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斷層線

2025-07-07 14:17:21 來源: 《環球》雜誌

6月8日,抗議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聯邦拘留中心附近的長凳後躲避

文/《環球》雜誌記者 高山(發自洛杉磯)

編輯/吳美娜

  一面是歷史性的閱兵式,一面是波及全國主要城市的騷亂,同一時段,兩種場景在媒體上頻頻切換,這是6月14日美國發生的一幕。而就在此之前不久,持續多日的“洛杉磯騷亂”已引發全球關注。示威、衝突、逮捕、宵禁……亂局中,美國“天使之城”(西班牙語“Los Angeles”“天使”的直譯)洛杉磯仿佛變成了危機四伏的“戰亂之地”。

抗議之聲迭起

  6月14日是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美聯邦政府在華盛頓特區舉行了閱兵式。據路透社和美聯社報道,美國陸軍近7000名士兵身着不同歷史時期的軍裝參加了閱兵。坦克和裝甲車等重型裝備在內的150輛車輛作為地面裝備參與展示,多個型號的直升機、戰機以及越南戰爭和二戰期間的古董戰機飛越華盛頓上空。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很少舉行閱兵儀式,上一次舉行閱兵活動是1991年,時任總統喬治·布什在華盛頓舉行“國家勝利閱兵”,慶祝海灣戰爭結束。

  美國總統特朗普站在高處觀景&的一面防彈玻璃後觀看了整場閱兵式。當日正是他79歲生日。在閱兵前的慶祝活動上,一些攤販售賣陸軍相關的紀念品,另一些則在售賣“特朗普主題”的周邊商品。

  與慶典蛋糕、紀念品攤位、軍事裝備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射向人群的催淚瓦斯、騎馬持棍執法的警察,以及抗議者高舉的標語和諷刺人偶。

  當天,在美國紐約、洛杉磯、丹佛、芝加哥、奧斯汀等各大城市和許多農村地區,舉行了數百萬人參加的約2000場抗議活動。抗議者高舉“不要國王”的標語,高喊“沒有法治就沒有和平”“關閉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等口號,表達對美國政府移民、衞生、教育等方面政策的不滿。

  在佛羅裏達州首府塔拉哈西,大約1000人舉行抗議活動。人們舉起寫着“一個困境中的國家”的標語。

  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參加抗議的凱倫·范的裏雅斯特是一名61歲的護士。她告訴媒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大裁員、移民群體的遭遇,以及總統試圖以頒佈行政令的方式來領導國家,是她前來抗議的原因。

  54歲的彼得·瓦拉迪在洛杉磯參加抗議。他&&,在去年的總統選舉中,他因經濟原因支持特朗普。“但我後悔了……現在(針對的)是拉丁裔,誰會是下一個呢?”

6月14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人們參加 “不要國王”抗議活動

  還有不少人出於反對美國縱容以色列軍事行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等原因參加抗議活動。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縣,21歲的大學生喬斯琳·阿瓦爾卡告訴媒體,抗議是“為正確的事發聲”,“如果我們現在不糾正(錯誤),那麼情況會變得更糟”。

  美國媒體説,抗議之所以選擇6月14日進行,是為同閱兵式形成對立之勢,但抗議者並未在華盛頓特區組織相關活動。特朗普此前&&,在閱兵式期間發生的任何抗議活動,都將面臨強力鎮壓。

  當天在洛杉磯,早在6月上旬就爆發的針對聯邦政府移民政策的抗議活動仍在繼續。特朗普此前下令派遣海軍陸戰隊士兵和國民警衛隊人員到洛杉磯地區支援聯邦機構執法行動。6月14日,大量抗議民眾聚集在距洛杉磯市政廳不遠的一處聯邦拘留中心外,海軍陸戰隊員穿着戰鬥服裝、手持步槍,參與維持秩序。按美聯社説法,這是6月13日海軍陸戰隊部署至洛杉磯以來,他們首次出現在抗議活動現場。

聯邦和地方拉鋸戰

  有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當前美國國內民意撕裂,政治對立的情況愈演愈烈,這在“洛杉磯騷亂”中就已鮮明表現出來。

  這場騷亂令執掌洛杉磯和加州地方政府的民主黨人和執掌聯邦政府的共和黨人産生尖銳對立。在激烈的言辭交鋒中雙方甚至都提及“內戰”一詞。特朗普在公開發言中把洛杉磯抗議者稱為“外敵”,並&&“將動用一切可用資源平息暴力,恢復法律和秩序”,“解放”洛杉磯。

  加州州長紐森則反擊稱特朗普政府製造混亂和危機升級。他&&,聯邦政府“正在調動軍隊對付美國公民”,派遣訓練有素的作戰人員上街是“前所未有的”,加州政府請求法院立即阻止這些“非法行為”。加州為此與聯邦政府打起的法律戰接連反轉,目前仍處於拉鋸中。

  6月11日晚發布的針對“洛杉磯騷亂”的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於加州抗議活動和特朗普政府派兵等問題,均持兩種完全不同看法且兩派人數大體相當。同時,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地理分佈和黨派立場差異。

  6月16日,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已指示聯邦政府動用一切可用資源,推動在洛杉磯、芝加哥和紐約等他稱為“民主黨權力核心”的城市展開“史上最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的行動”。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和拉丁裔選民,傳統上傾向於支持民主黨,民主黨高舉“平權”“多元化”的旗幟來鞏固自己在這些基本盤的選票。

選擇加州絕非偶然

  在移民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的特朗普政府,把掃蕩非法移民的發力點放在加州絕非偶然。

  首先,加州是民主黨的堡壘,特朗普三次參選總統都在加州失利,以紐森為代表的民主黨人也在包括貿易、氣候等各項政策上對特朗普政府發起挑戰,雙方在法院有一大堆官司正在進行。

  其次,拉丁裔人口在加州佔比近40%,尤其是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地區有着規模龐大的拉丁裔社區。在拜登政府時期相對寬鬆的邊境和移民政策下,大量從美墨邊境涌入美國的無證移民有很大比例就是到南加州的拉丁裔社區“投親靠友”。聯邦執法人員近期在南加州頻繁展開行動,甚至在農田、餐館、超市和學校抓捕無證移民,令當地社區風聲鶴唳。在最早發生衝突的洛杉磯縣的康普頓和派拉蒙兩座城市,拉丁裔人口分別超過了70%和80%。

  採訪過程中,有不少示威者都提到自己來自當地社區:“我們只是普通百姓,有必要派遣全副武裝的軍隊來對付我們嗎?”一名叫伊麗莎白的中年女性抗議者在6月8日的抗議中上前怒斥軍警。她對《環球》雜誌記者説,自己是第三代移民,也是美國公民。她&&,特朗普政府派遣國民警衛隊大舉入駐洛杉磯是激化矛盾之舉,意在打擊民主黨執政的加州以及“庇護移民”的洛杉磯,夾雜着濃厚的黨派鬥爭意味。

這是6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閱兵式

  名為卡洛斯的抗議者説自己社區內有不少拉美裔移民,“我們是移民,我們更是幫助社區發展的勞動者”,他認為特朗普政府對待移民的政策過於強硬和“一刀切”,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大量來自墨西哥及其他拉美國家的移民在美國幹着臟活、累活和苦活,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特朗普政府卻把他們都當成“罪犯”對待。

  有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在國民警衛隊士兵與抗議人群緊張對峙時,一輛汽車大音量播放着《星球大戰》主題曲從旁經過。許多抗議者和士兵不禁笑了起來。身邊的一名女士説:“我們現在的確需要用幽默來緩和一下,不要讓衝突毀了這座城市。”

“展示美式民主混亂的櫥窗”

  “這是你印象中的洛杉磯嗎?現在美國出了什麼問題,總是一半人在反對另外一半人。”現場民眾在和記者交談時這樣問。這可謂多年來在美國“常問常無解”的一個問題。

  移民問題只是兩黨爭鬥的引爆點之一。當下,特朗普政府在內政、外交、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頻頻動用行政權力“狙擊”民主黨,兩黨政治矛盾極化空前突出。

  專家分析,特朗普政府上&5個月來,美國社會正經歷更深、更廣的撕裂,且這種撕裂越來越帶有暴力性質,“政治體面”似乎被棄如敝屣,在政治層面之外,社會與文化的對峙也在滋生戾氣。

  近日,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美國政府效率部前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在與特朗普的罵戰中,&&想要打破民主、共和兩黨政治體制,創立第三黨“美國黨”,引發民眾一片共鳴。“第三黨”所引發的熱議,反映出美國民眾對兩黨紛爭、政治極化的厭倦與失望。但也有美國人質疑,在社會撕裂中,美國是否存在馬斯克所謂“80%的中間派”?

  《洛杉磯時報》在6月14日一篇涉及洛杉磯騷亂以及聯邦軍隊部署至洛杉磯的報道中感嘆:“我們是否正處於美國民主某種不可挽回的斷裂邊緣?或者,這只是一系列荒謬事件中的又一個篇章?”

  《華盛頓郵報》評論説,街頭閱兵與抗議交織,折射出美國社會內部對國家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歧和激烈碰撞。《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席捲全美的抗議活動映射出“對特朗普政府利用軍隊提升自身形象、推進其政治目標的擔憂”。

  美國《新聞周刊》評論説,從洛杉磯騷亂到閱兵日抗議,美國民眾對白宮行政權力和行為的意見分歧加劇,凸顯出美國社會對美國民主制度的普遍擔憂。美聯社更直接指出,一邊是高調閱兵,一邊是抗議游行,這劃出了“美國鮮明的斷層線”,“華盛頓成為向世人展示美式民主混亂的櫥窗”。

  (參與記者:郭倩、夏林、徐劍梅)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