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債務危機“三重奏”

2025-07-03 22:24:25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2022年11月24日在韓國首爾明洞街區拍攝的換錢所

文/《環球》雜誌記者 孫一然(發自首爾)

編輯/馬琼

  近年來,韓國經濟正陷入一場由債務問題引發的困境。過去一年內,韓國債務增加了247萬億韓元(1韓元約合0.005元人民幣),增速達到經濟增長率的1.5倍。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預計到2037年,韓國債務總規模將超過1億億韓元。無論是家庭、企業還是政府,均背負着沉重的債務負擔。

  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制約了韓國的政策調整空間。許多原本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的政策,也因債務問題而難以推進,或不得不做出妥協。在此背景下,韓媒紛紛發聲,指出韓國經濟正無可避免地陷入“債務陷阱”,未來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政府負債大幅增加

  當下,韓國家庭、企業和政府都被負債所束縛——高利率環境下,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邊緣企業面臨嚴峻的流動性危機;為償還利息,家庭不得不縮減開支,而在高物價壓力下,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劇了內需萎縮;本應發揮經濟刺激“引擎”作用的政府,也因債務負擔過重,不敢貿然進行財政投入。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3月20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韓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非金融企業及政府)總負債規模達到6222萬億韓元,創下歷史新高。

  韓國國家總負債規模在2021年一季度末首次超過5000萬億韓元,此後持續增加,並在2023年四季度末突破6000萬億韓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韓國非金融部門債務規模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即宏觀杠桿率為247.2%。

  從具體數據來看,企業負債達2798萬億韓元,家庭負債2283萬億韓元,政府負債為1141萬億韓元。其中政府負債數額雖低,但同比增長率最高。2023年三季度末政府負債為1020萬億韓元,一年時間內增加了約120萬億韓元,增幅達11.8%。與此同時,企業負債同比增加2.9%,家庭負債增加2.1%。

  有分析認為,韓國政府採取的撒錢式財政擴張政策和經濟扶持政策是政府負債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儘管從數據上看,韓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低於50%,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輕心。韓媒《每日經濟》在社論中指出,政府債務增加可能導致國家信用評級下調,國債利息上升,從而加劇財政惡化。財政狀況一旦惡化,能夠用於福利或刺激經濟的財政資金也會相應減少,進而可能在長期內阻礙經濟增長。

家庭陷負債泥潭

  當前,快速增長的家庭負債已成為衝擊韓國整體經濟穩定的隱患。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2024年三季度末,韓國家庭負債佔GDP比例為90.7%,在主要國家中位居前列,高出新興市場平均值(49.1%)和二十國集團主要成員國平均水平(61.2%)。而到了2024年四季度,按照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統計,韓國家庭負債佔GDP的比重為91.7%,在全球38個統計國家中排名第二。

  韓國家庭負債佔GDP的比重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17年上升。在將近4年的時間內,韓國始終被冠以“全球家庭負債最高國家”稱號。2024年韓國國民賬戶體系基準年度調整後,家庭負債佔GDP比重下降,排名才降至第二位。

  韓媒直言,過去數年間家庭負債佔國家經濟規模九成以上的狀態不可持續。根據韓國銀行(央行)發布的《家庭信貸累積風險和政策啟示》研究報告,若家庭負債佔GDP比率(以3年累積計算)上升1個百分點,那麼4到5年後GDP增長率(同樣以3年累積計算)將下降0.25至0.28個百分點。該報告指出,當家庭信貸比例超過80%時,無論是在中長期還是在短期內,都會因消費萎縮等原因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經濟衰退發生的概率也會顯著提高。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多次強調,家庭負債佔GDP比率一旦超過80%,就會制約經濟增長或金融穩定,央行的目標是將該數值逐步降低到80%。

  韓媒《朝鮮日報》2024年末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韓國經濟領域的專家普遍認為,家庭負債已成為韓國經濟的最大風險。

  更加危險的是,在舉債投資風潮下,韓國年輕一代負債程度正逐步走高。根據韓國國務調整室3月初發布的數據,以2024年末為統計基準,韓國19歲至34歲年輕人人均負債1637萬韓元,較兩年前增加了約四成。而同期,他們個人平均收入從2162萬韓元增至2625萬韓元,增幅剛超兩成。

  年輕人群體負債增加過快,對消費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其他年齡層人群,他們不敢消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內需復蘇。韓國開發研究院研究委員金美魯(音譯)指出,青年群體負債中,約85%與住房消費有關,由於凈資産不足,在負債壓力下更傾向於縮減其他開支。

  金美魯估算,若基準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青年群體需額外支出收入的3.3%用於償還債務本息。相比之下,60歲以上人群僅需增加約1.2%的支出。

個體工商戶“以債還債”

  企業債務也是韓國經濟低增長困局中的一大隱憂。有數據顯示,韓國主要商業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的2025年一季度貸款逾期率急劇攀升,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韓聯社援引一位信用卡行業人士的話報道,由於經濟不景氣,逾期率正快速攀升,在小商戶和個體經營者等財務脆弱群體中表現尤為明顯。

  在高利率、高物價環境下,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同時消費低迷又導致商家銷售額不斷下滑。如此往復,個體工商戶不得不借債維持經營,陷入“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

  據韓媒《時事雜誌》報道,一名在首爾市江北區經營小吃店8年的樸姓商戶最近正考慮關閉店舖。樸某&&:“每個月光償還貸款利息就要近90萬韓元,物價持續上漲但顧客卻在不斷減少,靠刷卡還卡已堅持了1年。”樸某去年曾申請政府的政策性貸款,但因信用等級和抵押條件達不到條件,最終只能向第二金融圈(保險、證券、信託、投資等金融公司)借貸,利率高達12%左右。

  當前,個體工商戶的金融風險已經不局限於個人危機,而在向整個經濟體系擴散。個體工商戶倒閉,背後伴隨着就業減少、消費萎縮、地産空置率上升、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等連鎖反應。

  有分析指出,個體工商戶的金融不穩定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他們自身,更有可能逐步演變成影響國家經濟體系穩定的因素。金融部門與政府應&&切實有效的結構性改革對策。

被債務束縛的韓國經濟

  當前,韓國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因債務問題嚴重受限,債&高築令韓國政府進退維谷。

  考慮到美國“對等關稅”掀起的貿易戰對韓國出口造成的衝擊,以及內需復蘇遲遲未至,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韓國央行應進一步下調利率以提振經濟,尤其是內需。

  然而,在4月17日舉行的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上,韓國央行決定維持2.75%的基準利率不變。韓國央行指出,當前物價保持穩定走勢,但由於一季度經濟疲軟以及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經濟下行風險有所擴大。考慮到美國的關稅政策變化,以及仍需觀察匯率波動和家庭貸款動向,因此決定維持當前的基準利率水平不變。

  韓國央行指出,從維護金融穩定的角度出發,需重點關注高波動性的匯率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以及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帶來的家庭債務再度擴大的可能性。今後的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緩解經濟下行風險的降息基調,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外政策環境變化以及物價、家庭債務和匯率的走勢,以此決定基準利率進一步下調的時機與速度。

  韓聯社分析稱,如果家庭負債的增速得不到控制,貨幣政策就難以集中在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等目標上。

  韓國的基準利率曾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降息前維持3.5%的水平,刷新凍結時間最長紀錄。其背後主要原因正是飆升的首都圈房價和家庭貸款等金融不穩定因素。

  2024年二季度,韓國GDP環比下降0.2%,當時韓國政界與市場方面主張應提前降息以刺激經濟,但金融貨幣委員會判斷,降息可能進一步推高房價和家庭負債,相當於“火上澆油”。

  基準利率的調整當前正面臨兩難境地——既不敢輕易下調,也不敢貿然上調。即使因物價快速上漲而需提高基準利率,隨之而來的將是家庭負債利息驟增和貸款違約風險增加,這令央行在決策時猶豫不決。

  分析認為,韓國的債務危機根源在於,在高利率環境下沒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債務規模,反而容忍了借債行為,並依賴金融支持來維持“僵屍企業”不死,本質上採取了一種“止痛藥式”的短視政策。

  《東亞日報》指出,與主要發達國家不同,韓國債務增長的背後,是一系列以支援弱勢群體和不良企業為主的金融政策。政府一方面高喊“管控債務”,另一方面卻以“共生金融”為名,為個體工商戶不良貸款提供延期償還服務,由此助長了“債務炸彈”膨脹。

  韓國漢陽大學經濟學教授河俊京&&,政府的金融支援更多是在拖延時間,而不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頻繁實行缺乏實證基礎的政策,落入了盲目迎合民意的陷阱。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