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孟加拉國

2024-10-28 16:47:25 來源: 《環球》雜誌

 

文/毛克疾

編輯/胡艷芬

  孟加拉國可能是全球最容易被忽視的國家之一。雖然人口多達1.7億,比德國、法國兩國人數之和還多,卻鮮少受到國際關注。

  近期,在孟執政十多年的總理哈西娜受學生運動衝擊黯然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登場領銜組成臨時政府。當下正值孟面臨國家命運轉折的關頭,不妨談談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之處。

  孟加拉國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立國,經濟成功逆襲。南亞雖有印度、巴基斯坦等人口大國,但它們都沒有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優勢,形成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但孟加拉國不一樣,通過深挖龐大的勞動力儲備,形成了強大的紡織服裝産業,不僅在南亞地區殺出一條血路,在全球也是與中國、越南齊名的成衣出口強國。

  正是依靠紡織成衣産業,孟加拉國經濟近年來發展迅速,從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一路反超巴基斯坦、印度,躋身南亞領先國家,也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工業經濟體。因此,孟也是南亞發展軌跡最接近東亞“起飛經濟體”的國家。

  孟充分推動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本質上是利用自身資源稟賦比較優勢,效果反而好於那些熱衷“捨近求遠”的國家——比如,印度執着於發展金融、制藥、服務等“高大上”的産業,白白閒置了龐大的勞動力儲備資源。

  孟加拉國富有革命傳統,卻規避了宗教民族衝突。與周邊國家不同,孟加拉國是南亞地區唯一通過暴力革命獲得獨立的國家,人民為國家誕生付出高昂代價。這種獨特的建國軌跡,賦予了孟很強的社會運動傳統,其學生組織、社會組織非常活躍,且極富鬥爭性。即使在哈西娜強勢執政時期,反對派學生和社團發起的高烈度抗爭也從未間斷,每年都造成死傷。也因為如此,在扳倒哈西娜後,孟還出現了“二次獨立”的説法,洋溢着驅逐哈西娜所謂“印度傀儡”後的喜悅。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孟社會抗爭不斷,卻鮮爆發睏擾南亞其他國家的宗教、民族衝突,而更多的是社會政治鬥爭。

  事實上,在哈西娜治下,孟加拉國經濟實際上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成就。今年的社會運動將哈西娜趕下&,隨之而來孟賴以立國的紡織服裝外貿卻深受政治動蕩衝擊,並嚴重影響了創匯能力,危及其外匯收支平衡。此外,雖然舉債大興土木的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使孟經濟承壓,但長期卻是孟産業轉型升級必然要走的路,而這被列為哈西娜的“罪狀”。如果沒有持續高強度的投資,孟的發展奇蹟實則難以為繼,反而可能陷入“正確而無用”的政策窠臼。

  孟加拉國的資源約束極其嚴苛,生存博弈極其激烈。孟人口多達1.7億,國土面積僅相當於中國安徽省,這使其成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人口密度僅低於新加坡等城邦島國。更要命的是,孟還極度缺乏自然資源,不僅化石能源、礦産資源、食品不同程度依賴進口,甚至因為河口沖積平原的地貌,而缺乏硬質岩石。這意味着,孟加拉國甚至連用作混凝土骨料的石子都找不到,必須先找黏土燒磚,再敲碎形成“磚渣”才能得到平替。

  孟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現實意味着,務必珍惜來之不易、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更好順應自身優勢資源稟賦,通過外向型發展擺脫資源約束,真正實現國家綜合國力騰飛。如果未來孟在掃除弊政後,繼續用足比較優勢,走穩製造業立國的發展道路,就有底氣成為領銜整個南亞工業化的先導國家。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