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上的英國“孤獨一代”
在英國倫敦,人們用手機拍攝美國演員傑夫·高布倫的雕像
文/《環球》雜誌記者 趙修知(發自倫敦)
編輯/胡艷芬
英國關注青少年問題的慈善機構OnSide與輿觀調查公司,近日調查了約5200名11歲到18歲英國青少年,分析他們的校外生活、社交活動和智能手機使用習慣,並據此發布了報告《2024年孤獨一代青年調查》(以下簡稱《孤獨一代》)。
調查報告顯示,當代英國青少年過度依賴電子産品、孤獨感和焦慮感上升,以及獲得青少年服務的機會有限等問題突出。報告呼籲公眾更多地關注青少年,幫助這些在互聯網時代成長的孩子建立與現實世界緊密連接的健康生活。
一個人的掌上生活
此次調查圍繞“閒暇時間如何度過”這一主題,OnSide的報告顯示,76%的被調查青少年把大部分空閒時間花在了各類電子産品上,其中24%花在手機上。
當被問及為何花大量時間在智能手機上時,58%的被調查者&&是因為感覺無聊。其他原因依次為:擔心自己被朋友排斥;在智能手機上可聊天的朋友比現實生活中多;沒有其他事可做;現實生活中沒有安全的地方可消磨時間;智能手機中的虛擬世界比現實生活更好。
令人擔憂的是,當被問及孤獨程度時,44%的英國青少年&&,他們在2024年體會了高度或非常高程度的孤獨感;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感受到高度或非常高程度的焦慮,2023年這一比例為50%。而且孤獨加劇了他們的焦慮,感到焦慮的年輕人中有26%認為是孤獨導致了焦慮。
報告還顯示,18%的英國青少年獨自度過他們的大部分空閒時間;35%的人&&沒有機會在校外認識和結交新朋友。
英國教育和兒童心理學家斯泰西·摩爾認為,智能手機讓年輕人變成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把大把的空閒時間花在電子屏幕上,而不是去練習一項新運動或技能,而新運動或技能對青少年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針對青少年的服務缺口大
過度依賴手機顯然影響了青少年的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習慣用智能手機打發無聊,導致他們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互動明顯減少。
調查稱,超過一半(52%)的高活躍用戶希望擺脫手機成癮,但46%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如何能擺脫。
也有許多青少年提出了明確的校外活動需求。當被問及什麼可以改善他們的校外生活時,近三分之一(29%)的人選擇更實惠也更容易負擔的休閒活動;24%想要更多安全有趣的社交場所;16%想要獲得更多在校外學習技能的機會;15%希望有更多社交活動,比如結伴出游、聚會等。
OnSide首席執行官傑米·馬斯拉伕説:“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年輕人不想沉迷於電子設備。但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比線上生活更好的替代方案,就不能指望他們減少使用電子設備。”
《孤獨一代》報告提出,當今英國青少年面臨的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之一是發揮青少年俱樂部或青少年中心的作用,幫助他們建立面對面的&&、培養技能、提升生活中的韌性。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93%)加入青少年中心的年輕人&&,這些場所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變化,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結交朋友和社交互動”“學習新技能”“建立自信、變得積極”等。
然而,儘管有這些明顯的好處,也只有15%的年輕人參加過青少年中心的活動,近一半(48%)的年輕人&&生活區域附近沒有這類設施。
OnSide呼籲政府和社會要致力於建立安全、活躍的青少年活動空間,以及培養出色的服務青少年的工作人員。在沒去過青少年俱樂部的年輕人中,有超過五分之一&&如果附近有這類俱樂部,他們會去參加活動。
現實情況卻相當骨感。根據英國公共服務業總工會(Unison)的研究數據,2010年至2023年間,由於英國公共財政緊張,超過1243個由地方議會運營的青少年中心被關閉,截至2023年3月僅剩下581個在運營。這顯著減少了青少年獲得安全社交場所和服務的機會。
青少年獲得服務的狀況在全英國範圍內也表現出顯著的“貧富差距”——國家青年機構(National Youth Agency)稱,貧困地區青少年接觸到的青年服務和設施遠少於富裕地區,而最富裕地區提供的青少年服務是貧困地區的兩倍。同時,在富裕地區,專門為青少年活動提供場所的建築物比貧困地區多50%。
呼籲加強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
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機等電子産品的情況,英國教育部&&指導意見,限制學生在課堂和課間使用手機。一些學校規定學生全面禁用智能手機,以減少對學習的干擾,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學生們在英國倫敦南部一所學校課間休息
英國《在線安全法案》也提出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線上有害內容影響的條款,要求社交媒體&&通過更嚴格的年齡驗證和內容推薦機制,避免或減少青少年接觸不適合的內容。照片墻(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媒體&&還引入了家長控制功能和使用時長提醒。
除以上措施外,不少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互聯網發展的機構和專家,紛紛建議政府、社會和學校重視學生的數字素養教育。
數字素養教育是指通過教學和實踐,幫助人們掌握在數字環境中使用技術、處理信息,以及有效溝通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它旨在培養人們在信息化社會中安全、負責任、有效地使用數字工具的能力。
英國教育青年中心發布的報告《媒體素養願景2024》指出:“將媒體素養納入國家課程至關重要,需要與傳統科目同等優先。這不僅是為了培養負責任的數字公民,也是幫助家庭成員在數字時代共同成長。”
良好的數字素養教育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信息過載、減少數字鴻溝、提升就業能力,並且指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以積極和安全的方式使用社交媒體和網絡。根據英國教育委員會2024年度調查,許多年輕人無法識別在線虛假信息,這凸顯出在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以及計算機和公民課程中強化數字素養教育的緊迫性。
目前,英國政府及公共機構正積極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相關教育項目,如ProjectEVOLVE,以及由非營利組織Common Sense開發的“數字公民”課程等,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網絡使用安全、在線隱私保護、網絡欺凌和假新聞識別等相關知識。
然而,英國在提高對青少年的數字素養教育方面還面臨一些具體困難,首先是缺乏統一的國家框架,亟需制定一套全國性的課程標準,來確保數字素養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其次,師資匱乏,需要通過提供持續而專業的培訓課程來提升教師在數字素養教育方面的教學能力;此外,數字素養教育還需要更多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投資以及持續不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