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富橋:這裡的香五彩繽紛
香園裏擺滿了五彩繽紛的香棒
文/雷華
編輯/劉娟娟
廣富橋不是一座橋,它是越南一個距離首都河內40公里的小村莊。村口的馬路上偶爾會有車輛經過,還能依稀聽見遠處傳來的狗叫聲,相比河內老城裏成千上萬摩托車的轟鳴聲,這裡顯得有些寂靜。
廣富橋原本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越南小村子,因為一位攝影博主偶然來到這裡,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組本地人曬香的照片,香色彩鮮艷、造型別致,視覺衝擊強烈,村子一下子便在網上火了。慢慢地,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只為一睹藏在這個小村子裏的獨特香園景觀。
遇見一片彩色廣袤世界
從河內出發,約一小時車程便到了廣富橋。“德大安民心同千古盛,功高護國意合萬年長”,村口廣場的廟門上,兩排中文對聯赫然醒目。中華文化對越南的影響極為深遠,無論是在熱鬧的首都河內、經濟發達的胡志明市,還是在許多偏居一隅的小村莊,中華文化的痕跡都隨處可見。
或許是地理位置比較靠近的緣故,廣富橋看上去很像我國廣西的某個小村莊,無論氣候還是環境,都很相似。這也讓我想起越南的度假勝地薩帕,住在這個法國風格小鎮上的黑衣苗族,和我國雲南的苗族同根同源,文化習俗也相差無幾。過去,由於戰亂等歷史原因,他們遷徙到越南境內,也將中華文化帶到越南,並世代相傳。於是,今天,能在廣富橋這樣的普通小村子裏看到中國文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進村沒走幾步,便到了香園。一進香園,園主便熱情過來迎接,笑容可掬,向我們遞上飲用水。香園裏擺滿了香棒,紅黃綠粉白,五彩繽紛。捆綁在一起的香棒擺放在地上,散成扇形,擠擠挨挨相互映襯着,煞是好看。放眼望去,面積並不大的香園,竟然有了彩色世界的廣袤感。
老闆很有經商頭腦,曬香照片在Ins上爆火,他立馬嗅出其中的商機,不僅在香園賣起了5萬越南盾(約合15元人民幣)一張的門票,出售越南特色斗笠和旅游紀念品,還在香園裏搭起不同角度的階梯架子,供游客打卡拍照。來香園的游客,有一些是從亞洲其他地方和歐美遠道而來,老闆不厭其煩地幫忙拍照,直到他們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一炷清幽裏的制香文化
儘管香園意外成了網紅旅游打卡地,但香園的主要工作還是制香。
越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也過春節。越南人過春節習俗和中國相似,長輩會給孩子發祝福紅包,大家也會在春節期間去親朋好友家拜年,而節慶裏必不可少了香火。
在寺廟、祠堂和家裏焚香敬佛、祭拜祖先,是越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精神生活,也是文化傳統。廟宇祠堂間縈繞着香火的氣息,成了傳統節日特有的味道。寄居他鄉的游子們,心裏總有一份對故土的思念,燃起一炷清香,那記憶裏的味道,便寄託了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
“我們越南人每月的農曆初一和十五都會給祖先和神仙上香,除了祭拜土地神,還要特意祭拜財神爺。”我的越南朋友武海陽,一邊打開手機相冊一邊説,“我家就有香爐,專門用來祭拜財神爺和土地神。”照片裏有海陽家的祭品&,香爐旁邊放着一個青花瓷花瓶,插着兩枝新鮮的玫瑰花,還有一個盛放燭&和酒杯的托盤。“我們全家都拜神。”海陽一臉虔誠地説。也正是這樣的文化習俗,讓制香這項越南傳統工藝代代相傳。
在香園,制香的第一步是製作香棒。香棒由曬乾的竹籤製成,工人們用機器把竹子分割成細小的篾條,機器有大小不一的模具,要進行反復切割,才能得到一根合適的香棒。
把香棒放進染色池用天然顏料染上顏色,然後倒放着晾曬。香棒的硬度和乾燥度決定了制香的工藝,工人們需非常認真細緻地完成這一步。
用於制香的原料十分豐富,除了草果、松香、桂枝、丁香、八角等,還包括名貴的沉香。這些原料被分類研磨成粉,再用獨有的秘制配方進行混合,制出各種香味和顏色的香料。調製好的香料在香棒上厚厚地塗抹一層,經過幾天時間的曝曬,再自然風乾,制香才算真正完成。
這樣製成的香,色澤鮮艷,香味持久。點燃香火,香味繚繞,淡雅柔和,既不過分濃郁又能持久留香。制香的品質,也取決於天氣的好壞。如果碰上陰雨天,香會變得潮濕,制香過程也會被拉長,且品質難以保證。所以,制香的每一個細節,都需嚴格把控。從攪拌、晾幹到成形、風乾,從分類到包裝,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經驗豐富的制香師傅悉心完成。
歷史悠久的制香工藝,傳承至今,已逐漸成為越南的一種文化和宗教象徵,不僅體現了越南人對祖先和神明的尊重與敬畏,也展示了越南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色。而今隨着香園走紅,制香工藝和相關文化活動逐漸成為越南旅游的一大特色,吸引着世界游客的目光,也推動了越南的文化傳播和發展。
讓當地人生活更美好
香園的發展,也為越南本地人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
如今在香園裏工作的越南人,每月收入約合400~500美元,這在人均月收入不足200美元的越南,算是非常可觀的了。
除了製作越南本土使用的普通香,村裏的一些合作社還會製作高品質的沉香,遠銷印度等地。在印度,大量沉香來自越南。儘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沉香製品出口印度受阻,但香園已經形成品牌,並且能進行標準化生産,優質産品自然市場表現也不會差。除了出口印度,香園也着力拓寬新銷售渠道,把香成功銷往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使得香園的制香生意越來越紅火。
離開香園去村口公交站途中,在寺廟門口不期而遇一場越南人的盛會——“抓鴨子得紅包”游戲。游戲現場人聲鼎沸,歡呼聲四起,路過的游客免不了要去湊個熱鬧。只見兩個年輕男孩被矇住雙眼,圍欄裏的鴨子被人群驚得四處亂飛。蒙眼男孩匍匐着前進,試圖摸到四散奔逃的鴨子,周圍的人群一邊嬉笑着、一邊指引男孩。
迷失了方向的兩個人在原地打轉,他們摸到看熱鬧人的小腿,卻摸不到鴨子,滑稽樣子逗笑了圍觀的人群。好一陣原地打轉後終於抓到鴨子,兩個年輕人開心地跳起來,拿着紅包“威武”地把鴨子放進圍欄,又抱起放在地上的幾捆香棒,熱鬧的人群目送他們邁着勝利的步伐離開。
原來,這兩個年輕人是香園的制香工人,工作之餘加入到村裏的娛樂活動中,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歡笑。
廣富橋制香業的發展,尤其是香園走紅帶來的文旅熱,大大提升了越南制香的國際知名度,也讓當地人有了更高的經濟收入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而這,也為發展中國家因地制宜振興鄉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