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國AI研究遭遇“電力荒”

2025-08-06 11:37:08 來源: 《環球》雜誌

2023 年 5 月 25 日,在韓國釜山,人們在氣候産業國際博覽會上參觀光伏發電模塊

文/《環球》雜誌記者 孫一然(發自首爾)

編輯/馬琼

  “有想法、有設備,可是沒電,什麼都做不了。”

  韓國電力系統領域權威人士、高麗大學工科學院院長張吉洙如是説。高麗大學目前正在建設人工智能(AI)研究應用集群,但因無法確保電力供應,未能啟動AI服務器。

  想要全力展開AI研究卻被“用電難”掣肘的不止高麗大學一家。在當前的科技浪潮中,AI已然成為全球各國競相角逐的戰略高地,韓國憑藉着在半導體等領域保有的深厚底蘊,在AI研究領域曾展現出強勁的實力與蓬勃的發展活力。然而,由於用電緊張,韓國開展AI研究的大學校園正深陷“電力荒”困境,甚至隨時面臨“全面斷電”危機。

從“缺硅”到“缺電”

  據韓媒《韓國經濟》報道,首爾大學半導體聯合研究所相關人士也稱,“沒有用於AI訓練的最新圖形處理器(GPU),就算設法搞到了,也因為沒電而根本無法運轉”。報道稱,首爾大學是韓國國內AI半導體基礎研究的核心機構。

  韓國《朝鮮日報》也在報道中稱,自今年3月起,首爾大學工科學院的部分研究室就只啟用了一半數量的服務器。原因是進行AI技術研究導致電力需求激增,甚至到了需要擔心“大斷電”的地步。尤其是到了夏季用電高峰,必須運行AI服務器的研究所不得不陷入“緊急狀態”。該學院一位教授&&:“原本通宵做研究都嫌時間不夠用,如今還得人為縮短研究時間,真是無奈。”

  由於AI相關研究項目眾多,而電力供應有限,學校內主要研究所之間開始自行調配用電時間。舉例來説,當某一研究所臨近論文發表的關鍵時期,其他研究所會主動減少AI服務器使用時間。韓國成均館大學人工智能研究生院院長李知炯(音譯)&&,“一些相對不那麼緊急的研究所,會主動減少使用服務器,甚至乾脆關掉。”成均館大學、延世大學等韓國開展AI尖端研究的大學,都受困於電力不足,難以擴充研究設備。

  大學用電量猛增,主要是受“電力吞噬怪獸”——AI研究的爆發性增長影響。據報道,生成式AI服務的電力消耗是傳統網絡搜索的10倍以上。而圖像或視頻類的生成式AI服務,每次生成所需能量甚至相當於給手機充一次電,耗電量是文字類生成式AI服務的40到60倍。AI研究自全面推進以來,韓國高校用電量均出現大幅上漲。

  有研究表明,到2027年,生成式AI所消耗的能源大約在85至134太瓦時(TWh)之間,足以滿足荷蘭全國一年的用電需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預言,未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將由“缺硅”變為面臨“缺電”。

電力缺口難補

  面對電力供應不足的難題,各大學紛紛向電力公司申請增加電力供應,但多遭拒絕。

  在首爾大學碳中和數據門戶網站,《環球》雜誌記者查閱了首爾大學過去5年間的用電量數據。2020年首爾大學冠岳校區和延根校區的全年用電量為18.3336萬兆瓦時(MWh),2024年增長至23.5420萬兆瓦時,增幅超過28%。首爾大學相關人士&&,2022年全面展開AI研究後,用電量首次突破20萬兆瓦時。另據韓媒報道,同一時期,延世大學用電量增長16.5%,高麗大學增長近14%。

  據了解,首爾大學冠岳校區早在2021年就向韓國電力公社(以下簡稱“韓電”)申請增加額外電力供應,用於建設AI和半導體設備相關的數據中心。但當時韓電以周邊電力設施不足為由,未予批准。2024年,首爾大學再次向韓電申請10兆瓦(MW)的電力供應,同樣受挫。

  首爾大學一名相關人士&&,韓電方面要求學校申請先開展“電力系統影響評估”,之後再商討,但由於行政和技術審核費用較高,且評估結果預計至少5年才能出來,學校只能暫緩申請。

  韓電提及的“電力系統影響評估”,是指使用者申請用電時,韓電需進行技術審查與電網影響分析,並向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報告以獲取批准的一項制度。然而吊詭的是,産業通商資源部稱“大學內AI研究設施不屬於電力系統影響評估的對象”。雙方説法明顯衝突。首爾大學等高校被夾在中間,無法獲取所需電力,只能在資源受限的困境中開展研究活動。

  對此,延世大學人工智能融合研究生院院長車浩晶對《朝鮮日報》&&,政府應以低價向大學供應電力,或單獨建設公共AI數據中心,供研究型大學使用。張吉洙也指出:“應在首都圈周邊建設高電力基礎設施園區,打造可供各大學共同使用的系統。”

  在政府層面支援有限的情況下,各高校紛紛自行謀劃應對策略。例如,首爾大學正考慮在其位於京畿道的始興校區新建一座數據中心,將原本集中於冠岳校區的電力負荷轉移一部分至始興。據悉,新建數據中心內服務器室的規劃總面積將達1萬平方米,是校內現有服務器總面積的近兩倍。首爾大學還計劃將作為AI核心基礎設施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器(GPU)服務器室部分轉移至始興校區。

  此外,延世大學計劃在仁川松島國際校區新建一處用於容納高耗電的AI與量子計算機設備的數據中心;成均館大學正在自然科學校區內選擇電力較為充足的建築,設立AI聯合研究室;高麗大學日前也正在研究利用在安岩校區翻新工程中從韓電爭取到的剩餘電力,另建小型AI研究所。其他大學也在考慮在地方校區建設數據中心,以分散用電負荷。

這是2024年1月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拍攝的韓國品牌現代推出的人工智能個人移動設施DICE

AI強國計劃與“減核電”

  當前,韓國各高校AI研究因電力不足遭到嚴重掣肘,而新上任的李在明政府意欲將韓國打造成“AI三大強國”之一,在其“減核電”政策方向下,韓國未來在能源籌措方面也或將面臨一系列棘手問題。

  李在明在競選期間承諾,將向AI等韓國內尖端戰略産業集中投資100萬億韓元(1韓元約合0.005元人民幣)、構建國家級AI數據集群、擁有超過5萬個高性能GPU等等。上任後,李在明重組了總統府幕僚班底,新設AI首席秘書,推進“躋身全球AI三大強國”課題。李在明還承諾大力推動電動車普及,這意味着,用電需求必然會因相關産業的帶動而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實際情況也表明,韓國國內的數據中心需求已經在大幅增長。據《韓民族日報》報道,截至2023年底,韓國有150處數據中心,容量約為1986兆瓦(MW)。根據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到2029年需新增約732處數據中心,所需電力容量近4.94萬兆瓦。據推算,若按照企業要求建設數據中心,到2029年還需追加建設53座1吉瓦(GW)級的核電站。

  但僅憑多建造發電站並不能保障電力供應,還需配套擴建輸電、變電設施以及配電終端變壓器等。據報道,為滿足2029年新增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需新增變壓器容量為7萬兆伏安(MVA),相當於目前全韓已安裝變壓器容量的一半以上。首都圈則需擴建當前容量的134%。

  如此大規模的電力需求,將採用何種能源進行生産?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曾明確&&,“到2040年為止,我們將關閉燃煤發電機組。”他還着重強調要擴大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規模。但韓國新型再生能源發電受天氣影響較大,而數據中心又要求24小時不間歇運轉。因此,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滿足如此龐大且穩定、高質量的電力需求,面臨的不確定性很大。

  另一個選項是核能。核能具備大規模發電的能力,且電力供應穩定性強。然而,李在明對於新建核電站持謹慎立場。他在競選期間的一場電視辯論中就曾明確&&:“我依然認為核電是危險的能源,應該繼續好好使用已經建成的核電站。”韓國輿論認為,核電的競爭力關乎着國家經濟的未來,希望政府在能源政策上堅持實用主義的標準來做決策。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