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商業重構啟示錄
文/《環球》雜誌記者 毛振華
編輯/馬琼
唐老鴨和米老鼠是留給幾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而這兩個享譽全球的動畫形象正是迪士尼公司的傑作。
經過多年不斷擴張,如今的迪士尼已經是擁有眾多知名娛樂和媒體品牌的“巨頭”。可即便如此,面對傳統影音市場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迪士尼也不得不選擇收縮戰線,就在不久前,公司為削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再次裁員數百人。裁員的同時,迪士尼大手筆押注流媒體等新業務,延伸主題公園觸角,嘗試在轉型中重構新的商業版圖。
2022 年 9 月 9 日,第七屆“D23”迪士尼全球粉絲大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會展中心開幕,拉開迪士尼公司成立百年慶祝活動的序幕。這是當日,迪士尼角色亮相阿納海姆會展中心
壯士斷腕收縮傳統業務
最近,迪士尼公司啟動了新一輪裁員。據外媒報道,電影、電視和企業財務部門成為裁員的“重災區”,包括影視營銷、電視宣傳、選角以及開發團隊和公司財務在內的全球多地的員工將離開崗位,裁員規模達數百人。
這已經是迪士尼在近兩年內的第五次公開裁員。2023年3月,迪士尼曾啟動7000人全球大裁員計劃,目的是通過節省55億美元成本,恢復現金流的健康。2024年伊始,迪士尼進一步推進削減成本的舉措。當年5月,曾被寄予厚望的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工作室迎來近十年來的最大規模裁員。當年9月,迪士尼再次削減300個總部崗位,涉及人力、法務、財務、傳播等職能部門。
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是迪士尼不得不選擇“揮刀”的主要原因。
根據今年5月迪士尼發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報告期內營收同比增長7%至236.21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55%至34億美元。其中,連續四個季度盈利的流媒體業務與主題公園的穩定表現,是其業績的主要貢獻源。相比之下,迪士尼娛樂板塊傳統業務之一的線上網絡收入約為24.18億美元,同比減少13%。這呼應了迪士尼在最新一輪裁員時的表態:“公司正在重塑商業策略,以應對有線電視觀眾向流媒體&&遷移的趨勢。”
迪士尼內部對此實際上早有清醒認識。2024年,為調整業務策略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迪士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宣布,計劃大幅削減對傳統電視的投資。他還提到:“經過迪士尼內部分析確定,有線電視不會成為一項成長型業務,但它可能成為我們吸引消費者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電視業務曾是迪士尼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隨着流媒體服務的興起和觀眾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電視業務式微,影視行業業績下滑,越來越多的人從“大熒屏”轉向了“小屏幕”,迪士尼為了更好地“求生”,不得不壯士斷腕,向電視業務“開刀”。與此同時,迪士尼在流媒體領域的投入逐漸增加,公司希望通過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並拓展公司業務版圖。
波士頓大學傳媒教授艾倫·史密斯分析認為:“迪士尼的裁員是傳統娛樂巨頭轉型的縮影。流媒體未能完全替代傳統有線電視業務收入,但內容成本居高不下,迫使企業斷臂求生。”
不只是迪士尼,自2023年以來,諸多好萊塢昔日巨頭也紛紛走上裁員之路。好萊塢知名傳媒公司派拉蒙環球在2023年5月宣布裁掉有線電視網絡約25%的員工。2024年初,派拉蒙環球再次宣布裁員800人。幾乎與迪士尼同步,派拉蒙環球宣布在美國實施3.5%的裁員計劃。此次裁員消息公布前一日,首席財務官納文·喬普拉剛剛宣布離職。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在致員工的備忘錄中稱:“在行業性線性電視持續衰退、宏觀經濟環境多變的背景下,我們正優先投資增長中的流媒體業務,因此本週起將採取這些艱難但必要的措施,進一步精簡組織架構。”
華納兄弟探索、NBC環球、索尼影業、漫威娛樂、獅門影業等也在陸續進行人員重整。即便是流媒體業務營收表現穩健的奈飛,也在過去兩年間通過整頓動畫部門、關閉高成本動畫項目、剝離非核心電影業務等手段,優化業務構成,控制支出成本。
2023 年 11 月 15 日,兩名兒童扮成“安娜”和“艾莎”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冰 雪 奇 緣》主 題 園區——“魔雪奇緣世界”拍照
押注流媒體競逐未來
迪士尼敢於向傳統業務,尤其是內容製作板塊“開刀”,源於對流媒體業務抱有很大期望。
迪士尼旗下擁有眾多娛樂和媒體品牌,包括ESPN、ABC Entertainment、ABC News、漫威娛樂有限公司、迪士尼+流媒體&&和“葫蘆”(Hulu)等。公司首席執行官在今年二季度財報聲明中&&,對公司未來發展和本財年剩餘時間的前景展望仍持樂觀態度。
“葫蘆”是迪士尼流媒體業務布局的重要一環。該視頻網站最早由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和福克斯在2007年共同註冊成立,運營期間多次易主。2019年5月14日,迪士尼和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康卡斯特共同宣布,迪士尼從康卡斯特手中獲得對“葫蘆”的“全面運營控制權”。“葫蘆”採取混合收入模式,既有訂閱也有廣告收入。隨着與Disney+形成疊加優勢,迪士尼在流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大為增強。
此外,迪士尼今年6月10日在一份監管文件中鄭重宣布,同意向康卡斯特旗下NBC環球額外支付近4.387億美元,以收購其尚未持有的“葫蘆”剩餘股份。分析人士指出,迪士尼對“葫蘆”的收購會加劇其債務壓力,但管理層最終還是選擇“下重本賭這一&&”。在“葫蘆”眾多用戶支持下,迪士尼流媒體業務有望與奈飛一較高下。
數據分析公司Parrot Analytics娛樂行業策略師指出,“葫蘆”是美國廣告型視頻點播模式的“黃金標準”,2024年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超12美元,高於奈飛的11.7美元,也幾乎是迪士尼+的兩倍。迪士尼+和“葫蘆”的合併將形成一個超級內容庫。有觀點認為,二者合併將佔到美國SVOD(訂閱型視頻點播)需求的24.6%,超越奈飛。
為加快爭奪流媒體市場,兩者的合併基本已成定局。在分析人士看來,好萊塢方面似乎認為,整合成一家超級服務商能最大程度地挖掘IP價值。
早在2023年,迪士尼就曾宣布計劃將迪士尼+和“葫蘆”兩個&&合併,但該計劃一直未能順利推進。從2024年開始,迪士尼做出決定,允許為迪士尼+和“葫蘆”付費的用戶,僅通過迪士尼+這一個&&,便可同時享用這兩項服務。此舉被外界視為兩大&&合併的前奏。如果合併後發展順利,迪士尼+與“葫蘆”,以及ESPN將一道成為迪士尼流媒體的“三駕馬車”。
完成合併之後,用戶數量有望實現增長,但能否借此突破業務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增長瓶頸,目前看來也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前車之鑒是,華納兄弟旗下的Discovery+與HBO Max完成合併並更名為Max,在服務推出後的3個月內,其訂閱用戶卻出現了下滑。
分析人士認為,迪士尼避免重蹈覆轍,需要探尋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模式,而非單純的兼併。尤其在自製劇集增多後,“葫蘆”業務在一年多時間裏增長態勢良好。如何在業務調整過程中使兩者都能維持積極向上的發展勢頭,從而能夠與奈飛抗衡,是迪士尼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放眼全球,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流媒體市場,業務整合已成為豐富內容、提升競爭力,從而留住廣大用戶的關鍵策略。迪士尼此次出手,完全掌控“葫蘆”,意在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在內容、技術、運營等多方面形成協同效應,從而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流媒體領域的重要地位,推動迪士尼不同業務間的協同發展。
主題公園收入強勁增長
主題公園是迪士尼的業務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線上業務的延伸,迪士尼主題公園毫無疑問樹立了全球的行業標杆。
1955年,美國加州的洛杉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業,成為迪士尼主題公園業務的起點。如今,迪士尼在全球擁有6座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其業務還延伸至夏威夷的家庭度假村項目以及郵輪。
迪士尼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迪士尼樂園、體驗和産品業務板塊在報告期內的收入達83.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部門運營收入為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是迪士尼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迪士尼主題公園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包括全資擁有並直管模式,如洛杉磯迪士尼、奧蘭多迪士尼、巴黎迪士尼樂園等;有許可經營模式,如東京迪士尼——迪士尼提供技術和授權,日方負責投資和管理等。主題公園的收入構成也呈現多元化特徵,涵蓋門票銷售、食品與飲料、商品銷售、酒店住宿以及贊助和品牌合作等多個領域。這為迪士尼當下的業務轉型提供了強勁的支撐。
以中國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為例,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2024財年業績顯示,2024財年香港迪士尼實現了歷年來最高的凈利潤,達8.38億港元,收入同比增長54%至88億港元,賓客人均消費增長28%,總入場人次達770萬,創歷史新高。
財報分析稱,該業績主要受惠於內地以及來自其他場的游客。2024財年酒店使用率為88%,整體入住率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至73%。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行政總裁莫偉庭透露:“2023年魔雪奇緣世界成功開幕,加上我們目前擴建項目的漫威主題體驗,以及更多正在發展中的賓客體驗,香港迪士尼擁有穩健的未來增長規劃。”
正是因為業績可觀,市場上不時傳出迪士尼新的擴張計劃。迪士尼近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度假區舉行的會議上宣布,未來10年將投資600億美元用於樂園擴張,數額顯著高於近10年的綜合支出水平。
在迪士尼主題公園的收入構成中,中國上海和香港的主題公園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為此,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均宣布了主題樂園擴建計劃。其中,備受期待的全球首個“瘋狂動物城”主題園區將在今年底亮相上海;而全球最大型的《冰雪奇緣》主題園區——魔雪奇緣世界,也將在11月20日於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盛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