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感受對兒童的關愛
2024年12月1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索卡洛廣場,一名兒童在用肥皂泡沫製造的人工雪景中玩耍
文/《環球》雜誌記者 譚慧婷(發自墨西哥城)
編輯/吳美娜
“Tu puedes!(你可以的!)”一個約十歲的女孩在攀爬架下面鼓勵着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因為爬到了頂端卻不敢下來而哭泣。眼看鼓勵無果,十歲女孩自己爬了上去,牽着小女孩的手,將她慢慢接回地面。
那個三歲小女孩是記者的女兒,地點是墨西哥街頭公園。當時她剛來墨城,西語也不熟練,更不明白“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道理。不過,在記者“出手”之前,已經有熱情的墨西哥小姐姐將她“救”了下來。
初來墨西哥城,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樣的街頭公園——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露天游樂場。不論你住在何處,步行20分鐘距離內一定有能讓兒童盡情玩樂的地點,包括成片的滑梯、鞦韆等娛樂設施。這些五顏六色的娛樂設施規模有大有小,和活躍其中的兒童一道,早已成為這座城市鮮活脈動的一部分。
“説到對孩子的重視,沒有哪個國家比得過墨西哥了。”有人説。在墨西哥生活一段時間後,記者對這句話有了多方面的切身體會。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墨西哥0歲至14歲兒童佔全部人口的24.9%。另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數據,2023年墨西哥總和生育率(即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為1.6。大多數墨西哥家庭為多子女家庭,家庭觀念深厚,父親也往往深度參與育兒過程,路上“二拖二”“一拖三”的場景很常見。
許多公園、商場裏也有類似場所,並做好了年齡分區,讓大孩子和小孩子能分開玩耍。《環球》雜誌記者觀察到,大部分墨西哥家長也能做到深度陪伴,而不是在旁邊眼睛盯着手機屏幕。
“兒童是地球的未來”,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多次強調。兒童的成長環境如何,不僅關係到個體命運,更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記者目前的常駐之地墨西哥,作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兒童營造更包容、更溫暖的成長環境。
讓城市環境對兒童更友好
記者和家人常去的“日本公園”是墨西哥兒童友好場所建設的代表之一。這個公園位於墨西哥城西南部,公園裏有適於低齡孩子的沙坑,也有適合6歲以上孩子玩樂的大型游樂場,內設攀岩、繩索、旋轉滑梯等設施,以及大型攀爬架。每天下午放學後,這裡往往會聚集各年齡段的孩子。即使是第一次來這裡的小朋友,也可以迅速交到朋友。
墨西哥小孩普遍能與包括外國人在內的外人友好相處。這或許和這個國家的人普遍性格溫和以及多子女家庭的成長環境有關。剛來的外國小孩即使一句西班牙語也不會説,依然會被熱情的墨西哥孩子拉着一起玩游戲,也許孩子之間的交流真的不需要語言,巴別塔對他們來説並不存在。
露天游樂場衞生狀況也較好,通常每天下午都會有專門人員來打掃。2022年,“日本公園”進行改造,建設了新的兒童樂園、板網球場、狗公園、慢跑跑道等,公園因此成了家庭聚會的絕佳場所。足球場、板網球場收費使用也為公園帶來收入。
商場裏也有不少類似場所。位於墨西哥城西南部的大型商場Artz Pedregal的四樓,有一大片專門開闢給兒童的娛樂場地。除了一些固定設施,在節假日這裡還會增加大型音樂玩具等設備,並在公共草地上經常性設置兒童有關展覽,如近期的日月展,展示了世界各地兒童以太陽和月亮為主題的畫作。
保護兒童好動的天性,無疑是這裡人們遵守的一條不成文的法則。這還表現在日常就餐的餐館裏——從taco店到高檔餐廳(路邊taco攤沒有,因為他們往往沒有店面),幾乎所有店都會在上菜單時,給同來的兒童拿上蠟筆和白色畫紙。唯一的區別是只給一張畫紙,還是拿來一本畫冊。記者的孩子因此收藏了幾本畫冊和很多蠟筆。比起一味地訓誡兒童“別吵了!”,讓他們盡情塗鴉顯然是一種更聰明的方式。
如今,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早已不是個別城市的鮮明特色,而是全球性的制度創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96年發起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鼓勵各地政府加大關注,滿足兒童這一最年輕市民的權利和需求,確保兒童參與到當地的決策過程中。目前,這項倡議的推行已遍及全世界3000多個城市和社區。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8年發布的《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手冊》,兒童友好型城市應提供安全潔凈的生活環境、經濟適用的住房、良好的公共服務以及可獨立出行的條件。手冊中提到,由於城市的建成環境是成年人為滿足自己日常需要而建造的,兒童往往處於最不利的地位。而隨着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在城市環境中成長,城市環境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1月 25 日,在墨西哥首 都墨西哥城,一名兒童在第四屆中國新年文化節上體驗中國書法
制度建設保障兒童權利
兒童權利保護的理念源遠流長,但直到20世紀才正式走向法治軌道。1959年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強調“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及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
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承認兒童的權利。截至目前,近200個國家批准該《公約》,它已成為迄今參與國家最多的人權條約。中國在1991年12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成為《公約》締約國。《公約》不僅明確兒童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與參與權,還對締約國立法、教育、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義務要求,推動了全球兒童友好型制度建設。
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制定了一份《國際兒童友好城市方案》,強調兒童應獲得安全空間、參與城市治理,並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保障。這些全球機制的推進,促使包括墨西哥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立法、規劃與服務中加入“兒童視角”。
2015年,墨西哥創立了國家兒童與青少年權利綜合保護體系(SIPINNA),旨在構建一個機制,其主要職責之一是在政府最高決策層面推動公共政策的全新制定方式,使全國的兒童和青少年不再只是被動接受保護的對象,而是能積極主張自身權益、參與決策、表達意見的權利主體。
墨西哥現任總統辛鮑姆在擔任墨西哥城市長期間,也對兒童權益的保護做出過不少努力。她於2018年啟動的旗艦社會項目PILARES(“創新、自由、藝術、教育與知識據點”Puntos de Innovación,Libertad,Arte,Educación y Saberes的縮寫),戰略性地分佈在城市中缺乏文化基礎設施的脆弱地區,旨在創建市民交流的社區中心。
在PILARES裏,社區開設網絡學校,提供拳擊、武術、籃球等體育活動場地,通過提供免費的教育、文化和體育活動和安全的學習場地,降低兒童接觸街頭暴力和犯罪的風險。
墨西哥是世界上“生育懲罰”最高的國家之一,即生育對女性就業影響較大。辛鮑姆競選總統時一大承諾就是恢復由政府運營的“早教中心”。今年1月,辛鮑姆宣布在奇瓦瓦州的華雷斯市創立12個兒童教育中心(CECI),旨在為低齡兒童提供教育和照護服務,將惠及約12萬名在職母親。這些中心將由墨西哥社會保障機構(IMSS)運營。辛鮑姆強調,“早教中心”不僅能在父母工作時照顧孩子,而且還能保證孩子在安全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中獲得全面發展。
政策背後的理念顯而易見:保障育兒人的權益,是推動兒童發展、促進性別平等和社會生産力的重要一環。
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日本公園內的兒童游樂場
全社會共同參與
當前,貧困、暴力和肥胖問題依然是墨西哥兒童面臨的主要威脅。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墨西哥有近4000萬兒童和青少年,其中51%生活在貧困中。貧困對土著人口的影響尤為嚴重:每10個貧困兒童中就有9個是土著兒童。墨西哥兒童肥胖率居世界首位,5歲以下兒童中有12%患慢性營養不良。在墨西哥,1歲至14歲兒童中,每10人中有6個遭受過暴力管教。此外,平均每天有3名兒童和青少年被謀殺。
2020年,墨西哥發布《國家早期兒童關愛戰略》(ENAPI),標誌着該國在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戰略旨在保障6歲以下兒童在生存、全面發展、教育、保護、參與和免受暴力等方面的權利,特別關注社會階層、地理區域和性別之間存在的不平等現象,以及每個兒童固有的多樣性。該戰略將初等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並通過第十二項過渡條款規定了制定國家早期兒童關愛戰略的義務。
今年5月,墨西哥政府發布《2025-2030國家早期兒童關愛戰略(ENAPI)》更新版,該戰略源於憲法授權,匯集了跨機構、跨部門和三級政府的努力,以保障該國6歲以下兒童的權利。
根據《2002年普通教育法》,墨西哥將3歲至5歲幼兒的學前教育階段納入義務教育體系,要求家長在孩子滿3歲後將其送入學前教育機構。在墨西哥社會保障系統(IMSS)註冊的參保職工,有權要求IMSS為他們的孩子提供從出生43天到年滿4歲的託兒服務。不同的託兒所服務的時間有所不同,最早的從早上七點開始,最晚的可以到晚上七點多。
有孩子在IMSS託兒所的網友稱,託兒所每月免費提供4桶奶粉,早餐/午餐/水果/奶粉等均免費且豐富(每週有食譜,每天有實物展示)。託兒所需要經常接受IMSS的檢查,符合標準,IMSS才會撥款給託兒所,否則會停止撥款甚至取消託兒所營業資格,所以這裡的公立託兒所服務水平及軟硬體設施都不差。
記者的孩子在墨西哥上幼兒園,學校在孩子入學時發了一本墨西哥教育部編寫的《給家庭的書》,裏面圖文並茂,畫風可愛。內容是指導家長如何教導和關心自己的孩子,目錄內容包括:性行為、校園暴力、吸煙、飲酒、吸毒、與家長和兄弟姐妹關係的處理、網絡暴力、整容等等。
由墨西哥教育部編寫的《給家庭的書》
除了呼籲家長和社會的參與,墨西哥國會參眾兩院每年還會定期舉辦兒童議會,讓他們充分行使《女孩、男孩和青少年權利一般法》賦予的參與權,並通過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成為變革的推動者。墨西哥兒童議會由300名兒童立法者組成,每個聯邦選區選出一名代表,像真正的立法者一樣提出他們的提案和建議,以此影響他們所在社區。
“了解如何為孩子們真正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唯一方法,是尊重他們的經歷並提升他們的夢想。”《墨西哥每日新聞》在報道去年的墨西哥城兒童議會時如此評價,並認為,墨西哥城兒童議會活動表明,孩子們已經準備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活動。有業內人士指出,墨西哥在針對兒童權利的保護和實踐上,做出了不錯的表率。
兒童權益的保護,不僅要求提供便捷、免費、安全的場所來保障他們健康成長的空間,更需要法律層面的制度保障。從這一角度來説,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者角色缺一不可。家庭負責基本的人格塑造,給兒童提供最堅強穩定的溫暖後盾;學校把握知識教養的方向;社會需對身為弱勢群體的兒童提供關愛、關心和理解,同時做好兒童養育保障;政府則擔負着制度建設的責任。
關愛兒童成長,需要各層面、各群體的合力參與。每當漫步在墨西哥城燦爛的陽光裏,路邊歡鬧的兒童往往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一會兒,靜靜看著孩子們奔跑,小狗在和他們嬉鬧,家長在旁邊愜意地聊天。這些溫暖片段,是墨西哥努力呵護兒童成長的動人注腳。
從全球倡議到本地實踐,從國際呼籲到墨西哥街頭公園,每一份呵護都在回答一個樸素而深刻的問題:我們願意為孩子建設一個怎樣的世界?呵護兒童,就是呵護社會最初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