鈴 報道員 韓鷺(發自維也納)

編輯/劉娟娟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宜居城市報告,過去3年一直高居“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榜首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在今年退居第二,榜首位置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取代。維也納雖然排名僅下滑一位,仍位列全球前三,但無論從安全形勢、移民難民問題,還是物價成本、生活便捷性來看,維也納實際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安全形勢變差

  全球宜居城市評判的標準是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全球宜居指數,2025年該指數對全球173座城市進行了穩定性、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基礎設施五大類別的評估。而維也納痛失榜首位置,主要原因就是發生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導致其在穩定性上評分下降。

  2024年8月,美國歌星泰勒·斯威夫特原本計劃在維也納舉辦3場演唱會。但就在演唱會開始前幾天,主辦方因擔心可能發生恐怖襲擊而取消了演唱會。奧地利警方逮捕了兩名嫌疑人,其中一名嫌疑人被指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有關聯。今年2月,一名14歲的少年涉嫌策劃對維也納火車站實施襲擊而被奧地利警方逮捕,該少年也被認為是“伊斯蘭國”的支持者。這兩起事件雖然被提前偵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顯示維也納的公共生活已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此外,今年2月奧地利南部城市菲拉赫發生一起持刀行凶事件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襲擊者是一名23歲的敘利亞男子;6月,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奧地利發生的最嚴重襲擊事件。這些事件雖然不是發生在維也納,但顯示奧地利整體安全形勢在惡化,也影響了維也納的宜居指數評估。

6月11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一名男子在斯蒂芬教堂廣場擺放蠟燭,悼念校園槍擊案遇難者。6月10日上午10時許,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一所學校發生槍擊事件,導致包括槍手在內的11人死亡

  上述幾起襲擊或未遂襲擊事件的嫌疑人,大多有移民背景或本身是合法居留的難民。維也納作為奧地利最大城市,人口中約40%有移民背景,該城市還是奧地利接收難民的主要安置地。在2024年舉行的奧地利聯邦議會選舉中,持嚴格限制移民立場的極右翼政黨自由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直接反映出民意對之前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滿。目前,維也納市的主要執政黨是中左翼的社民黨,該黨對移民和難民實行較為寬鬆的社會融合政策,如提供免費住房、語言課程和大量生活補助等。據奧地利媒體報道,維也納的一個擁有較多人口的敘利亞難民家庭每月可以領取9000歐元的補貼,引發民眾的普遍不滿。未來,如果因對移民難民問題處理不當而觸發社會積怨,可能會給維也納的公共安全帶來更多潛在威脅。

物價上漲,生活不再便捷

  在2025年全球宜居指數中,維也納在醫療保健、教育、基礎設施等類別上獲得滿分。但對維也納的普通居民來説,在收入沒有實質增加的情況下,卻要承受不斷上漲的房租、物價和水電燃氣費,以及忍受越來越不方便的生活——居民的這些切身體會似乎很難同“宜居”畫上等號。

  根據奧地利統計局的數據,2025年6月奧地利的通貨膨脹率達到3.3%,是2024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歐元區國家內也是比較高的。其中,食品類價格漲幅最高,達4.7%。《環球》雜誌記者在維也納生活兩年,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發現超市的食品價格上漲,而除了打折促銷這種情況外,從未見過食品降價。2023年6月,超市一瓶1升容量的普通牛奶價格約為1歐元,兩年後的今天價格漲至1.4歐元,累計漲幅達40%。其他食品和日用品的價格漲幅大致相同。

  受通脹和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影響,奧地利水、電、天然氣價格近幾年呈現整體走高、偶有回落態勢。根據歐洲能源市場報告和奧地利能源署數據,從2022年到2025年,奧地利電價漲幅超過90%,天然氣價格漲幅超過65%,水價漲幅超過20%。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記者周圍的很多維也納居民被迫改變生活方式,比如不再泡熱水澡而改成快速淋浴,冬天白天外出時關掉屋裏的燃氣,周末盡量外出以減少家庭用電等。

  維也納以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網絡和性價比極高的365歐元公交年票而為人稱道,被稱為“15分鐘城市”,即居民能在15分鐘內通過步行、騎自行車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獲得所需的基本交通服務。但自今年5月以來,維也納城區的多條道路和軌道交通進入維修期,部分電車和短途火車因此停運或改道,且維修時間少則幾個星期,多則半年或更長,其中有些路段是連續幾年都在夏天修修補補,由此造成可供居民出行選擇的公共交通工具種類減少,通勤時間增加。雪上加霜的是,維也納市在近期宣布,原價365歐元的公交年票將漲價,據悉新價格在400歐元以上。

  奧地利實行強制性的醫療保險制度,為大多數居民提供幾乎“全覆蓋”的公共醫療保險服務,在公共醫療機構看病、做手術、住院不需要支付費用,去藥店購買醫保範圍內的處方藥也僅需支付少量的處方費。今年初,奧地利執政聯盟上&前曾提出降低購藥的處方費,直至“零處方費”。但記者近期在部分藥店了解到,處方費並沒有降低,部分藥品的患者自付比例反而有所提高。

“老本”還能吃多久

  在2025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前十位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發達國家城市,歐洲的哥本哈根、維也納、蘇黎世位列前三名。發達國家的“老本”讓這些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宜居的紅利,但隨着紅利退去,問題和挑戰逐漸增多。

 3月19日,人們在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花園休閒

  首先,高福利意味着高成本,極易造成財政壓力。宜居城市所在的發達國家在二戰後就建立起所謂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體系,國家通過徵收高額稅款,在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方面推行高福利政策。然而,近幾年歐美發達國家普遍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減少,但仍要維持高福利社會的大量補貼和福利支出,導致政府財政負擔日益加重。據奧地利財政部估算,2025年政府預算赤字將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5%。為應對財政壓力,維也納市政府通過削減氣候補貼、增加行政服務(如辦駕照、護照)費用等方式開源節流。但這勢必會動普通民眾的蛋糕,拆東墻補西墻一定會出問題。

  其次,發達國家城市的基礎設施老化落後,更新改造的難度大。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中後期就已建成較為完備的城市基礎設施,如今這些設施大多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但翻新或重建就要對城市系統傷筋動骨,短期內難以實現。拿維也納來説,通常每年從5月起都會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集中維修,但大多是小修小補,遠遠不是系統化的更新換代和重新規劃。道路、橋梁、供水系統、電力網絡等城市基礎設施的設計壽命一般是50年至70年,2025年至2030年這些發達國家城市的設施很多進入老化高峰期。經合組織在《全球基礎設施展望》(2017)中預測,到2030年,發達國家需每年投資約3.5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維護和更新,其中城市化率高國家的需求尤為迫切。此外,對哥本哈根、維也納、墨爾本這些宜居城市來説,城市基礎設施還面臨低碳化、智能化等節能環保要求,無疑又加大了城市更新的難度。

  最後,這些宜居城市因為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生活水準和完善的社會福利,也成為了移民和難民的目的地,但同時也帶來族群融合、資源分配、文化衝突、社會治安等多方面的挑戰。在20世紀90年代前南斯拉伕地區戰亂、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和2022年俄烏衝突等多個特殊時期,奧地利均接納了相當多數量的移民和難民,首都維也納是主要集中地。如今,維也納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塞爾維亞、土耳其、阿拉伯等族裔社區,這些社區的居民多説本族裔語言,生活圈封閉、貧窮率較高且存在幫派問題,已逐漸形成與奧地利主流社會脫節的“平行社會”。對此,奧地利一方面實行社會融合政策,另一方面也在提高移民門檻,並伺機遣返難民,如2024年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倒&後,奧地利就暫停了敘利亞難民的庇護申請並啟動難民遣返計劃。移民難民向來是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城市在社會融合與限制管控、提倡多樣性與防止極端化、增強凝聚力和反對歧視等多個方面努力實現平衡。只是,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