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險圈:在廢墟中尋找

2025-07-09 16:19:19 來源: 《環球》雜誌

2019 年 11 月 12日,在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普裏皮亞季城,嚮導展示一處建築物在災難發生前的照片

文/《環球》雜誌記者黃紅華

編輯/劉娟娟

  城市探險,顧名思義是指對各種城市廢墟或隱秘建築,如地下通道、防空洞、被廢棄的廠房或煤礦、停工的游樂場等的探險活動。很多城市探險者喜歡把這項活動稱為“廢墟探險”,因為他們涉足之處,往往是被人廢棄或遺忘的地方。

  近年來,城市探險在西方國家已發展成為一種頗引人注目的休閒活動和生活方式,在中國也越來越受追捧。據來自北京的城市探險資深玩家徐德塵介紹,相比於其他運動,城市探險成本不高,可塑性強,且帶有一定社交屬性,尤其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

  這些探險者穿梭在廢棄的醫院、舊時的工廠、被遺忘的學校,以及那些曾經繁華如今卻寂靜無聲的城市角落。這些人不是普通的游客,而更像專業的記錄者,他們帶着手機或者專業的拍攝器材,記錄下那些被遺忘的風景,講述廢墟背後的歷史與變遷。

“廢墟”的獨特魅力

  城市探險並不是當下才興起的活動。作為最早的城市探險活動的一種形式,可追溯到18世紀末的法國巴黎。

  1793年,法國人菲力拜·阿斯貝闖入位於如今巴黎14區丹費爾-羅什洛廣場的巴黎地下墓穴。這個地方曾是古羅馬時期的地下採石場,1786年巴黎爆發瘟疫時,市區公墓的幾百萬具無名屍骨被轉移到此存放,直到1874年才對公眾開放。菲力拜·阿斯貝是目前世界上被公認的城市探險的發起者。

  對城市未知境地的好奇和戰勝恐懼的勇氣,是城市探險先驅者和無數後來者的特質。在菲力拜·阿斯貝完成探尋巴黎地下墓穴的壯舉之後,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城市探險才逐漸形成氣候。

  由於各國歷史文化各異,不同國家的城市探險活動也各具特色。法國有很多廢棄古堡,它們是法國城市探險者的“最愛”;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工業轉型之後大量工廠閒置,由此誕生了著名的大規模廢棄建築群——“鐵銹地帶”,所以美國的城市探險者們喜歡在城市的廢棄工業基地探險;在日本,城市探險者則喜歡偷偷潛入已無人跡的“凶宅”或廢棄校園,感受一把“靈異”氛圍籠罩下的心驚肉跳……

  還有一些被廢棄封鎖後又重新開放的著名廢墟,比如烏克蘭基輔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等。這些地方都不是普通游客會涉足的,卻是“探險者”心中的樂園。

  每一座廢墟,都銘刻着一段厚重的歷史,甚至承載着一幕沉痛的悲劇。這些廢棄之地,儘管被雜草侵佔,卻未曾改變其獨特魅力,反而激發了旅行者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進而催生一種全新的旅行風尚與體驗。

探險熱興起背後

  在城市探險玩家及其“死忠粉”眼中,城市廢墟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積澱,它們或許不再擁有正常的功能,但卻是承載時代記憶的老物件。許多人迷戀上廢墟探險,是出於對過去的一種懷念——如那些廢棄的大型游樂場,儘管銹跡斑斑,卻浸滿了兒時的歡聲笑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懷舊”,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一些城市探險玩家將已廢棄多年的舊廠區、舊小區、舊醫院等作為拍攝地,在網上傳播“廢墟探險”視頻,受到熱捧。

  以著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隔離區為例,20世紀80年代,這裡曾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此後,以4號機組反應堆為中心,半徑30公里的範圍被劃定為隔離區。近年來,隨着隔離區內多數地區的核輻射值逐漸恢復正常,4號機組反應堆的新掩體也在201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隔離區旅游逐漸成為烏克蘭旅游的新亮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城市探險愛好者。

盡興也需合法合規

  隨着參與城市探險的人越來越多,探險項目日漸複雜多樣,一些潛在風險也開始顯現,包括人身安全、法律糾紛等。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很多探險項目看似景色特殊、引人關注,但畢竟人跡罕至,尤其是一些城市廢墟,年久失修、缺乏保護措施,暗藏多種安全隱患。探險者在打卡時受傷事件時有發生。

  據徐德塵介紹,參與城市探險活動最重要的是安全保障。場地的提前踏勘很重要,很多爛尾項目裏有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另外,一些專業設備也必不可少,如照明設備、急救設備等,有時候還可能會用到繩索。

  尤其是,一些城市探險者並非“循規蹈矩”的人,他們並不樂意參與官方或正規旅游機構組織的活動,而更願意成為險秘之境的主動“闖入者”。儘管有些地方甚至明文規定不許進入,但是越是危險,他們越想去。

  這樣“任性”的行為可能會有法律風險。據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張姓律師介紹,如果網絡博主私自進入有保安看守的廢棄廠房,或到上了鎖、有封條的廢棄建築物內探險、打卡,可能會被認定為非法侵入。雖然是廢墟,但很多場所還是有産權單位的;如果以破壞圍欄、門窗等方式進入廢墟,或者探險時故意毀壞物品,可能會因損壞公私財物觸犯法律。

  專家提醒,熱愛城市探險的博主們要增強安全意識,不要為了好奇或流量,輕易進入廢棄場所探險。一旦發生意外傷害,很難維權索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