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十年,他所經歷的變化

2024-09-03 10:15:48 來源: 《環球》雜誌

王垚和員工們團建

口述/王垚 整理/劉娟娟

編輯/黃紅華

  我在抖音上的賬號名是“非洲十年”,實際上我在非洲工作早就超過了10年。2009年,我被中航國際(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外派到坦桑尼亞銷售民用飛機;幾年後我辭職在肯尼亞創業,一開始從非洲進口鮮花到中國,後來又把二手服飾、日用品帶去非洲翻新後批發零售;如今我成為一個短視頻博主,向中國人展示一個不一樣的非洲。

  通過我的短視頻,你們可以看到十幾年來,非洲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改善、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治安環境的向好、年輕人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等等,我是這些變化的見證者,也是這些變化的親歷者。

堵車的時間提前了

  關於非洲的變化,從個人體驗角度,我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堵車”。

  肯尼亞是我在非洲長期生活的國家,因為原先做航空業務,我經常從首都內羅畢市區跑機場,2010~2012年那會兒,我早上7點出門就不會堵車;但到了2019年我辭職,要提前到5點或5點半出門前往機場,不然就堵車了。

  堵車時間提前,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肯尼亞以及非洲經濟的發展——車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密集。

  在肯尼亞,特別是內羅畢,有中國援建的東西南北環路、機場快速路、內羅畢-錫卡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以及一些水電、礦業和農業項目。我在非洲工作的這十多年,可以説親眼見證了這些項目從建設到使用的進程。

  內羅畢上世紀80年代就被稱作“非洲小巴黎”,然而長期以來並沒太大變化,直到近十幾年在中國幫助下,一下子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新經濟形態跟上了

  我現在長時間不在非洲,有一天公司會計給我發消息,説他現在工作不飽和,問我能不能同意他去做兼職,我説“你想幹啥”,他説“想買&車跑網約車”,又問我“老闆,能不能給我貸點款,每個月從工資裏慢慢扣”,我説“沒問題”,然後他就買了個小車跑“非洲滴滴”去了。目前,非洲有Uber、Bolt等網約車&&。

  現在非洲點外賣也很方便。除了本土電商巨頭Jumia推出的Jumia Food、美國打車軟體Uber的Uber Eats、來自西班牙的Glovo,還有中國人參與創業的beU delivery等外賣服務&&。

  各種國際流行的新經濟形態,非洲可以説是一個沒落下。要知道,以前非洲有些地方連門牌號都沒有,有的街道就是無名道路。

  這些新經濟形態的發展,離不開整個非洲網絡的升級和全覆蓋。我剛去非洲時,網絡非常差。後來,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公司在非洲競爭,現在網速颼颼的。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外國游客安全更有保障了

  我經歷過2013年南蘇丹內戰,當時我們在南蘇丹一個機場推進項目。最近這十年,非洲戰亂少了很多。老百姓不傻,誰願意打仗?都想好好過日子。

王垚和他的員工們

  説實在話,這些年非洲的治安環境好了很多,尤其是對國際游客的保護。在非洲國家,如果是平時針對本地人的小偷小摸,可能政府的警力稍顯不足,總搞不定;但一旦出現針對國際游客的搶劫、綁架,或者造成了人身傷亡,政府甚至不惜調動全國警力,把犯罪團夥“一鍋端”,而且會判重罪。現在非洲國家的政府都怕這個,如果有游客在某國出了事,在國際上一曝光,大家就都不敢來了。

  前些年,南非是非洲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但針對外國游客的搶劫頻發,政府打擊不力,嚴重影響了南非的旅游。如今,像坦桑尼亞、肯尼亞這些東南非草原國家,基本不會發生針對游客的重大犯罪事件,這些國家也成為非洲旅游新的重點目的地。

  治安環境的改善,加之國際航班頻次的增多、旅游服務人員素質的提升等,如今去非洲旅行,尤其是到馬賽馬拉、塞倫蓋蒂草原看動物大遷徙,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也是一種奢游——一次safari(游獵)之旅人均至少花費三四萬元人民幣。如果短視頻風口過了,我打算到馬賽馬拉大草原盤一塊地,開一個野奢酒店。現在那裏的野奢酒店經營者多為歐洲人,價格非常貴。我想做大家都能負擔得起的野奢。

非洲員工成長了

  我的非洲員工經常跟我抱怨,“為什麼外界總是歧視非洲人?”我對他們説,“咱們先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問題,如果有,你把它改正了,做好了,看誰還會歧視你?”中國人常説“打鐵還需自身硬”,我的非洲員工能聽懂我的話。

  他們成長也很快。我們以前的司機現在變成店長了,原來的會計現在在大公司做財務總監,在我們店裏賣過服裝的小女孩現在自己開店……

  他們過去散漫,我用中國公司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去管理全部是當地人的團隊,他們剛開始不適應,覺得每天有幹不完的活兒,有一種壓迫感;但是慢慢地,就學會了,明白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人多、機會少,你跑得比別人快一點,你就能吃得飽一點。後來我的員工都很感激我,跟我關係非常好。

我的身份和心態也變了

  我現在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創業者,現在主要做對非洲的快消品連鎖店,團隊裏除了我這個中國老闆全是當地人,我需要真正懂他們,才能管理好他們,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涉及公司文化、人文關懷;另一個身份就是短視頻自媒體博主,我在創業的過程中就開始接觸短視頻,用手機記錄我在非洲的生活,向國人展示真實的非洲。

  我的短視頻,實際上不僅國內的觀眾愛看,非洲人也愛看,甚至有人經常把我的視頻搬運到TikTok上,那個搬運號也很火。有一次在機場,碰見幾個肯尼亞年輕人,問“你是不是那個good man(好人)?”然後拿出手機打開TikTok,我才知道我在上面火了,被認出來了。

  我的視頻下面經常能看到類似這樣的留言,用英文寫着:“終於有一個外國人,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非洲、美好的非洲。”因為非洲人早就厭倦了外界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戰亂、洪水、艾滋病、皮包骨頭的小孩……雖然這些都客觀存在過,但美好的事情遠多於苦難。今天的非洲,衞生狀況正在逐漸改善,現代化的醫院越來越多,疾病致死率在降低,年輕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經濟發展越來越有活力……

  回想這麼多年,我一到非洲就喜歡上了這裡,這裡的大自然、這裡的人——説句良心話,姦懶饞滑的人哪都有,絕大多數非洲人還是很淳樸的。2009年剛到非洲時我27歲,現在40了,人生的黃金十年都放在了非洲。這些年,我的心態也從好奇、探索、適應、喜歡變成了現在的想念。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