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迎重要和平窗口期

2025-02-26 08:00:00 來源: 《環球》雜誌

 

2024年12月27日,在緬甸內比都,嘉賓在瀾湄國家“清水行動、綠色發展”鄉村惠民示範項目竣工移交剪綵儀式上合影

文/寧威

編輯/黃紅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近期在例行記者會上&&,1月中旬,在中方斡旋促推下,緬甸政府與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舉行了第七次和談。雙方達成並簽署正式停火協議,於北京時間2025年1月18日零時起就地停火止戰。此舉標誌着雙方此前高烈度持續衝突的局面開始得到緩解,這也為緩和緬北地區乃至整個緬甸的局勢帶來重要契機,對地區穩定意義甚大。

整體局勢趨向緩和

  近百年來,緬北地區動蕩不斷,大小要塞數易其主,當地人將其稱為“九反之地”。民族矛盾深重、地方武裝割據、資源利益爭奪構成了緬北地區根深蒂固的社會政治生態,緬甸中央政府難以對其有效治理。從英國殖民時期的“分而治之”政策,到近年來域外勢力對緬北地區事務的頻頻干預,外部勢力干預與內部治理困境相互交織,緬北各方勢力缺乏互信,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形成了安全與發展之間的惡性循環。緬北地區成為東南亞乃至在全球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021年2月緬甸國內政局發生突變後,緬甸軍方、反對派、民地武(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等主要力量之間矛盾愈髮尖銳。特別是2023年緬北地區“10·27戰事”爆發,緬甸國內武裝衝突規模顯著擴大,衝突烈度上升。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緬甸超過13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進一步加劇了緬甸國內人道主義危機。與此同時,相關安全風險和負面影響不斷外溢,中緬邊境地區局勢緊張,跨境犯罪、毒品交易和電信詐騙等問題屢禁不止,越發猖獗。

  當前隨着停火協議實施,緬北地區社會秩序將逐步恢復,民眾得以重返家園,為經濟重建創造必要條件。緬北衝突的緩和不僅有助於遏制緬甸國內衝突的升級,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更將為後續的民主選舉營造出穩定的環境,推動緬甸政治朝着和平有序的方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果敢同盟軍與緬甸國防軍關係的改善,其他民地武與緬甸中央政府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有望逐步展開,將促進各民族間通過對話增進理解與信任。從東南亞地區穩定的角度來看,停火協議的達成將有效減少安全風險的外溢,維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這一系列積極變化,為緬甸國內和平進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中國發揮關鍵作用

  緬甸國防軍與果敢同盟軍最終達成和解協議,除雙方均有緩解衝突的內生動力外,中方的調解無疑發揮了關鍵作用。

  自2023年緬北新一輪衝突爆發以來,中國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始終高度關注局勢發展,致力於推動和平進程。為避免衝突升級、防止人道主義危機,中方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先後七次在昆明組織有關各方和談,為化解矛盾搭建了重要&&。

  中方始終以緬甸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為出發點,積極勸促緬甸各方以民族大義為重增進團結,這種公正立場得到緬甸政府和果敢同盟軍的一致認可,也為中國發揮獨特調解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能夠在緬北地區衝突調解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地區和平與發展注入新動力,根源在於中國的外交理念高度契合時代潮流。與西方國家慣用的分而治之、聯盟政治、代理人戰爭等加劇地區矛盾的行徑不同,中國從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步入新時代相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理念,這些理念與長期飽受戰亂、貧困、民族矛盾困擾的緬甸人民的需求高度匹配。

亟待建立長效機制

  緬甸政府與果敢同盟軍正式簽署停火協議,為化解緬甸各政治勢力間的矛盾樹立了典範,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打破了人們關於“緬甸民族問題無解”的認知窠臼。

  必須要承認,儘管該協議標誌着和平進程取得重要突破,但緬北要實現長治久安仍需跨越重重障礙,畢竟,緬甸各政治勢力之間長期緊張的關係導致彼此依存度低,信任赤字嚴重。除歷史因素外,不同族群在政治、經濟利益上的矛盾難以調和,致使民族和解進程長期停滯不前且關係經常反復。更需警惕,某些西方國家為謀取地緣利益,刻意激化緬甸內部矛盾,一旦這些域外勢力介入,緬北局勢極有可能再度惡化。

  為防止緬北再次陷入戰火,中方呼籲各方保持停火和談的良好勢頭,切實落實已達成的共識,主動緩和當地局勢,通過對話進一步協商解決相關問題。

  如今,構建和平有序的緬甸已成為各方共同期盼,越來越多的國家拒絕推動分裂對抗,主張緬甸各方通過對話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025年1月22日,越南總理范明政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結束後,會見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使畢曉普時強調,緬甸問題應由緬甸民眾通過公平對話解決,反對實施損害緬甸人民利益的貿易制裁,並希望區域內各方共同努力,推動緬甸盡快實現和平與穩定。畢曉普對此&&讚同,並呼籲緬甸相關各方保持克制,恢復對話,停止暴力,確保平民安全,為緬甸問題找到和平解決方案。

  越南與聯合國特使的協同表態,印證了區域國家反對外部制裁、支持緬甸自主解決的共識。

  另外,為防止緬北地區停火協議反復失效,還需構建多層次、動態化的衝突管理機制。如借鑒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GMS)的經驗,構建周邊國家的區域合作框架,構建安全與發展“雙輪驅動”長效機制:發展之輪着力跨境基建聯通與綠色産業布局,通過瀾湄合作機制降低貿易壁壘,依託經濟合作撬動穩定基礎,優先推進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簡化貿易投資流程,促進緬北與周邊區域的經濟融合,同時推動綠色産業和民生項目,改善當地就業與公共服務,逐步消除貧困與衝突根源;安全之輪強化聯合執法與數字監管,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跨境犯罪預警系統,強化聯合執法機制,打擊跨境犯罪,為發展創造安全環境。

  在此基礎上,還需倡導包容性對話與民族和解,結合文化交流與社會融合項目,化解歷史積怨。通過技術賦能、經濟重構與文化解紛三軌並進,將傳統停火監督升級為“衝突預防-利益共享-秩序重建”的一體化工程。配合選擇性激勵政策,從根本上扭轉各方行為邏輯,引導其自發走向穩態平衡,形成“以發展促安全、以合作固和平”的長效機制,最終實現緬北的可持續發展與長治久安。

  (作者係國防科技大學副教授)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