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退隱”加沙背後

2025-03-04 15:21:47 來源: 《環球》雜誌

 

這2月22日在加沙地帶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拍攝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移交現場

文/馬志山 馬曉霖

編輯/吳美娜

  參與加沙地帶停火談判的一位埃及消息人士2月16日向埃及開羅新聞頻道透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未來不會參與加沙地帶的管理。如果此事屬實,意味着加沙地帶將結束哈馬斯長達18年單獨統治的狀態,重新歸於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統一管理。

  哈馬斯發言人哈齊姆·卡西姆當天也對媒體稱,“哈馬斯沒有必要參與加沙下一階段的政治和行政安排,尤其是,如果這樣做符合我們人民的利益……我們不會堅持掌權……真正重建的開始並不一定取決於哈馬斯是否參與這些安排。”他同時拒絕了以色列要求哈馬斯武裝撤出加沙或非武裝化的要求。

  另據報道,埃及正積極與各方溝通,計劃組建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監督加沙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觀察人士認為,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哈馬斯效仿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在形勢極其不利的當前,保存殘留實力,化整為零乃至轉入地下進行戰略蟄伏,顯然是一種比較現實的選擇,但這並不代表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

掌控加沙18年

  自2007年通過武力將巴勒斯坦主流派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驅逐到約旦河西岸以來,哈馬斯一直是365平方公里、擁有230萬人口的加沙地帶的實際統治者,加沙也被部分學者戲稱為“哈馬斯坦”。巴勒斯坦由此陷入從地理到社會和政治的分離、對立乃至三分天下:哈馬斯掌控加沙地帶,法塔赫為核心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或其外殼機構——過渡自治政府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掌控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的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口中心城市,非巴勒斯坦人口聚集區依然由以色列控制。

  哈馬斯的核心思想源自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強調“真主主權”和武裝抵抗,直至消滅以色列並收復完整的巴勒斯坦,最終建立一個神權主導的民族國家。而法塔赫為骨幹的巴解組織,早在1988年就宣布建立與以色列和平相處的世俗主義國家,並致力於通過和平談判實現最終和平。

  由於主導思想、鬥爭目標、策略與方式,以及在對以關係上截然對立,哈馬斯和法塔赫之間形成巨大的政見分歧鴻溝和兩個權力中心,並圍繞爭奪巴勒斯坦事業領導權和過渡自治政府控制權,形成內部罕見的政治大分裂、大對立,這也從客觀上削弱了巴勒斯坦的內部團結和力量。以色列政府既往也刻意製造巴勒斯坦兩個權力中心,不斷削弱巴整體力量與和平努力,以維持現狀並謀求最終逐步吞併巴勒斯坦,迫使巴勒斯坦人放棄世居土地。

  在此內外博弈過程中,哈馬斯通過對加沙地帶的實際統治,不僅加強自身在巴勒斯坦社會的影響力,還張揚了在國際政治舞&的獨特話語權。儘管承受以色列和西方國家的長期嚴厲制裁與孤立,哈馬斯依然能夠通過與伊朗、土耳其、卡塔爾等國家的政治盟友關係獲得資金支持,保持對加沙的控制力,並逐步成為以伊朗為首的“抵抗陣線”的核心圈層組成部分,推動了中東地區以“反以”為共同目標、超越民族、教派的國際大聯動,並在過去20年成為代表巴勒斯坦抵抗派系而單挑以色列的絕對主力。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巧借1973年阿拉伯國家“齋月戰爭”勝利的余威,同樣在穆斯林齋月和猶太教節日,利用以色列無法即時啟動戰爭動員的制度短板,發動突襲以色列的“阿克薩洪水”閃擊戰。哈馬斯給以色列造成噩夢般的慘重打擊,創造了民兵武裝重創國家軍隊的最新“教科書式案例”,引發規模巨大的後續衝突,這場衝突甚至被很多人稱作“第六次中東戰爭”,並讓世界空前關注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阿克薩洪水”行動後,以色列對加沙實施了持續15個月的殘酷軍事報復與清剿,導致近5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約10萬人傷殘,加沙地帶92%的民居共約43.6萬套住房受到波及,60%的建築物遭到破壞,基礎設施普遍嚴重受損,經濟和社會功能幾近崩潰。這也是巴勒斯坦問題近百年來,巴勒斯坦人承受的最嚴重、最血腥民族大劫難。

1月26日,人們在加沙地帶北部等待親人歸來

  某種程度上而言,哈馬斯是以“飛蛾撲火”的方式試圖達成自己的政治或宗教使命,本身承受了領導集體團滅、作戰骨幹大部分被殺、巴勒斯坦人民陷入人間地獄的巨大代價。自2025年1月19日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哈馬斯被迫採取低姿態,多次釋放被扣押人員並推動談判進入第二階段,討論以色列軍隊大規模撤離和永久停火等關鍵議題。這一系列舉動表明,哈馬斯正從軍事對抗向政治妥協轉型。

  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的里程碑式退出並非一蹴而就,它將在第二階段停火協議的框架下逐步實現,預計在2025年內逐步展開。哈馬斯此舉可能是基於“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做出適當讓步來避免以色列重新啟動軍事行動,同時保存自身殘存實力。在此過程中,哈馬斯試圖通過較為溫和的方式,恢復在巴勒斯坦政治生活中的話語權,甚至可能為未來的再度政治崛起鋪路。當下的哈馬斯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選擇退讓與妥協,實為痛苦而複雜的政治抉擇。

以色列與美國的訴求底線

  以色列政府特別是內塔尼亞胡執政期間,長期堅持“割草戰略”,即對哈馬斯“剿而不滅”,有意維持巴勒斯坦存在兩個權力中心和長期陷入分離、對立、內耗狀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公開&&,維持哈馬斯的存在“最符合以色列國家利益”,至少以色列可以此為由拒絕談判,或藉口不知道誰可以代表巴勒斯坦人進行談判而大做文章。

  但是,以色列這種“旋轉門”或“捉放曹”戰略,最終導致了哈馬斯的致命反噬,引發以色列舉國安全危機和政治大失敗,這也促成內塔尼亞胡作出“徹底消滅哈馬斯”的政治決策,對衝他需要承擔的“養虎遺患”政治責任。

  儘管以色列宣稱已擊斃大部分哈馬斯武裝人員,但哈馬斯在停火期間公開且成規模亮相加沙地帶並維持秩序,被以色列媒體視為對政府預設目標的挑釁。內塔尼亞胡為此強調,“正如我在戰爭結束後所承諾的那樣,不會再有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並補充自己“致力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重建不同加沙的計劃”。

  顯然,內塔尼亞胡不排斥代表溫和力量的巴民族權力機構接管加沙,但特朗普新近提出“清空加沙”和“接管加沙”方案,以色列樂得跟着出牌而提高籌碼,將巴方壓制到極限。

  如果説,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無條件、無底線地支持以色列,特朗普執政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直接開出將巴勒斯坦人逐出加沙地帶的荒誕方案。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月16日説,美國完全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目標,也即哈馬斯“必須被根除”,“不能繼續作為軍事或政府力量存在”。美國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親以親西方的巴勒斯坦溫和政府,確保巴勒斯坦服務於美國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中東整體和解及區域安全戰略。

  美國主張、以色列點讚的“清空加沙”計劃,核心目標是徹底摧毀哈馬斯在加沙的統治基礎和軍事力量,消除其對以色列安全構成的威脅。美以借此對哈馬斯施壓,迫使其在談判桌上作出更多讓步,甚至進一步削弱其在巴勒斯坦政治中的角色。

  客觀上説,哈馬斯的撤出可能為巴以徹底實現停火,加沙實現和平、穩定和轉入重建提供新機會,也會為巴以恢復和談創造一個新&階。而自身遭受重創、國際盟友“抵抗陣線”也遭到毀滅性打擊的哈馬斯,接近轉入戰略蟄伏、休養生息,未必不是一個過渡性、階段性和策略性的上佳選擇。

哈馬斯退出的外部呼喚與內部局限

  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曾建議,在國際社會和巴勒斯坦的利益驅動下,哈馬斯應退出加沙,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接管加沙,並通過阿拉伯國家或埃及的支持推進此提議。阿聯酋總統外交顧問安瓦爾·加爾加什也支持該提議,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應高於哈馬斯。巴勒斯坦前駐阿盟大使巴拉卡特·阿爾法拉強調,埃及對哈馬斯的立場是經過充分談判後作出的,在當前關鍵時刻,哈馬斯退出加沙治理或成為非主導力量至關重要,以免為以色列(繼續發動戰爭)提供藉口。他還指出,哈馬斯可能不會完全退出,但將在巴勒斯坦政治局勢和埃及-阿拉伯計劃中逐漸轉變為次要參與者。

  據悉,埃及計劃組建的、負責監督加沙地帶救援和重建工作的臨時委員會,可能是巴勒斯坦內部政治權力整合的新機遇和新起點。如果這一委員會成功運作,可能為巴勒斯坦內部和解提供新的切入點。

  此前,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已經公開宣布,接受承認巴解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的方案。眼下,正是以巴解組織為核心力量的巴民族權力機構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而臨危受命,整合巴勒斯坦各派力量的最佳當口。

國際社會的介入與地區勢力的博弈

  綜合來看,哈馬斯選擇“退出”治理,是出於戰略收縮而非全面或歷史性撤退。哈馬斯的主要考量包括保存實力、避免因治理失敗失去民意支持,並通過配合停火協議展示其“負責任政治力量”的國際形象,為未來政治活動鋪路。然而,哈馬斯內部不同派系也存在分歧,部分成員擔心放棄加沙控制權會導致組織被邊緣化。此外,哈馬斯仍堅持“在以色列全面撤軍前不釋放最後一批被扣押人員”的立場,表明其仍未完全放棄軍事籌碼。

  哈馬斯“棄權”選擇不僅是巴內部政治事件,它牽涉多方利益博弈。埃及通過主導臨時委員會,旨在擴大地區影響力並防止加沙難民流入西奈半島。哈馬斯的傳統支持者如卡塔爾和土耳其,試圖通過援助維持對哈馬斯的影響力。美國和歐盟則推動巴民族權力機構改革,期望其建立親西方的治理模式。中國和俄羅斯主張由聯合國主導重建,並強調尊重巴勒斯坦自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以色列公開反對哈馬斯參與加沙治理,但在某種程度上,其可能私下默許哈馬斯在加沙的非正式影響力,以避免出現權力真空,激發更極端勢力的崛起。

  哈馬斯發言人哈齊姆·卡西姆在暗示其組織可以放棄管理的同時,也&&拒絕離開加沙地帶,或作為任何協議的一部分解除武裝,聲稱“以色列要求哈馬斯撤出加沙地帶的條件是一場荒謬的心理戰,而抵抗力量從加沙撤軍或解除武裝也是不可接受的。”這種姿態進一步表明,哈馬斯暫時退卻是可能的,但完全非武裝化乃至離開加沙,幾乎不可想象。

  (馬志山系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教研室主任;馬曉霖係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北方民族大學特聘教授)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