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海龜奇蹟背後的故事

2024-03-13 13:54:37 來源: 《環球》雜誌

2015年11月7日,成千上萬隻太平洋麗龜蜂擁至哥斯達黎加西北部的奧斯蒂奧納爾海灘産卵

文/《環球》雜誌記者 范小林(發自聖何塞)

編輯/吳美娜

  傍晚時分的奧斯蒂奧納爾海灘,時晴時雨、風高浪急。

  放眼望向波濤洶湧的太平洋,無數個“小黑點”隨着海浪起伏,向岸邊游來。待它們逐漸靠近,才看清是一隻只大海龜。它們像是聽到了某種召喚,前赴後繼出現在這片狹小的海灘。

  天色漸黑,火山岩形成的灰黑色沙灘上海龜越聚越多,一群群禿鷲在不遠處虎視眈眈……天空瀰漫着灰白的雨霧,周圍是密密麻麻的海龜,這場景讓我一時恍惚,仿佛置身某個科幻影片裏的未知空間。

  奧斯蒂奧納爾位於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西北部瓜納卡斯特省伸向太平洋的尼科亞半島一隅。號稱中美洲“小瑞士”的哥斯達黎加,是北美游客心中最嚮往的目的地之一,其最大的半島尼科亞是世界公認的居民長壽的“藍區”,環島有眾多原始而純凈的海灘,奧斯蒂奧納爾便是其中一個,來這裡的不僅有曬日光浴和沖浪的游客,還有生物學者、野生動物愛好者和保護者等。這裡不僅有世界級的巨量海龜上岸産卵場景,更有着獨特的保護海龜和發展經濟兼顧的“奧斯蒂奧納爾模式”。

十幾萬隻海龜上岸産卵

  在奧斯蒂奧納爾的海灘,每年8月到12月,都會發生海龜大規模洄游到海灘産卵的自然奇觀,當地人稱這種現象為“埃裏巴達”(西班牙語arribada的音譯,意為(海龜的)到來)。來此産卵的海龜是雌性太平洋麗龜,它們在&&&洄游數千海裏,只為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奧斯蒂奧納爾,在這片不足1公里寬的海灘上産卵。這種海龜大規模集體産卵的情況,大約每個月發生一次,每次持續5天左右。整個“埃裏巴達”期間,一般會有十幾萬隻海龜上岸産卵。

  海龜集體産卵是自然現象,發生時間無法精準預測。奧斯蒂奧納爾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會在其臉書官方網站上公布每次“埃裏巴達”開始的日期和道路情況,一般人能做的似乎只有盯着官網“伺機而動”;而克服了艱難路況來到奧斯蒂奧納爾,也不能隨便去海灘上看海龜産卵。在海龜集體産卵的季節,這裡的海灘關閉,僅對少量游客開放,以免對海龜造成干擾。記者還沒看到海龜,就初步感受到了奧斯蒂奧納爾特色的“限制性旅游”。

立足社區保護海龜

  大約在上世紀50年代末,奧斯蒂奧納爾海龜大規模産卵的消息開始傳開。不過,因為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許多哥斯達黎加本地人都不曾來到此地。

  過去,在海龜産卵集中的雨季,奧斯蒂奧納爾海灘附近百十來戶人家的小村莊常常交通斷絕,海龜蛋成為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不僅肆意採集食用海龜蛋,還在市場販賣。村民們沒有保護海龜的意識,整個奧斯蒂奧納爾海灘處於無人管理狀態。政府和科學家試圖保護海龜,但收效甚微。

  為改變這種狀況,上世紀80年代初,哥斯達黎加政府設立了奧斯蒂奧納爾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隨後在當地成立了半自治性質的奧斯蒂奧納爾綜合發展協會,保護區和協會在哥環境部、農業部以及哥斯達黎加大學等機構生物學家的指導下,開始以獨特的立足當地社區的模式保護海龜。

  “在奧斯蒂奧納爾,從一開始海龜保護就註定與當地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在奧斯蒂奧納爾駐站工作了近20年的生物學家莫雷拉對記者説,“奧斯蒂奧納爾與其他無人居住的海灘不同,這裡早已有村鎮存在,當地人一直在這裡生活,因此不可能像其他無人區那樣,簡單劃出一片保護區對海龜進行保護,而是必須跟當地民生密切結合。”

  奧斯蒂奧納爾模式的一大特色,是1987年哥斯達黎加政府&&政策,允許當地人受限制收穫海龜蛋。這一政策是基於一項為期5年的科學研究。研究發現,每年太平洋麗龜在奧斯蒂奧納爾産下數百萬枚海龜卵,但最早一兩批海龜卵孵化的成功率幾乎為零。莫雷拉説,因為海灘空間有限,後幾批來産卵的海龜不僅會刨出前一批海龜産的卵,還會破壞正在進行的孵化。

  實踐表明,允許收穫頭3天約佔海龜産卵總量1%的海龜蛋,反而將孵化率提高了17倍。哥斯達黎加國立大學經濟學家莫拉萊斯認為,這也可以理解為海龜保護方與當地村民之間的一項“交易”:綜合發展協會負責規範收集和出售海龜蛋,作為回報,協會組織村民在海灘上巡邏,保護産卵海龜,幫助驅逐捕食者和偷獵者。

  “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這個項目已經存在了30多年,在我們社區中保護海龜的意識和知識已經深入人心。”綜合發展協會負責人之一、創始人之子吉爾伯特介紹説。

限制性“海龜旅游”

  奧斯蒂奧納爾模式的另一特色是發展限制性“海龜旅游”。

  綜合發展協會就設在海灘,把守着進出海灘的通道。“埃裏巴達”期間,游客只有通過與奧斯蒂奧納爾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提前預約、並由協會認證的導游帶領,才能進入這片海灘。保護區和協會還嚴格規定每組游客不能超過10人,逗留時間不超過1個半小時,一組走後另一組才能來。由於大部分海龜集中在夜晚上岸産卵,留給游客的時間只有傍晚海龜到來和凌晨離開的短暫時間段,而雨季隨時可能到來的暴雨,意味着預約隨時可能被取消。

2015年11月9日,在哥斯達黎加西北部的奧斯蒂奧納爾海灘,

當地居民將海龜蛋在沙灘上集中,準備出售

  “請注意,不要碰觸和阻擋海龜,拍照不能使用閃光燈。”正準備帶領游客進入海灘的綜合發展協會女導游埃爾米斯詳細講解着注意事項。她説,除了哥斯達黎加,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太平洋麗龜洄游産卵現象,但罕有奧斯蒂奧納爾這樣與當地居民生活交融的情況,“海龜已經是我們大家庭中不能缺少的重要成員”。

  和埃爾米斯一樣,這裡的導游全部來自本地受過培訓的居民,他們多是協會的成員。“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做導游是參與協會的家庭的一項重要收入。海龜旅游還帶動了其他如餐館、旅店等生意,周圍的村莊也都依賴於我們的海龜旅游業。”吉爾伯特説。

  莫拉萊斯認為,奧斯蒂奧納爾模式體現了“野生動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基於社區的野生動物保護”的特點,保護和利用這兩者缺一不可,互相作用。幾十年來,來奧斯蒂奧納爾産卵海龜的數量一直穩中有增。

  對海龜的保護和旅游業的發展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獨特經驗也給這個偏僻的村莊帶來國際聲譽。埃爾米斯,這個當年因為沒有保護意識騎在海龜背上玩耍的女孩,早已成為協會的中堅力量,她培訓出的年輕導游和海龜保護志願者遍佈附近多個鄉鎮。

危險來自天敵,也來自人類活動

  奧斯蒂奧納爾海灘延伸約3公里,海龜最密集的地段不過900米左右。海龜大多數在傍晚“登陸”、夜間産卵。《環球》雜誌記者跟隨吉爾伯特前往海灘。一隻只爬上岸的雌性太平洋麗龜,因為沒有了海洋浮力相助,只能拖着40~50公斤重的殼,在濕軟、灰黑色的沙灘上緩慢爬行,身後留下一道類似車轍的痕跡。它們一旦找到合適的地方,便一刻不停用後鰭扒開沙子挖洞,趴在洞口開始産卵。

  一隻雌海龜一次能産100顆左右的蛋。雌海龜産卵後休息片刻,便離開海灘返回大海,返回的高峰在後半夜至凌晨。“海龜媽媽並不孵蛋,”吉爾伯特説,“小海龜在沒有母親陪伴的情況下獨自孵化出來,通常要經過45天到55天。”幼龜剛出生,便在本能的驅使下一步一步爬向大海。

  太平洋麗龜是海龜中數量最多、體型最小的種群,被列入“易危”。雌性太平洋麗龜一般需要10年左右成熟,此後,成熟的雌性海龜會不斷重返這裡産卵。科學家們認為,小海龜一出生就能夠辨別大海的方向,是因為海天交界處更明亮,因此在奧斯蒂奧納爾海灘上,夜晚嚴禁使用燈光,周圍也幾乎看不到燈光,以免新生海龜誤辨方向。

  “這也是為什麼要禁止觸碰小海龜,”埃爾米斯補充道,“不要小看海龜寶寶爬向大海這短短的幾十米,這對它們的生存格外重要,也對它們日後重返非常重要。海龜寶寶在爬行途中除了鍛煉身體,實際上也在‘記錄’,它記下這裡的一切:氣味、沙子……在此後的10年至30年間,它們中的雌性海龜會每年回到這裡——她們自己的出生地來産卵。”

  短短路程充滿了危險。剛孵化的幼龜跟它們虛弱的媽媽一樣,在海灘上要躲過禿鷲、浣熊等自然界捕食者,實際上孵化出的小海龜存活率只有千分之一,很多剛出生的幼龜還沒來得及爬到大海,就被沙灘上的螃蟹吃掉。“我們這裡的幼龜成功回到大海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三,已經非常高了。當然它們在大海中也面臨着很多危險,捕食者包括大型魚類、海鳥等。”莫雷拉説。

  海龜雖然有很多天敵,但人類的濫捕亂殺及海洋污染,嚴重威脅着海龜的生存。比如,海龜吃水母,人類産生的塑料袋非常像水母,常常讓海龜誤食;海龜還會被漁網纏住,無法浮出水面呼吸而死亡。

  《環球》雜誌記者跟隨吉爾伯特在海灘上救助了一隻被鐵鉤穿透嘴部的海龜。記者&&按住海龜,吉爾伯特從背包中取出鉗子等工具,用了5分多鐘才緩慢地將鐵鉤從海龜嘴中取出。鮮血從海龜的嘴邊滲出,它看起來很痛苦。儘管如此,虛弱的海龜在沙灘上趴了一會後,還是開始用後鰭挖洞準備産卵。救助海龜如今成為吉爾伯特在海灘巡邏時常做的一項工作。

  氣候變化對海龜數量會産生嚴重影響,莫雷拉説,海龜出生時的性別是由溫度高低決定的,如果海龜蛋在27.7攝氏度以下孵化,孵化出來就是雄的;在31攝氏度以上孵化,出來的就是雌的;在這兩個溫度之間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可能是雌的也可能是雄的。“全球變暖會嚴重影響海龜的性別比例。”莫雷拉説,隨着全球變暖,預計海龜性別比例將越來越偏向雌性,這種性別失衡將威脅整個海龜種群的長期生存能力。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