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防工業自主化再提速

2025-04-09 07:00:00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2020年10月2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空軍基地拍攝的一架F-39“鷹獅”戰鬥機

文/魏裕軒 方曉志

編輯/黃紅華

  巴西政府在“巴西新工業”計劃啟動一周年之際,於近日正式批准了總額約1129億雷亞爾(約合196億美元)的一攬子國防工業投資計劃,重點聚焦關鍵技術和産業鏈協同發展,以期推動技術自主化與産業現代化。

 

  這是近年來巴西政府規模最大、覆蓋領域最廣的國防領域投資。批准該一攬子國防工業投資計劃,不僅將在軍事層面增強巴西自主防禦能力、減少對外依賴,同時展示出巴西的國家實力與發展決心,並為該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多年來積極探索

  巴西很早就開始探索國防工業自主化。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嚴峻的國際形勢促使巴西開始重視國防工業,着手建立本國的國防工業基礎。但由於當時進口武器渠道受到嚴格限制,巴西只能將建設重點集中於輕武器製造領域。

  二戰結束後,出於維護自身國家安全與利益的考量,巴西政府主導推行“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戰略,積極引入國外技術並建立國營軍工企業,涉及飛機製造、裝甲車生産等多個軍工領域,並逐步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生産經驗。為此,政府專門設立相關機構以統籌國防工業發展,包括設立兩級組織機構,負責組織發展協調國防工業,以及加強軍民科技的交流和補充,這為後來巴西國內國防工業的自主化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隨着冷戰的結束,巴西國防工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巴西積極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制定了寓軍於民、以民帶軍、軍民兼顧、互相促進的發展方針,加大對國防工業自主化的投入力度。巴西在升級改造現有軍工企業、提升軍事裝備性能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通過對外交流與合作吸收先進技術,增強本國科技研發能力。

  2024年2月,巴西啟動“巴西新工業”國防工業投資計劃,明確了推動事關國家主權和國防的技術發展六項重點任務,致力於構建更加完善和自主可控的國防工業體系,在國防工業自主化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

多措並舉提速發展

  當前,全球軍事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為此各國紛紛加大國防建設投入,巴西政府為解決本國國防工業發展所面臨的技術瓶頸並積極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十分重視在多個領域多措並舉,助力國防工業自主化提速。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巴西政府此次批准的1129億雷亞爾投資計劃總金額中約70%的資金來自國有銀行,其餘部分由私營企業承擔,其中公共投資共計798億雷亞爾,主要用於支持2023年宣布的“加速增長計劃”中的防禦項目,包括與瑞典薩博集團聯合生産JAS-39“鷹獅”戰鬥機,以及針對裝甲車、護衛艦和潛艇等軍用載具的研發項目等。目前,公共投資已累計撥款421億雷亞爾,剩餘資金將在2026年前由巴西國防部、巴西開發銀行以及研究與項目融資機構共同提供。

  此外,巴西還為各軍種建設提供專項資金支持。2023年,巴西政府依託“加速增長計劃”第三階段,為巴西陸軍的四個裝備項目提供約124億雷亞爾(約合24.08億美元)專項資金,用於研發、升級、採購數百輛裝甲車等裝備;為巴西空軍提供約528億雷亞爾(約合91.23億美元)專項資金,用於增購34架F-39E/F(JAS-39的巴西版本名稱)戰鬥機以及9架C-390“千禧”運輸機以完善空中保障體系。

  二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巴西政府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發展思路,與發達國家合作研製武器裝備。2023年,巴西與阿聯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空天裝備、智能武器、無人系統等領域共同研發,兩國軍工企業還簽署關於非致命武器、智能武器等的合作意向書,基本覆蓋雙方現有高新技術裝備範疇。在採購法國潛艇過程中,巴西伊塔瓜伊造船廠和法國海軍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法國負責協助升級造船廠設備,全部4艘潛艇均將在巴西建造。此外,借助與瑞典薩博集團聯合生産JAS-39“鷹獅”戰鬥機的機會,巴方在聖保羅州先後建立設計與開發中心、飛行測試中心,推動本土航空産業鏈的升級。

  三是聚焦技術研發。此次投資在技術發展方向上,明確將衛星、運載火箭和雷達相關技術列為優先發展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箭技術領域,巴西展現出堅定決心,為高超音速火箭等項目撥付大量資金,全力推動該領域實現突破與發展。與此同時,還推動陸軍裝備技術升級與加強航空裝備研發,對“阿斯特羅斯”火箭炮進行裝備更新,計劃在2030年前完成當前38輛“阿斯特羅斯”IIMK3M型火箭炮發射車的技術升級,並增購54輛MK6型火箭炮發射車,以提升遠程火力支援能力。

這是2023年5月2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拍攝的巴西陸軍總部

  四是重視人才培養與産業協同。巴西政府十分重視發揮科研機構的作用,將航空技術中心(CTA)作為航空領域的核心科研樞紐,專注於航空領域前沿技術的探索與研究,為巴西航空工業的技術革新提供源動力與智力支持。巴西航空技術學院作為培養航空等領域專業人才的搖籃,已為巴西國防工業輸送了數以萬計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他們活躍在國防工業的各個環節。

  在産業協同方面,巴西政府一方面鼓勵將軍事領域研發的先進技術向民用領域滲透;另一方面,以國防工業中的重點項目為核心,帶動上下游産業鏈全面協同發展。許多參與飛機零部件生産製造的企業,通過將在軍工生産中積累的高精度加工工藝與質量管控經驗應用於民用産品生産,大大提高了民用産品的質量與生産效率。

自主化努力影響深遠

  巴西擁有廣闊的領土、漫長的海岸線和複雜的邊境環境,通過實施國防工業投資計劃,對巴西提升自主防禦能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提升國際話語權等都將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巴西在國防技術和裝備方面長期依賴傳統歐美供應商,國防工業“受制於人”。隨着巴西國防工業自主化進程加快,其以提升技術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採取“引進-消化-自主”的發展路徑,可降低因外部供應中斷或受限所面臨的風險。例如,此次投資計劃重點發展兩棲裝甲車、防空系統等裝備,同時涵蓋航空航天、核能、安全設備等多個領域,這些措施能有效推動巴西軍事裝備和技術的更新換代,使軍隊更好地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

  通過軍民技術雙向轉化和産業鏈協同,巴西在實現經濟收益的同時,也促進了相關産業的升級發展。國防工業産業鏈長、帶動效應強,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此次大規模投資將進一步帶動就業,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此外,該投資計劃將進一步提升巴西國防工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産能力,推動國防産品和技術出口,增加外匯收入,改善巴西國際收支平衡。據公開數據,2024年巴西國防工業出口額達18億美元,同比增長22%。

  一攬子大規模國防工業投資計劃展示了巴西的國家實力和發展雄心,向國際社會表明巴西對維護自身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信心和能力。在實現武器進口多元化過程中,巴西與瑞典、荷蘭等北約成員國合作,助力巴西在國際軍事合作和安全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增強在全球和地區安全格局中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