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音樂經濟”正當時
2023年3月16日,在西班牙馬德里,演員們表演音樂劇《阿拉丁》
文/《環球》雜誌記者 謝宇智(發自馬德里)
編輯/馬琼
前不久,一個新鮮詞彙出現在全球各大媒體的版面——“泰勒·斯威夫特經濟學”。
“泰勒·斯威夫特經濟學”的誕生源於美國知名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於去年開啟的名為“時代”的巡演計劃。連場演唱會製造的不僅是歌迷的狂歡,更是令人咋舌的巨大經濟價值——它不僅僅反映在票房收入上,演唱會引發的歌迷出行潮,以及因他們的消費而拉動的一座城市的“吃住行游購娛”産業,更引人注目。
有統計數據顯示,泰勒·斯威夫特的這一輪巡演在美國本土便能創造總計50億美元(1美元約合7.23元人民幣)的收入。
當下全球現場音樂演出市場異常火爆,“泰勒·斯威夫特經濟學”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新冠疫情後,“體驗經濟”大行其道,人們對娛樂的需求迎來報復性增長,各類演唱會和音樂節一票難求。在地中海畔的南歐國家西班牙,這一産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正日益凸顯出來。
演唱會經濟大行其道
西班牙素來以其璀璨的文化和卓越的藝術聞名於世。這裡陽光充足,民眾熱情奔放,音樂消費也走在了歐洲前列。根據一份2023年的報告,75%的西班牙人每年至少會享受一次現場音樂演出。德國Statista數據&&於202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內,西班牙是購買音樂會門票的受訪者數量最多的國家。
音樂産業的發達有效帶動了旅游業發展。經營旅游業務的艾瑪迪斯公司近期發布的《2024年旅游趨勢報告》指出,音樂旅游將在未來成為主要的旅游消費趨勢之一。西班牙原本就是旅游大國,氣候宜人、夏季日照時間長等更是讓該國倍受全世界樂迷青睞。
從首都馬德里到遠離大陸的海島,近年來輪番上演的演唱會和夏季音樂節吸引了無數游客。他們大部分來自德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葡萄牙等周邊國家,也有東歐和美洲的游客千里迢迢趕來,只為享受一場音樂的盛宴。
統計顯示,從2014年開始,西班牙音樂游客數量以火箭般的速度躥升,5年內增長了500%,這讓現場音樂産業成為了西班牙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馬德里和巴塞羅那這類國際化大都市常常是國際巨星巡演的重要站點。這與大城市發達的交通、強大的游客接待能力、先進的文化和基礎設施密不可分。英國酷玩樂隊在巴塞羅那舉辦的4場音樂會開票後,一度吸引了70萬人在線排隊,搶購僅有的15萬張門票。而在演唱會舉行期間,該城市的航班搜索量增加了154%,航班預訂量增加42%。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馬德里站將於今年夏天在翻新後的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豪門皇家馬德里主場伯納烏球場舉行,預計將吸引6.5萬人到場觀看。對於夏季酒店床位數超過9萬個、游客公寓數量超過2.3萬套的馬德里來説,接待這個數量級的游客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音樂而齊聚此地,為當地的酒店、餐館和其他服務業帶來了蓬勃商機,並給物流、場館搭建、餐飲、安全、照明、服務、聲音或視聽等行業創造大量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統計顯示,每名音樂游客在西班牙的平均花費在300歐元(1歐元約合7.82元人民幣)左右。
馬德里旅店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60萬名游客來馬德里觀看音樂演出,佔該市游客總數的6%;而馬德里市內著名多功能場館Wizink中心每舉辦一場音樂活動,就能為當地酒店業帶來40萬歐元左右的收入。西班牙經濟學家吉弗瑙認為,演唱會的附帶經濟價值是門票銷售産生效益的近兩倍。
音樂節行業強勢崛起
與個人或樂隊舉辦的巡迴演唱會相比,遍佈西班牙全境的露天音樂節更像是一場場音樂迷甚至普通人的狂歡聚會,尤其是海濱城市舉辦的沙灘音樂節——在這裡,人們伴隨着美妙的音樂暢飲啤酒,海風輕拂下在沙灘上起舞歌唱,盡情揮灑夏日的激情。馬拉加的“周末海灘”、巴塞羅那的“海灘音樂節”便是這其中的代表。
另一些音樂節則別出心裁,在選址和受邀藝術家的名單上下足功夫。“植物園之夜”音樂節以綠色和自然環境為賣點,每年夏季的夜晚在馬德里皇家植物園舉行,持續近兩個月。音樂節邀請的藝人名單裏不乏英國抒情搖滾歌手詹姆斯·布朗特、接招合唱團(Take That)這樣的大咖。除了已成名的藝術家,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音樂新生代勢力也能得到在這個舞&上獻藝的機會。
自2012年起就在瑪貝拉舉辦的Starlite露天音樂節更加獨樹一幟。音樂節在一個古老的採石場內舉行,場館四週被60米高的岩石墻環繞,其音響與視覺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儘管場地只能容納2200餘人,但音樂節卻能請來黑眼豆豆、瑞奇·馬丁等國際知名音樂人和樂隊獻藝。據統計,在2023年7月下旬到9月初的近50天裏,這裡舉辦的音樂盛會精彩紛呈,總時長超過600小時,吸引了來自95個國家的35萬人觀演,其總體經濟效益超過3.15億歐元,創造工作崗位1000多個。
《2022年西班牙音樂推廣者協會現場音樂年鑒》指出,自2019年起,西班牙已躍升為全球音樂節旅游的首選目的地。2022年,西班牙全國共舉辦近900個音樂節,僅前十大最熱門音樂節便售出共226萬張門票。西班牙相關協會稱,“毫無疑問,音樂節已成為一個正在崛起的行業。”
産業發展前景看好
現場音樂經濟的繁榮也為該行業吸引了大量外資。2022年西班牙觀眾數最多的十大音樂節背後,有8家擁有跨國公司或美國投資基金背景。此外,來自旅游、時尚和銀行等行業的品牌也開始涌入音樂會贊助市場。不過截至目前,音樂演出最大的贊助商仍是飲料公司,貢獻率達79%左右。
政府機構的支持也成為現場音樂演出熱的助燃劑之一。2022年,音樂節、演唱會類活動與西班牙各級政府或公共組織簽署近300份協議,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64%。這樣的大型活動能有效拉動當地經濟,為城市和主辦方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真正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統計顯示,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的BBK Live音樂節在2022年吸引了近10萬名觀眾,為該市帶來2650萬歐元的收入,創造了3000個工作崗位。北部城市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舉行的第四屆O Son do Cami?o音樂節則為當地帶來2000萬歐元的經濟效益,該市和周邊地區酒店入住率高達100%。在巴塞羅那舉辦的“春日之聲”音樂節在2022年吸引了50萬人參與,收入3.4億歐元。
不過,現場音樂市場過熱也引起一部分人的擔憂。經濟學家寶拉·西莫就認為這一行業已趨於飽和,如此繼續下去,“現存的泡沫可能會破裂”。
事實上,由於現場演出活動已經供過於求,加上歐洲通貨膨脹嚴重,物價上漲,歌迷們的消費能力降低,有的大型音樂節被取消,甚至徹底消失。一些為音樂節工作的人員無法獲得預計的報酬,許多專程前來參加音樂節的觀眾也因此蒙受損失——即使能獲得退票,他們在機票、酒店等方面的花銷依然無法得到補償。
但這些都未能阻擋人們對現場音樂産業發展的樂觀預期。根據西班牙相關機構發布的《現場音樂演出年鑒》提供的數據,2022年,西班牙現場音樂演出的門票銷售額達4.592億歐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了191%,比疫情爆發前增長20%(2019年該數據為3.825億歐元)。這其中,馬德里、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分別貢獻了門票總收入的22%、21%和16%。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25年,西班牙現場音樂的票房收入預計將達到5.08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