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游客:“想念彼此就能直接出發”
3月1日,中國游客在泰國北欖府暹羅古城游覽
文/《環球》雜誌記者 王騰 高博 陳倩慈(發自曼谷)
編輯/馬琼
“五一”假期的泰國街頭,熙熙攘攘的中國游客成為泰國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3月1日中泰互免簽證生效,兩國自此邁入“免簽時代”,泰國旅游市場明顯感受到中國游客的“火熱”回歸,無論是首都曼谷的大皇宮、鄭王廟,還是普吉島、蘇梅島的海灘碼頭,耳旁不時響起的普通話,會讓人誤以為回到了中國。
政策利好帶來“雙向奔赴”。中泰互免簽證也讓泰國游客赴中國旅游的熱情高漲,文化游、民俗游等中國旅游産品正受到越來越多泰國游客追捧。
赴泰旅游,自由行越來越多
在泰國芭提雅碼頭,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幸福之旅領隊王曉梅正帶領20餘人的旅行團登船出海,高高舉起的團旗上懸挂着熊貓玩偶,遠遠望去格外醒目。
王曉梅從事旅游行業已有15年時間,今年3月以來,她幾乎一天都沒休息過,一直處於滿負荷工作狀態。王曉梅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説:“以前我們一個月大概從成都帶兩個團來泰國,現在一個月要帶5個團,公司所有領隊的業務都排得很滿。”
在王曉梅看來,中泰實行互免簽證降低了旅游門檻和成本,極大便利了中泰兩國人民往來。“互免簽證省去了辦簽證的準備時間,入關也變得順滑了,可以説免簽政策的實施,降低了時間和經濟成本,讓説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王曉梅説。
旅游業是泰國的支柱産業之一,這裡獨特的熱帶風情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吸引着不少中國游客前來“打卡”。不同於跟團游,來自北京的旅行達人王楠選擇赴泰自由行。
“我2015年第一次來泰國旅行,算起來到今年已經來泰國十幾次了。”王楠説,泰國吸引她的不僅是溫暖的氣候、美味的食物、友好的民眾,更重要的是當地人慢節奏的生活。“泰國人有錢沒錢都過得挺開心,看見他們也能緩解我的焦慮,讓內心安靜下來。”
比起舟車勞頓、走馬觀花,王楠更喜歡租住在遠離市中心的本地社區,體驗一把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以後我還打算在泰國旅行之餘做自媒體,讓大家通過我的鏡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泰國。”
泰國旅游與體育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來泰國累計接待外國游客超過1212萬人次,創造了約5839億泰銖(1泰銖約合0.20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中國游客超過235萬人次,穩居榜首。
泰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讚陳金盛介紹説,今年3月1日免簽政策生效以來,到4月底已有約200萬中國游客來泰。此前中國游客以組團游為主,而現在選擇自由行的越來越多。
陳金盛説,免簽政策對兩國民間交往大有裨益,從原本行前必須做好計劃到如今只要有護照就可以“説走就走”,“它讓我們更像兄弟姐妹一樣親近,只要想念彼此就能直接出發”。因為出行便利,也有更多泰國人前往中國,“民間交往是促進兩國關係的重要部分”。
“我們非常歡迎中國游客,中國人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泰國隨時準備好迎接中國游客。”泰國曼谷市長差察·西迪汶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泰國在航空、地面交通等方面已做好準備,將保障好中國游客安全,提供各方面便利。
中國游客的到來讓泰國旅游業者信心滿滿。在芭堤雅附近格蘭島上負責給游客拍照的梅塔·革翁説:“我親身感受到免簽後中國游客的增加,現在一天我要給20多個中國旅行團拍照。島上中國游客特別多,讓我們的收入增長不少。”
吸引中國游客,新産品在路上
“根據旅游便利性原則,泰國對華免簽政策勢必吸引更多中國游客,這一政策既為中國游客來泰旅行提供方便,也為促進兩國進一步發展良好關係打下基礎。”泰國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尼提·西貝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除了推出旅游便利性方面的相關政策,泰國也將着力打造安全的旅游環境,並強調以獨特的文化、舒適的酒店和豐富的泰式餐飲來吸引中國游客。
“與此同時,泰國還計劃開發醫療旅游、健康養生旅游、泰拳體驗旅游等更多旅游新産品,通過提高服務標準和豐富旅游形式,更好地服務包括中國游客在內的全世界游客。”尼提説。
據泰國旅游與體育部統計,2023年泰國共接待外國游客2800萬人次,其中馬來西亞游客456萬人次,中國游客351萬人次。預計2024年泰國將接待外國游客約4000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約800萬人次,中國將重新成為泰國最大入境游客市場。
3月1日13時許,由雲南省國際旅行社西雙版納分社組織的泰國旅游團一行6人到達磨憨鐵路口岸,
成為首批搭乘中老鐵路列車免簽入境的泰國籍旅客
對於免簽後中國游客的恢復速度,泰國觀光旅游協會秘書長阿迪·猜拉達&&滿意,他説:“中泰互免簽證協定的生效,既凸顯雙方信任度的提升,也推動了兩國人民交流互動,尤其促進了旅游業的恢復和發展。”
阿迪&&,為進一步增強泰國旅游競爭力、吸引中國游客,泰國將着力恢復與發展旅游産業鏈、開發更多景點線路、完善景區環境治理。
“2019年泰國全年共接待外國游客約4000萬人次,但80%以上的游客主要集中在泰國7個府,比如清邁、普吉島、芭提雅等旅游勝地。”阿迪説,超過當地消化能力的大量游客既給地方環境造成沉重負擔,也加劇了泰國各府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因此,泰國應着力開發二線旅游城市,做好游客分流引導,修繕新建基礎設施,在服務游客的同時,促進泰國旅游業的永續發展。
赴華旅游,“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打卡洪崖洞、品嘗地道麻辣火鍋是泰國游客普瑞姆·伊緹三攀在不久前結束的重慶行中最難忘的回憶。普瑞姆説,自己曾在TikTok上刷到許多泰國人前往重慶旅游的視頻,被這座城市的美麗所吸引,於是決定利用泰國宋幹節假期,和家人一同前往重慶旅行。
今年22歲的普瑞姆就讀於泰國法政大學,這已經是她第5次去中國旅游。普瑞姆説:“這些年去中國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中國發展很快、變化也很大,城市越發繁榮,人們也很有禮貌。”
同樣利用宋幹節假期赴華旅游的,還有來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學生孔娜薇·楚金達差,這是她第二次前往中國。孔娜薇説,這次將旅游目的地選在上海,是為了實現自己體驗迪士尼樂園的心願,而幾天的行程下來,上海的整潔發達、人們的熱情好客,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如果有機會還想再去一次。”
對於普瑞姆和孔娜薇而言,此次去中國旅游和往常最大的區別就是“想飛就飛”的便捷。“以前在泰國申請中國簽證,需要提前3到4個星期,互免簽證不僅節約了不少時間,費用上也節省了大約2000泰銖,我身邊有更多同學開始考慮去中國旅游。”孔娜薇説。
阿迪介紹,免簽以來泰國游客赴華人數增幅超過30%,其中文化游、民俗游、冰雪游等中國旅游産品正受到越來越多泰國游客的關注和歡迎。
在泰中旅游總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明揚看來,泰國和中國旅游資源互補,中國是離泰國最近的冰雪游目的地之一,中泰簽署互免簽證協定將進一步吸引泰國游客赴中國旅游,“拎包就走”的旅行將極大促進泰國和中國旅游業繁榮,同時通過加強旅游合作,增進雙方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