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再赴一場中日雙向游
“你好! 中國” ——2024絲綢之路日本旅行商考察團合影
文/《環球》雜誌記者 郭丹(發自東京) 張京品 許祖華(發自西安)
編輯/胡艷芬
早在唐朝時期,受大唐文化感召,日本派遣唐使到長安學習;大唐的文學、書法、天文、醫學等知識,以及文化、制度、技藝等隨之傳播到日本。
進入2024年,來自日本東京、京都、大阪等地的日本年輕人奔赴西安、洛陽,那些已經聲名遠播的景點,滿足了他們“穿越回唐朝”的夢想;中國游客則來到日本京都,領略唐朝遺風,感受“異域同天”的共鳴。
&&盛唐文化和漢服熱潮
“日本的文化是從中國來的,特別是盛唐文化深深影響了日本。”踏訪位於西安城東南樂游原的青龍寺,24歲的日本靜岡女孩熊谷花奈這樣説。
她告訴《環球》雜誌記者,自己上大學時在日本京都,京都曾長期作為日本的首都,和日本的古城奈良一樣,那裏的建築設計倣照的是唐都長安,至今仍留存着唐朝建築風格。
“我想今後研究日式建築的保護利用工作。我的日本老師説,從事這項工作需要認真了解唐朝時代的長安城,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了解現在的西安,我就來到了西安留學。”熊谷花奈説。
熊谷花奈説自己在課堂上對這段歷史印象深刻。“很多日本人希望去西安旅游,看看曾經的盛唐遺跡,這裡有太多日中交流的故事。”
青龍寺的空海紀念碑、櫻花林,興慶公園的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環城公園的吉備真備紀念碑,西北大學博物館收藏的遣唐使井真成的石質墓誌……
如今,熊谷花奈已走過西安很多大街小巷,在大明宮遺址公園、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文化景區,感受這座城市裏的歷史文化氣息和現代旅游風韻,她還喜歡上了西安的肉夾饃和其他麵食。
古田夏也是日本北海道新聞北京支局的局長。近日,他隨日本多家旅游機構代表一起,參加了由中國駐東京旅游辦事處和海南航空主辦的“你好!中國”——2024絲綢之路日本旅行商考察活動。
5天行程下來,他興奮地告訴《環球》雜誌記者:“以前我只聽説中國年輕人中流行漢服,但到了西安和洛陽才知道,是男女老少都穿漢服,整個城市都在翻滾着‘漢服熱浪’”。
隨團來華的日本旅游雜誌撰稿人高島正人也向記者感嘆道,“中國的漢服文化太厲害了。在西安和洛陽,大家不只在景點穿漢服,還把漢服融入日常生活,在普通市區、街頭,都能看到很多人穿着漢服,讓人有種穿越之感”。
除了漢服熱,日本游客對年輕人熱愛的“文化打卡點”也特別鍾愛。在西安市的“長安十二時辰”,他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唐朝的市井生活街區,還跟唐朝街頭的“西域商人”一起跳起新疆舞。“伸右手,看我們的葡萄園;左右手一上一下,開起我們的大奔馳;最後拿起我們的手機,打個電話笑一笑……”在“西域商人”的指導下,日本游客跳得開心又盡興。
在洛陽,中國首部數字行浸演藝——《尋跡洛神賦》讓日本游客大開眼界。在日本從事中日文化交流活動的志賀建華&&,“從沒想到能有這樣的沉浸式文化演出。讓你一下子回到幾千年前,看洛神如何翩翩起舞,看匠人如何鬼斧神工雕刻龍門石窟,還能在光影中讀取講述洛陽十三朝文化歷史的數字博物館,這場文化行太令人震撼了”。
這是2月2日拍攝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無人機照片)
古田夏也對記者説:“這次旅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濃濃的新文化風,我也一定會把這些介紹到日本,讓更多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來感受中國新文化的浪潮。”高島正人也&&,“我給日本著名旅游雜誌撰寫的稿件馬上就要刊發了,希望有更多日本人了解到繁榮美麗的中國”。
中國游客變了?
今年以來,在日本媒體上流行一種觀點,就是“中國游客變了”。一位前往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進行現場採訪的記者説:“以前在機場出口附近,經常能看到許多舉着小牌子接團體游客的中國導游。但現在,中國游客雖然不少,卻幾乎都是自由行。”
日本方面的地接社也&&,2024年春節期間90%以上的中國游客都是自由行,其中富裕階層人士越來越多。以前,訪日中國游客必打卡的地點幾乎都是東京淺草等日本大城市的地標性景點。但今年,中國游客似乎“移情別戀”了。
據日本媒體報道,今年2月,一家位於東京都墨田區的地接社,共接到大約200個中國游客的預約,其中60%預約了北海道行程。該社社長&&:“現在日本人氣最旺的旅游目的地,是相當燒錢的北海道二世谷。”
據悉,今年春節期間,這家地接社就憑一個由11名中國人預訂的北海道二世谷行程,進賬540萬日元(約合26萬元人民幣)。二世谷是日本滑雪勝地,雖然花費較高,仍吸引了不少中國游客紛至沓來。
除了觀光地點的變化,中國游客的消費模式似乎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今年中國“五一”小長假到來前,日本媒體分析稱:“當初的爆買盛況,現在已經在中國游客身上很難看到了。現在赴日的中國游客年齡層越來越年輕化,比起‘爆買’,他們更多的是按需消費,只在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物上花錢。”
然而,隨着“五一”小長假前夕日元對美元匯率跌破160﹕1,創下自1990年4月以來的新低,“爆買日本”的場景又出現在日本街頭。只是“爆買”的主體,已不限於中國游客。
攜程近日發布的《2024“五一”旅游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日本在今年中國熱門出境目的地中排名首位。從民宿&&愛彼迎(Airbnb)的數據也看出,日本位居今年春季熱門搜索目的地的榜首。
另據日本樂桃公司統計,“五一”小長假期間,日本關西國際機場出發和抵達的游客總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8%,達40688人。中國游客訪日人次也明顯增加。《環球》雜誌記者從春秋航空公司了解到,該公司“五一”期間銷售的從國內出發往返日本的機票超過2.1萬張,比2023年同期增長5.7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4.6%。
然而,與多年前大量中國游客購買日本的馬桶蓋、電飯煲等生活用品不同,此次中國游客在日本“爆買”的主要是國際奢侈品。東京都著名商圈的新宿、銀座、表參道、澀谷等地,LV等大型國際奢侈品店舖門口都排滿了中國人。不少自媒體從業者在網上大喊,“匯率暴跌,今年日本的特産居然是LV!”還幫中國游客算了一筆賬,算上低匯率和各類優惠,在日本買一個兩萬元人民幣的包能便宜三四千元。
然而事實是,經過測算,同一款奢侈品包,法國退稅後的價格比日本低約2000元人民幣,日本並非奢侈品的“價格洼地”。而且,“五一”期間日本酒店和往返機票,甚至是日常用品價格都明顯上漲。赴日旅游的性價比,在今年“五一”期間實際並不高。
此外,面對蜂擁而至的游客,雖然日本當地旅游機構樂此不疲,但亦有日本學者開始反思,受到直接影響的日本民眾也因“旅游過量”而煩惱。
據日媒報道,“旅游過量”問題最嚴重的是以千年古都著稱的旅游城市——京都。眾所周知,京都到處是有着百年歷史的寺廟、文化古跡,一步一景。城市道路狹窄、街道寧靜、生活慢節奏成了當地特色。但節假日集中出現的海外游客,着實讓京都百姓“吃不消”。有民眾在網上吐槽説,“坐公交難、打車難,自家門口的私人小道,都擠入了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