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口出生率“逆襲”背後
2024年10月31日,市民在韓國世宗市新建成的國立兒童博物館參觀
文/《環球》雜誌記者 姚琪琳(發自首爾)
編輯/馬琼
韓國政府前不久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韓國出生人口為23.8萬人,同比增加3.6%,實現了韓國出生率時隔9年後的首次回升。韓國總和生育率(平均每名育齡婦女一生所生育子女數)升至0.75,同比增加0.03。儘管這一數字與維持人口基本穩定所需的2.1仍相去甚遠,且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較低水平,但這一積極變化無疑給長期籠罩在低生育率陰霾下的韓國社會投下一束亮光。
出生率小幅反彈
有分析認為,2024年韓國二胎出生率有所提升、大齡産婦人數增加和結婚人數總體增加等因素疊加,使得韓國出生率出現小幅反彈。
另據統計,2024年第三季度韓國新生兒中二胎的比重為32.5%,較2023年同期增長0.6個百分點。儘管增長幅度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韓國媽媽們生育二胎的意願有所提高。
在《環球》雜誌記者居住的位於首爾市中心的小區附近,方圓500米內就有兩家幼兒園。其中一家規模較大的幼兒園早上7點半就能入托。為解決職場父母下班晚的後顧之憂,幼兒園還可以提供夜間看護服務,最晚至晚上9點,對職場父母來説十分友好。記者的鄰居金女士是一名職場媽媽,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她説,看到首爾市最近&&了不少生育支持政策後,對於生二胎也開始心動。
據首爾市政府介紹,為解決緊急和臨時托育問題,市政府推出了按小時收費的“首爾型時間制專業託兒所”和“首爾型早晨托育中心”,為上班族家長提供小學階段兒童的早餐、作業指導及上學陪同服務。365天運營、區域性夜間託兒所、小時制託兒所、周末及假日託兒所等“緊急和臨時託兒所”的數量也將從2024年的536家增至550家,進一步滿足家庭多樣化的托育需求。
考慮到經濟負擔是影響生育意願的首要因素,首爾市政府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小商戶以及個體經營者等群體,解決他們在生育和育兒方面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具體措施包括:
育兒假替代人力補貼政策——為雇用育兒假替代人員的企業提供補貼,每月提供20萬韓元(1韓元約合0.005元人民幣),補貼期限最長可達6個月,以方便企業順利找到替代人力。
同事補貼獎金制度——為接替育兒假人員所從事工作的同事提供每月10萬韓元的獎勵金,獎勵期限最長可達1年,以確保員工在申請育兒假時,其同事不會因額外的負擔而感到心理壓力。
首爾型産假工資補貼制度——為生育休假的員工提供最後一個月(30天)最高達90萬韓元的工資補償(企業非強制提供),以確保員工在産假期間的收入不受影響。
得益於這些政策,自2024年4月以來首爾市的人口出生率顯著提高。截至當年10月,出生人數在7個月內同比增加了1901人(增長率8.4%)。出生人數連續7個月增長,是首爾市12年來首次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此同時,婚姻登記數量也增加4799件(增長率達24.1%)。
生育環境改善
近年來韓國政府高度重視改善育兒環境,擴大託兒所設施投資,增加國營兒童保育服務的供給,並對相關服務提供財政激勵,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父母在育兒中的後顧之憂。尤其是為了讓父母更好地平衡工作與家庭,政府對育兒假政策進行優化——增加父親育兒假天數,鼓勵父親更多地參與到育兒中,這不僅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母親的育兒負擔,使得女性在生育後能夠更安心回歸職場,減輕因生育對職業發展的擔憂。
世宗市被稱為韓國的行政中心複合城市。2012年,韓國啟動中央行政機關向世宗市搬遷計劃。目前,有44個韓國中央行政機關在世宗市辦公。負責世宗城市建設的幸福廳公務員金振輝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世宗市的生育環境非常友好,近年來人口出生率連續數年居韓國首位。
金振輝&&,世宗市的政府辦公樓內有設施齊全的幼兒園,他和夫人都是在世宗市工作的公務員,三歲的女兒就放在政府辦公樓裏的幼兒園。他們一家居住在附近的公務員小區,每天上班前妻子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下午5點他下班時接孩子回家。
讓記者感到好奇的是,在加班文化盛行的韓國,公務員真的可以5點下班?雙職工育兒會不會很辛苦?
對此,金振輝解釋道,最近幾年韓國的社會氛圍對育兒寬容了很多,尤其是公務員到點下班接孩子很正常。而且他和妻子是雙職工家庭,根據韓國育兒假的規定,在孩子8歲以前,他和妻子分別享有一年的育兒假,而且育兒假可以根據需求拆分使用。這些保障讓他們感覺養育孩子輕鬆不少。金振輝説他和妻子都已年過40歲,目前準備抓緊要二胎。
2024年10月31日,小朋友在韓國政府世宗市辦公區內的幼兒園看書
在韓國,像金振輝夫妻這樣仍有育兒計劃的家庭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齡分別是34歲和31.5歲。韓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高,職場競爭激烈,許多年輕人為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會選擇出國留學、攻讀研究生或考取各種資格證,推遲正式進入職場的時間,結婚和生育時間也隨之不斷推後。
《環球》雜誌記者的不少韓國朋友坦言,很多韓國人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結婚晚導致懷孕生孩子更晚。雖然韓國的輔助生育技術非常先進,但大齡媽媽懷孕生産面臨的挑戰確實不小。
長期效果有待觀察
有分析認為,2024年韓國人口出生率回升受到了周期性因素的影響。1990至1995年間出生的人群近年開始步入結婚生育年齡,這一時期每年出生人口超過70萬,相對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結婚生育人數有所增加。這一群體成長於韓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經濟狀況相對穩定,具備一定的生育條件。
此外,一度因新冠疫情被遏制的婚姻需求在疫情後出現了恢復性增長。韓國統計廳近日發布的2024年婚姻和離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韓國婚姻登記數量超過22.2萬對,增幅創下近28年來的新高。
韓國2024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年齡25歲至49歲的韓國單身人士,超過65%有結婚意願。相關報告説,這表明韓國人對婚姻和生育的看法正變得越來越積極。
通常情況下,結婚人數的增加會自然帶動出生人口的上升。相關研究表明,韓國人從結婚到生第一個孩子的平均時間為2.45年,因此2022年開始的“結婚潮”在時間上恰好對應了2024年新生兒數量的反彈。
然而,要實現生育率的持續顯著提升並不容易。韓國的育兒成本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生育率的社會問題。其中,畸高的教育費用是家庭育兒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幼兒園到大學,各類課外輔導費用讓許多韓國家庭不堪重負。韓國統計廳發布的調查顯示,韓國人2022年在課外培訓上花費的總額接近26萬億韓元(約合1305億元人民幣)。
有韓國專家建議,政府除了“砸錢”鼓勵生育外,還需要通過改革教育制度,推廣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育模式,減輕學生的考試和競爭壓力,讓孩子們在更加寬鬆和愉快的環境中成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父母的生育積極性,促進社會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