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比特幣ETF“狂歡”

2024-04-09 09:31:30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2021年5月19日在美國新澤西州尤寧城拍攝的可以購買比特幣的機器

文/萬喆

編輯/胡艷芬

  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比特幣價格不斷攀升,3月12日一度站上7.3萬美元/枚的高位。雖然近期遭遇資金外流情況——近9億美元資金從比特幣現貨ETF中撤出——但比特幣投資者們似乎無所畏懼,至3月27日比特幣價格再次衝擊7.2萬美元/枚的歷史高點。

  比特幣價格近期暴漲,除了傳統投資市場無法滿足投資或投機需求這一原因外,更受益於美國監管當局歷史性放鬆對比特幣監管,導致大量美元資金流入比特幣現貨ETF市場。ETF全稱是Exchange-Traded Fund,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它可以在交易所進行買賣,又是追蹤特定指數的基金,且可以隨時進行申購贖回。

  比特幣一直是一項波動率極高的資産,且因跌幅巨大曾引發無數爆倉。在當下比特幣ETF的“狂歡”景象下,仍需冷靜思考的是,這次美國監管當局的監管放鬆意味着對加密貨幣地位的認可嗎?

“比特幣的申奧成功”

  當地時間今年1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告稱,已批准首批11隻比特幣現貨ETF上市,獲批的發行機構為:灰度投資(Grayscale)、比特懷斯資産管理公司(Bitwise)、Hashdex、iShares、瓦爾基裏公司(Valkyrie)、ARK 21Shares、景順資産管理公司(Invesco)和Galaxy(兩者聯合發行)、范達公司(VanEck)、智慧樹投資公司(WisdomTree)、富達數字資産公司(Fidelity)、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公司(Franklin Templeton)。

  11隻基金中,灰度投資是加密貨幣行業最早嘗試融入當代金融體系的公司之一,也是號稱持有比特幣最多的金融機構,算是業界“一哥”;ARK 21Shares是有“女版巴菲特”之稱的凱茜·伍德創辦的方舟基金旗下公司,一直對比特幣和科技股情有獨鍾;智慧樹、富達和富蘭克林鄧普頓,都是著名的指數基金公司;iShares則隸屬於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

  據此,比特幣現貨ETF的發行主體既有老牌資管公司,也有專注數字技術的“新晉玩家”,足見比特幣交易的參與者已變得更加廣泛。

  比特幣現貨ETF上市消息一出,虛擬資産市場旋即沸騰。現貨比特幣立即猛漲2000美元至4.7萬美元/枚。

  比特幣的ETF能夠“成行”,並非一蹴而就,自2016年至今,經歷了一個相當曲折的過程。因此,一些人將此次ETF上市,稱為“比特幣的申奧成功”。

比特幣ETF是什麼

  ETF被譽為革命性的投資産品,其概念起源於美國,最早可追溯至1975年。ETF自誕生以來,就以超乎想象的發展速度,對全球基金行業産生了巨大影響。

  一個ETF可能會包含很多不同的股票、債券或其他資産,又可以在股票市場上像普通股票一樣買賣。著名的SPY ETF,是由道富環球投資公司發行的、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基金,包含了美國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投資這個ETF,就像是一次性投資了這些最好公司的股票,有效分散了投資風險,同時又有很大的流動性。

  如何理解現貨比特幣ETF?可將之與實物黃金ETF進行類比。第一個成功的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GLD)於2004年推出,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它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更為方便的黃金投資方式,無需購買和存儲實物黃金。每個ETF份額代表了一定比例的實物黃金。當投資者買賣這些ETF份額時,實際上是在買賣與這些份額相對應的黃金。這使得投資黃金變得像交易普通股票一樣簡單,同時避免了實物黃金買賣中的安全和存儲問題。

3月20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

  具體到比特幣ETF,直接購買和持有比特幣涉及一些安全風險,比如黑客攻擊、丟失錢包私鑰、交易所風險或存儲問題等。購買比特幣ETF則可以通過普通股票交易賬戶,操作過程與買賣普通股票相同,規避了各種複雜的加密貨幣流程和不安全因素。同時,比特幣ETF似乎也是一種信用背書,它在受到監管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需遵守相關法規,達到某些標準,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大機構尤其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下場”,能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場。

對市場的影響

  目前,一些人認為比特幣現貨ETF獲批上市,意味着它獲得了更正式的、由監管機構認可的一種金融投資資産的地位,可能增加公眾和傳統金融機構對比特幣的接受度,這代表其合法性的提升。

  然而,這只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SEC似乎並不這麼認為。該組織主席詹斯勒隨後發表聲明,&&這些批准並不是對比特幣的認可,並堅持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投機性、不穩定的資産”。此外,批准也不代表SEC對其他加密資産在聯邦證券法下地位的確認。

  從現實來看,比特幣現貨ETF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的比特幣投資途徑,有助於提高公眾對比特幣及整個加密貨幣領域的認知,必然會提高比特幣的交易量、流動性和穩定性。其成功或也會推動其他加密貨幣産品的發展,如其他加密貨幣的ETF或相關衍生産品等,進一步擴展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産品深度。

  市場上也有其他聲音。虛擬資産的衍生品會不會導致虛擬資産與現實的進一步脫節,從而走向消亡?BitMEX的創始人Arthur Hayes認為,如果大家紛紛購買比特幣ETF而非現貨,沒有兩個實體之間的比特幣交易,礦工將無法支付必要的能源費用,導致網絡崩潰。如果只有大型資産管理公司持有但不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將不會在區塊鏈上流通且沒有實際用途,這將導致比特幣消失。

  圍繞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資産的討論還遠遠沒有結束。加密貨幣的“初心”是脫離建制體系,但只有擁抱傳統機構和體制,才能有更廣泛的運用發展空間,而這是一個明顯的悖論。

  發展虛擬資産的衍生品市場和體系是為了讓其流動性更強,但衍生品本就屬於虛擬資産,當虛擬變得更虛,其存在的意義是否也會日趨弱化?設立比特幣ETF是為了將其納入監管,而監管機構仍然未對其合法性和價值給予承認。

  10年來,毀也好譽也好,虛擬資産在全世界的關注和爭議中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資産類別。10年來,虛擬資産已經歷了數次“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一些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虛擬貨幣及各種衍生品的投資者,經歷了一夜暴富和一夜赤貧的極端故事。

  雖然2023年虛擬貨幣大漲,但要知道,全球加密資産總市值在2021年一度高達3萬億美元,大幅調整後,跌破1萬億美元關口,到2023年初才回升至1萬億美元市值。未來如何,尚不能確定。

  儘管美國SEC批准了比特幣現貨ETF上市,但其主要目的是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仍須提醒市場參與者,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現狀和潛在風險,要保持警覺。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博導、經濟學者)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