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向戰略”中的緬甸變量

2024-05-24 07:25:19 來源: 《環球》雜誌

2021年2月2日,士兵在緬甸仰光市政大樓院內執勤

文/王佳一 寧威

編輯/黃紅華

  前不久,印度外交部批准了印度港口全球公司(India Ports Global)接管緬甸實兌港運營的提案。

  實兌港於2009年開工建設,原定2023年3月底竣工,耗資1.2億美元,其間因當地局勢變化等原因導致工期延長。實兌港是印緬卡拉丹多式聯運項目的重要工程之一。去年5月,在實兌港啟用儀式上,印度港口、船運和水道部部長索諾瓦爾&&,實兌港將促進印緬間的&&,該港同時也是印度政府“東向戰略”的重要部分。

  作為印度東部的鄰國,緬甸是印度“東向戰略”中的關鍵節點國家。隨着緬甸內政危機持續,印度“東向戰略”的實施受到地緣政治考量、安全利益、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印度對緬政局態度、雙方關係未來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新階段印緬互動頻繁

  近年來,緬甸國內局勢持續動蕩,不過,印緬雙方關係似乎未受此影響,尤其是印度一方,更是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持續加強與緬甸的合作。

  自2021年初緬軍方接管政權以來,針對緬甸國內的新形勢,印度積極參與斡旋,先後與聯合國、東盟等多方接觸探討緬甸問題。2021年12月22日,印度外交部秘書訪緬,廣泛接觸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軍方)、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等多方勢力,強調印度希望緬甸徹底停止一切暴力,並通過對話解決問題。2022年4月25日,印度駐緬大使維奈·庫馬爾拜會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主席吳登梭,承諾將與緬甸聯邦選委會攜手合作,協助推進緬甸選舉事宜。

  儘管面臨邊境衝突加劇等阻礙,但兩國經貿往來保持平穩。據緬甸官方消息,印度是緬甸2023~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出口貿易中排名前列的國家。當前,印度正致力於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印緬邊境地區的兩個重要基礎設施連通工程——卡拉丹多式聯運項目和印度-緬甸-泰國三邊公路項目正在推進中。

  2023年5月11日,卡拉丹多式聯運項目中的重要一環——實兌港投入運營;2023年7月17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第12屆湄公河-恒河合作外長會議上&&,因緬甸動亂政局,印緬泰高速路項目一度擱置,印方將盡快重啟印緬泰公路的重建工作;同時,兩國在能源等領域也開展了對話合作,2023年7月6日緬甸外交部長吳丹穗會見印度駐緬大使,就兩國間開展電網合作進行商討。

  此外,在安全方面印緬兩軍繼續保持合作。聯合國人權組織報告顯示,自2021年以來,印度已向緬甸軍方運送價值約5100萬美元的武器、原材料和相關物資,印軍還在維和、醫療、軍事訓練等領域向緬軍提供培訓項目。當前,印緬邊境地區的武裝衝突不斷升級,難民問題外溢影響嚴重,跨國犯罪形勢日趨嚴峻。面對挑戰,兩國政府就邊境地區維穩議題展開頻繁對話。今年2月21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梭溫與印度武裝部隊第三軍軍長哈吉特·辛格·薩希會晤,就兩軍之間的合作與邊境地區和平安全事宜進行交流。

印度的“騎墻”法

  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東向戰略”。該戰略的目標是修復冷戰結束以來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重點放在經濟領域。2014年,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又提出“東向行動”政策,兼具政治、經濟、安全多個方面的考量,意圖進一步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

  在印度看來,緬甸作為直接與印度陸地接壤的東南亞國家,對印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3月27日,士兵在緬甸內比都參加建軍79 周年閱兵式

  緬甸對印度東北邦穩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印度東北邦地處印度與緬甸接壤地區,與緬甸有較多的民族和族群交往,這也導致一些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民地武)在這一地區十分活躍。為了保持對東北邦的穩定控制,印度希望通過介入緬甸局勢來維護其與東北邦有關的利益。

  此外,緬甸對印度的“東向戰略”和經濟合作倡議具有重要的地緣價值。印度希望以緬甸為支點,進入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地區,構建起環孟加拉灣和東南亞的經濟、貿易和交通走廊。為實現這一戰略,印度不惜在緬投入鉅資,特別是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框架內向緬甸投資了12億美元。

  2021年3月10日,印度外交部國務部長穆拉裏德哈蘭&&:“印度與緬甸接壤,維持緬甸的和平與穩定與印度有着直接的利害關係。作為我們‘鄰國優先’和‘東向行動’政策的一部分,印度支持緬甸的社會經濟發展,並促進該國的民主過渡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緬軍方接管政權以來,印度並未跟隨西方國家的步伐對緬甸實施制裁,同時在對緬政策方面執行區別於西方的做法。2021年2月14日,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駐緬使團發表《呼籲緬甸軍方不要對抗議示威人群和平民使用暴力》的聯合聲明,印度沒有在聲明上簽字。2021年3月27日,在緬甸軍方接管政權1個月後,印度駐緬武官出席緬甸閱兵儀式,成為為數不多出席該活動的國家。2022年4月6日,印度駐緬大使向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遞交國書,代表着印度政府對緬甸政權合法地位的承認。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一方面口頭上附和西方國家對緬甸軍方接管政權&&關切和譴責,另一方面又與緬甸軍方保持溝通和接觸,繼續推進經貿合作,甚至向緬甸軍方出售武器和潛艇。印度這種“騎墻”做法主要是不想過分刺激緬甸。

戒備難消除

  不難看出,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印度對緬甸的“拉攏”可謂不遺餘力。從緬甸軍方的角度來看,來自印度的支持可以增強其執政合法性,緩解西方國家帶來的政治壓力。不過,長期來看,影響雙方關係的因素仍然存在,且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不支持印度與現在的緬甸政權保持友好關係。2021年1月21日,英文雜誌《外交學者》刊發評論稱:“新德里需要重新定位其外交努力……將軍政府視為代表緬甸利益的合法政府,可能會被證明是一個戰略失誤”。西方的態度使得印度在與緬軍方交流時多少有些顧忌。

  其次,緬甸國內局勢的不穩定阻礙了印緬合作。印緬邊境局勢嚴峻,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與緬甸政府軍衝突升級,印度東北部叛亂武裝伺機而動,大量緬甸難民涌入印度,對印度造成極大安全壓力。今年1月2日,印度政府&&,將取消與緬甸的邊境自由流動協議以確保邊境地區的穩定。

  事實上,在對待邊境地區民地武問題上,印緬雙方既有合作,也存在對抗。雖然印度與緬甸政府軍建立了合作機制,多次聯合打擊跨境的民地武,但有緬方人士指出,印度利用緬甸境內少數民族對中央政權的不滿,暗中支持他們的反抗運動,甚至向他們提供武器、資金、訓練、庇護等。

  正因如此,儘管印度主動“示好”緬甸,但緬甸始終心存戒備。

  (王佳一係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寧威係國防科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