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拖累英國

2024-07-15 07:48:07 來源: 《環球》雜誌

一名女士在英國倫敦的社區食品站準備食物

文/《環球》雜誌記者 杜鵑

編輯/胡艷芬

  “我認為,首相寧願嘗試解決吸煙問題而不是改善飲食,是因為他自己喜歡喝可樂。吸煙是個嚴重問題,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很輕且正在消失。”在英國皇家學會的一次營養會議上,英國政府前食品顧問亨利·丁布爾比説。

  他認為,不斷上升的健康成本表明,越來越多的超重人士已成為一場“公共衞生災難”,其危害甚至超過了吸煙。

  肥胖是個複雜的全球性公共衞生問題。以往對該話題的探討常聚焦於健康領域,但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從經濟視角闡明了肥胖問題如何影響英國的勞動力規模、工作效率,以及經濟發展。

  該報告説,長期以來,英國政府在應對肥胖問題時強調所謂的個人責任,這種做法未能促進該國的健康與繁榮。

超1/4的英國成年人肥胖

  肥胖是一系列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肝臟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常用來判斷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標之一,按照英國標準,BMI大於或等於25為超重,大於或等於30為肥胖。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超四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患有肥胖症。這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是第三高的比率,僅次於美國和智利。近些年,英國肥胖問題愈發嚴重。根據英國衞生與社會保健部的數據,2022至2023年,英格蘭地區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估計有64%超重或患肥胖症,26.2%的成年人患肥胖症。

  超重和肥胖還與地區發展水平存在關聯。英國政府數據顯示,生活在最貧困地區(most deprived areas)的超重人士比例和肥胖症患病率最高分別達71.5%和35.9%;生活在最不貧困地區(least deprived areas)的超重人士比例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最低,分別為59.6%和20.5%。

  這與全球的情況吻合。有證據表明,全球20億超重和肥胖人群中,70%以上生活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國家。

肥胖影響了英國經濟

  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出,英國有數百萬人因為肥胖問題無法工作或工作效率低下。高級研究員傑米·奧哈洛倫説:“公共衞生狀況不佳正在阻礙英國經濟發展,肥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報告説,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英國勞動力市場發生了變化,因長期患病而經濟不活躍的人數達歷史新高。研究人員還發現,經濟參與程度和肥胖率之間存在關聯,肥胖率高的地區經濟不活躍率也高。

  以英格蘭地區為例,在最貧困的地區,超3成成年人患肥胖症,而在最不貧困的地區,該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報告認為,健康和生産力緊密相關,肥胖人群更有可能出現健康狀況對工作産生負面影響的情況。

  從員工出勤方面分析。首先,健康狀況不佳或疾病會導致缺勤;其次,“出勤主義”會降低工作效率,而這一問題在英國很普遍。“出勤主義”指員工因為傷病、情緒、家事等原因無法正常工作,卻因出勤壓力而堅持到崗,甚至裝出一副投入的樣子,實際工作效率卻大打折扣。根據英國活力健康保險公司的一份調查,2023年,在英國,平均每位員工因缺勤而損失6個工作日、因“出勤主義”損失44個工作日。這相當於分別總計損失了2億個工作日和14億個工作日。

  肥胖是影響個人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英國輿觀調查公司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忽略年齡和性別上的差異,超6成肥胖者反映,過去4周內有帶病上班的情況,而在體重正常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4成;55%的肥胖者發現他們的健康狀況影響了工作,而體重正常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42%。換句話説,肥胖的人更可能帶病上班,更可能出現因健康影響工作的情況。公共政策研究所指出,這種狀況對個人來説不愉快,也不利於企業發展,對整個經濟同樣沒有幫助。

  肥胖問題已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英國經濟。英國《衛報》2023年底援引智庫“托尼·布萊爾全球變化研究所”的報告稱,體重問題每年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已從2020年的580億英鎊(1英鎊約合9.2元人民幣)飆升至980億英鎊。其中,受影響人群的損失從452億英鎊升至631億英鎊。240萬人因病重而無法工作,人數之多創下新紀錄,而他們的疾病通常由超重或肥胖導致。

  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肥胖對英國人的幸福、健康和經濟都造成損害,因此建議政策制定者加大干預力度,把重點放在導致肥胖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因素上。過去30年來,英國政府的主要應對辦法是依靠個人行為改變,而不是通過改善更廣泛意義上的健康環境。奧哈洛倫説:“我們的機構需要加強監管不健康食品,利用稅收和補貼使健康的選擇更便宜,並投資於國民保健制度(NHS)、地方議會和教育,使健康成為英國繁榮的基石。”

培育“遠離肥胖的一代人”

  在英國,受肥胖影響的不僅僅是勞動者群體。英國國民保健制度數字中心的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地區,2021~2022學年,4至5歲兒童中有10.1%肥胖;11至12歲兒童中23.4%肥胖。生活在英格蘭最貧困地區的兒童,肥胖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最貧困地區的學齡前兒童中肥胖的比例為13.6%,而在最不貧困地區這一比例僅為6.2%。

  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在英國,最低收入家庭不得不付出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來保證政府推薦的健康飲食。來自弱勢家庭的兒童受肥胖影響尤為嚴重,甚至在上學前,他們的肥胖率就比家庭條件好的同齡人高出一倍以上。在當前體系中,不健康食品的廣泛供應和相對廉價,擴大了貧富家庭之間的差距。

  2022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評估了2007至2018年間,英國全國飲食和營養調查中記錄的3300多名中小學生的午餐,發現英國中小學提供的近三分之二的食物屬於超加工。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包括快餐和碳酸飲料在內的超加工食品通常較為便宜,但其中的鹽、脂肪、糖和添加劑含量更高,推高了包括肥胖在內的健康風險。

  帝國理工學院公共衞生領域研究員珍妮·帕納姆説,學校本應為所有孩子提供低成本的健康膳食,“但現實並非如此”。由於英國“脫歐”和俄烏衝突導致食品價格上漲,2018年以後英國學校面臨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但政府的支持並未增加。

  不少專家指出,英國現有食品體系存在問題。英國慈善機構“食品基金會”的數據顯示,政府推薦的“健康飲食指南”中,水果和蔬菜是最昂貴的一類食品,每1000千卡熱量的平均價格為11.79英鎊,而高脂高糖食品的平均價格僅為每1000千卡熱量5.82英鎊。英國防治肥胖症衞生聯盟主任凱瑟琳·詹納批評這是“奇怪的失衡現象”,“那些最吸引人、最便宜、最容易獲得的食物恰恰是對健康最不利的食物。這個國家的食品體系已經崩潰。它沒有為社會或健康體系服務,當然也沒有為個人服務”。

  公共政策研究所進而呼籲,為了對抗肥胖給經濟和民眾生活帶來的損害,需建立更健康的食品體系,包括打擊超加工食品,以培育“遠離肥胖的一代人”。該研究所呼籲英國政府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採購領域的變革,並以2018年開始推行的軟飲料“糖稅”制度有效緩解英國兒童肥胖問題為例,説明政府舉措的重要性。研究所的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受調查的英國人支持本國政府採取更多監管、稅收措施來支持公眾健康事業。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防治也是一項全球性挑戰。世界肥胖聯盟2023年預測,如果預防和治療措施得不到改善,到2035年,超重和肥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每年將達4.32萬億美元,這一數字佔全球GDP的近3%。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