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出海,文化“出圈”
《富春山居圖》以數字合璧的形式出現在游戲《永劫無間》中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艷芬 實習生 劉苗 馬子越
編輯/馬琼
26歲女孩劉昕冉記憶猶新——那一天,當她初次踏入《原神》的奇幻世界,着手完成新手任務時,經歷了一場難忘的冒險。就在她終於成功翻過雪山,爬到璃月國的時候,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玩家們都知道在游戲打造的這個虛擬世界裏,璃月象徵着中國。我想,當其他國家的玩家打開代表自己國家的那個世界時,可能會跟我有同樣的感動。”劉昕冉對《環球》雜誌記者説。
這是一個闖過游戲關卡的尋常時刻,也是一個值得玩味的特殊時刻——它代表着中國游戲出海,主動與世界不同文化共融;它也代表着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又一次“破壁”“出圈”。
根據2023年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FC Intelligence發布的《全球游戲用戶市場概覽》,全球游戲用戶已達37億人,接近全球總人口的一半。今年7月,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年1-6月中國游戲産業報告》顯示,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6.74億。游戲行業顯然擁有超大的市場。
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游戲産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年中國游戲産業報告》顯示,去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63.66億美元,規模連續5年超千億元人民幣。
究竟是中國游戲出海給中華文化傳播帶來機遇,還是中華文化與游戲的融合促進了中國游戲出海?
“中國風”游戲流行海外
近日,X公司(原推特)針對中國游戲公司發布了《2024年X游戲出海白皮書》,專門列出了X全球各區域的玩家熱議游戲列表。其中,米哈游旗下已經上線4年的游戲《原神》,在全球各區域都受到廣泛討論,並且成為大多數地區熱議榜單的第一名。
《原神》於2020年和2021年連續獲得有“游戲界奧斯卡”之稱的TGA(全球游戲大賞)年度最佳移動端游戲等多項全球游戲行業頂級獎項。美國數字分析&&Sensor Tower的報告顯示,《原神》上線以來全球移動端營收達每月30億元,其中30%由中國玩家貢獻,剩下70%來自中國之外。
持續的熱度已讓《原神》成為生命力旺盛的超級游戲IP;成為當下中國游戲融合中華文化出海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甚至成為一種中國文化傳播的現象級事件。
米哈游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原神》是一款開放世界冒險游戲。以張家界、桂林等中國知名5A級景區為藍本,應用行業領先的動畫渲染、游戲AI(人工智能)、動作捕捉等技術,創新融合後形成了富有中式美學的璃月地區,讓全球年輕人接觸並愛上中國的山水風光。
《原神》中的海燈節
每年春節期間,《原神》都會推出“海燈節”活動。在游戲內的璃月地區,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便迎來盛大“海燈節”,人們點亮“霄燈”和“明霄燈”,將它們緩緩放飛至浩瀚的夜空,玩家還能在游戲中體驗放煙花、賞花燈、猜燈謎等傳統民俗,聯想到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氛圍。
此外,《原神》項目組還以戲劇為創作靈感,人物設計借鑒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中國戲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服裝設計取材於戲帽上的絨球、領子、雲肩以及用於點綴的雲紋和方勝紋;動作設計結合“亮相”“旋子”“打出手”和“舞花槍”等表演動作;融合古典舞和傳統武術的特點,塑造了《原神》傳統戲曲表演藝術家“雲堇”以及原創京歌《神女劈觀》。
網易則在多人動作競技游戲《永劫無間》中圍繞“中國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國際化”這三大關鍵詞為海外玩家詮釋中華文化。游戲裏使用的中國冷兵器、中華文化的場景,成為了海外玩家近距離了解中國的窗口,甚至有海外玩家玩過游戲後,準備去少林寺學武術。
在網易游戲看來,中華文化和中國游戲相輔相成,中國游戲本質上就是中華文化的一種代表。網易游戲深受中華文化滋養,是最懂中華傳統文化的游戲廠商之一。從商周禮樂到百家爭鳴,從漢賦唐詩到宋明理學,網易游戲從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中汲取靈感和精髓,打造出了多款獨具特色的中國游戲。
據了解,網易在開發《燕雲十六聲》時,花了大量精力鑽研《清明上河圖》等文物,熟讀《開封市誌》等典籍,這才真實復現了汴京城。而在開發《永劫無間》時,為了再現一首戰國禮樂,還原一件唐代鎧甲,還駐點當地采風、採樣。
三七互娛作為中國游戲出海的“老將”,早在2012年就確立了“出海”相關戰略,並於同年成立了名為37GAMES的海外發行品牌。截至目前,三七互娛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發行超過120款游戲。
在Sensor Tower發布的“2023年中國手游發行商海外收入榜”上,三七互娛入圍“中國手游發行商海外收入榜”年度三甲。旗下游戲《Puzzles & Survival》則在“2023年中國手游海外收入榜”排名第五。
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向《環球》雜誌記者&&,“中華傳統文化是游戲內容製作的重要素材。例如,《叫我大掌櫃》是一款古風模擬經營類游戲,以‘宋朝商貿文化’作為玩法設計的底層邏輯,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進行場景設計,來多方位展示宋朝文化。我們和延趣網絡合作,負責這款游戲的發行、運營。2020年,《叫我大掌櫃》先在中國港澳&地區推出;2021年,在全球發行。這款産品取得過國內上線首日iOS免費榜第一,霸榜海外多個地區暢銷榜TOP10,刷新海外模擬經營賽道在歐美的歷史成績等多個榮譽。”
在游戲中,三七互娛也曾融入“春節”“醒獅”“海上絲綢之路”“廣府文化”等中華文化元素。2022年,企業在《叫我大掌櫃》中推出京劇臉譜版本。負責人&&,“我們將京劇融入到《叫我大掌櫃》中,又開展了專題活動‘暢音閣’,借此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前期製作過程中,團隊查閱了京劇相關材料,把其中一些有趣的元素提取出來,和專家進行交流,了解哪些經典元素可以和游戲相結合。最後在京劇保護傳承中心專家的指導下,將《鬧天宮》《白良關》《走麥城》《長坂坡》等京劇中經典劇目的元素,通過數字化加工融入游戲中。”
如何在正確表達這些文化元素的基礎上,用游戲化的內容進行呈現?為此,三七互娛和專家們探討了很久。
“我們將經典劇目、角色臉譜、油彩化粧等京劇內容與‘消消樂’玩法相結合。此外,玩家在游戲過程中不僅能聆聽傳統戲曲,還能對孫大聖、關羽、趙雲、包公等傳統戲曲角色的臉譜進行了解認知。游戲中每個角色臉譜都有不同的技能屬性,玩家需要通過將這些臉譜按不同的組合編隊以追求高分。這個京劇版本的游戲在海外也受到熱烈歡迎。”
“講好故事”和“跨界融合”
25歲的街舞老師羊羊曾為《原神》游戲中璃月章《神女劈觀》這首歌所唱述的故事落淚。“這首歌結合了京劇、皮影等多種傳統元素,又和西方的管弦樂、搖滾樂做了比較新的融合。太好聽了!”
在羊羊看來,《神女劈觀》講述了一個動人的中國故事。“背景故事聽説是參考了東晉誌怪小説《李寄斬蛇》。講的是天衡山腳下的一個村莊裏,有對恩愛夫婦。某天妻子外出採藥時,被惡魔抓走了,丈夫因此精神失常。惡魔威脅村民,要求他們獻祭孩子,村民們特別害怕。這時,一個叫申鶴的小女孩站了出來,拿着一把能驅魔的劍,深入惡魔的巢穴與之搏鬥,曆盡艱辛最終戰勝了惡魔。後來,她被仙界收養當了仙子。看上去,這是個大圓滿的英雄故事吧?但事實是,申鶴並非自願去斬妖,而是她爸爸為了救被掠走的妻子,將自己的女兒獻祭給了魔神。這場獻祭卻未能挽救妻子,而申鶴的父親也因此自盡,留下申鶴獨自面對魔神。”羊羊娓娓道來。
“《神女劈觀》這首歌的編曲、演唱、表演形式、戲曲元素等等,真的能讓國內外玩家感受到中國戲曲的魅力。這首歌真的火出圈了,國內外的很多博主都在做二創或者合成。總的來説,我覺得《原神》確實在認真研究並尊重中華傳統文化,否則音樂和游戲無法做到如此適配。二次元游戲本身只是個載體,如果能通過這個載體傳播有價值的文化內容,這個游戲也就得到了昇華。”羊羊説。
據介紹,《神女劈觀》上線後,在國內視頻&&B站和海外社交媒體&&優兔(YouTube)上分別創下超3100萬和1000萬的總播放量。隨後粵劇版、黃梅戲版、崑曲版、秦腔版等各種戲曲版本的《神女劈觀》,在國內外社交&&上掀起一陣中國戲曲熱潮。
此外,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跨界互動,更是令米哈游收穫了多贏的文化傳播成果。
《原神》推出了“游戲+非遺”系列長期活動《流光拾遺之旅》,以數字化為技術手段傳承傳統文化。米哈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講述道,《流光拾遺之旅》活動尋訪了7名非遺傳承人,用非遺技藝復刻《原神》游戲中的角色與場景,如創新採用22種顏色製作的木版年畫、在方寸之間展示千里風光的內畫、“繡繪合一”將針跡與筆繪自然融合的顧繡……在“游戲+非遺”跨界聯合探索下,木版年畫、內畫、龍泉青瓷、顧繡、麥稈畫、蛋雕、金銀細工等7項非遺技藝得以跨越時空界限,以嶄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
米哈游還與浙江省博物館在館內聯合開展線下活動,《未定事件簿》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二樓連廊處特設“與君聆珍意”主題展區,吸引大量游客與玩家前往展&打卡互動。同期推出《與君聆珍意》特別紀錄片,對4件聯動文物和其所代表的江南雅韻和中華文明之美進行釋讀和展示,用全新視角詮釋傳統文化。
冒險策略游戲《崩壞:星穹鐵道》的角色“阮·梅”則與蘇州博物館的通史陳列館和蘇作工藝館聯動,共有15件蘇州博物館的館藏珍品配有“阮·梅”的解説,為人們講述珍品背後的故事。
米哈游還與三星堆博物館戰略簽約,宣傳視頻《仰觀千秋 俯察萬象》讓全球網友跟隨《原神》角色“鐘離”腳步,領略Ⅰ號青銅神樹、青銅立人像、青銅太陽輪等三星堆文物風采,與創意文物解説《古物見聞》、文物科普互動H5《開山覽物》等一起,讓“三星堆”這一重要文化符號出圈出彩。
相較於影視、文學、音樂等文化藝術形式,游戲具有天然落地、直抵人心的優勢。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面向網民發起的“中國游戲影響力”問卷調研結果,90.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游戲越來越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新容器”;91.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游戲在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看來,傳統文化與中國游戲相互促進。“一方面,傳統文化是中國游戲的最強內容基地。以《叫我大掌櫃》為例,它就是基於北宋市井文化內容創作的。産品的世界觀、服化道都在圍繞歷史內容進行創作和延展。另一方面,隨着游戲科技走向成熟,中國游戲也成為了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活化的重要途徑。游戲的高度互動代入感和沉浸式敘事能力,讓傳統文化在游戲中變得可交互、可參與、可流動,通過創新的方式,傳統文化能以更年輕、更生動的方式走近現代人的生活。”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三七互娛面向海外用戶開發的游戲《Puzzles & Survival》與中國功夫的聯動。
“在過去的調研中,我們發現,海外玩家對中國功夫有着濃厚興趣。2022年底,我們先通過大量調研,了解海外用戶對中國功夫的理解。然後我們針對用戶對李小龍、功夫熊貓、和尚、袈裟、龍這些中國元素的認知,進行內容提取及打磨。2023年9月,我們在《Puzzles & Survival》裏推出了一個中國功夫的版本,並上線了小武僧形象的英雄。為了讓玩家對這些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游戲還邀請了第34代少林武僧參與錄製真人宣傳片,並通過動捕等形式將真實的少林功夫融合到小武僧這個角色裏,在CG宣傳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産的宣傳片)裏展示如羅漢棍、七星拳等真實的功夫。”
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上線後,這個版本獲得了海外用戶廣泛好評,甚至在游戲社群裏掀起一股武僧文學風。玩家們順着宣傳片的開放式結尾,對小武僧下山後的遭遇進行各種演繹。
因游戲愛上中華文化
網易集團高級副總裁、網易雷火事業群負責人胡志鵬説,此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名神秘火炬手還原《刺客信條·大革命》游戲主角亞諾的形象亮相,讓全球玩家大受震撼。這一獨特展示,再一次證明游戲作為“第九藝術”,對於全球主流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
“我們在為全球市場帶去中國題材游戲時,最重要的是以海外玩家的視角,去尋找更容易讓他們産生共鳴的呈現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認知中國元素。”胡志鵬説。
《永劫無間》就找到了外國人最好奇的“神秘力量”——武術。“在《永劫無間》上線之初,我們就曾致敬聯動武術宗師李小龍,開發‘雙節棍’及招式動作。還通過考據紮實還原博物館中的兵器、武術高手的招式。比如與成都金沙博物館聯手打造的金烏元素主題外觀;與平遙文濤坊古兵器博物館聯動,製作的1:1還原清中期瑪瑙馬首短刀;我們還聯合北京市武術協會、各大武術門派的武學傳承人、武術冠軍,在2023年的‘武道無窮’武術傳承企劃中為我們提供武術監製及游戲內動作捕捉。”胡志鵬&&。
“這樣一來,玩家不僅可以通過飛檐走壁、飛索等方式實現跨地形的移動,挑戰探索的極大自由度,還能真實體驗中華文化與古代歷史中的多種中華冷兵器,戰鬥動作也源自中國傳統兵器套路招式。”胡志鵬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有海外玩家通過深入研究《永劫無間》中的雙節棍套路招式,拆解動作並製作成教學視頻,獲得了大量年輕用戶的點讚;來自歐洲的Zay曾師從少林六合門,學習了6年的中國功夫,如今他也迷上了《永劫無間》,並加入了電競職業戰隊,多次在《永劫無間》世界冠軍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還有不少海外玩家苦學中文,想要翻譯出游戲內東方武術招式的獨特味道。
胡志鵬還&&,“《臥虎藏龍》和《英雄》在全球範圍的成功證明了東方美學審美是能夠走向世界的,這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當然,我們也努力在游戲中通過IP聯動,呈現多元文化的融合。除了跟李小龍、博物館文物做聯動外,《永劫無間》還將與多個全球的游戲IP展開聯動,包括《巫師3》《古墓麗影》《植物大戰僵屍2》等等,希望通過海外年輕人更熟悉的IP先拉近距離,再讓他們愛上中華文化。”
2022年,三七互娛的游戲團隊邀請來自京劇保護領域的專家,將《鬧天宮》《白良關》《走麥城》《長坂坡》等京劇中經典劇目的元素,通過數字化加工,融入《叫我大掌櫃》手游中。其間,三七互娛團隊收到了一名美國玩家的來信,&&被品宣片中呈現的戲曲唱調所吸引並下載了游戲,之後更是特意搜索了更多資料,並將京劇中的部分唱腔,融入到身邊的社區表演,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京劇的魅力。
《叫我大掌櫃》京劇版中的關公臉譜形象
2023年,曾經有一個日本地區的玩家,因為玩《叫我大掌櫃》這款游戲,接觸了游戲中植入的廣府“騎樓”元素,進而對其産生濃厚興趣,為此專門到廣州打卡“騎樓”,並分享到游戲社區中,引發不少網友熱議。
大學生趙雨妍説,她非常喜歡騰訊天美工作室開發的手游《王者榮耀》。“最喜歡其中的敦煌系列,從楊玉環的飛天,到貂蟬的胡璇舞,和敦煌研究院合作繪製的皮膚海報,很美麗又很符合敦煌壁畫的描繪細節。青少年對文化元素産生興趣後,更有可能去主動學習了解相關傳統文化。最開始玩游戲,我喜歡的是一些角色的外貌模型,他們被賦予歷史名人的名字,我就去查閱這些人物的生平和著作,初中時我就背誦了高中必背詩篇。”
現年25歲、從事銷售工作的劉國志告訴記者,米哈游與B站聯合推出的游戲專屬激勵企劃——“百萬創作激勵計劃”為二創作者提供了助力。在官方激勵計劃和自身創作熱情的雙重刺激下,B站《原神》相關視頻不僅在持續不斷地增長,所涉及的分區也在不斷擴張。除了動畫區和游戲區,在音樂區也有許多對游戲原聲音樂的鑒賞、改編演奏或再剪輯作品;在舞蹈區則有眾多模仿向或原創向的相關舞蹈視頻;就連美食區都有大量Up主(上傳者)致力於在三次元還原游戲內的各種美味佳肴。
在一名就讀於西南科技大學的男生看來,中華文化成就了《原神》,《原神》又帶火了中國文化。“就像一個可愛的小人,在人群中蹦蹦跳跳吸引人們圍觀,然後把吸引來的人帶到一座城堡。中國的現狀是我們的城堡(優秀文化)夠多夠好,但能吸引人的小人還不多,而《原神》等文化産品的職責,就是當好這個帶路的可愛小人,至於人們是為了去城堡而跟着小人,還是跟着小人誤打誤撞進了城堡,這不重要。”
(實習生馮詩茜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