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何以經歷“失去的十五年”

2024-02-16 07:55:17 來源: 《環球》雜誌

2023年3月22日,顧客離開英國曼徹斯特的一家超市

文/《環球》雜誌記者 趙修知(發自倫敦)

編輯/馬琼

  英國知名智庫“決議基金會”近日發布一份大型研究報告稱,英國經濟已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長達15年之久。決議基金會的負責人托斯滕·貝爾&&,雖然英國經濟擁有巨大的優勢,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投資、工資、經濟增長和生産率發展都表現欠佳。

  在英國,這種發展態勢常被稱為“生産力之謎”。多年來,英格蘭銀行、政府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一直在研究其原因。

“一場災難”

  2023年聖誕節前夕,英國國家統計局修正了英國經濟第三季度數據——第三季度英國國內生産總值(GDP)修正後為環比下降0.1%,第二季度GDP數據從環比增長0.2%下修至零增長。

  這使得英國經濟面臨“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增大。該詞彙在過去幾年間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人們擔憂這個老牌帝國究竟何時會陷入衰退。

  過去15年間,儘管英國的GDP總量仍在增長,但大多數年份GDP同比漲幅都在3%左右或低於3%。而且,英國人的實際工資收入(將通貨膨脹計算在內的實際消費能力)幾乎沒有增長——2008年之前的30年間,英國人實際工資平均每10年增長33%,但此後一直持平,2023年的實際工資水平幾乎等同於2008年。這意味着15年過去了,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並沒有得到改善。

  貝爾&&,短時間的經濟疲軟是可以接受的,但15年的經濟停滯簡直是“一場災難”。他説:“我們喜歡拿來和自己比較的大多數國家——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如今都比我們富裕得多。”

  數據顯示,如今在中産階級中,德國家庭的收入比英國家庭高出20%左右,法國家庭的收入也比英國家庭至少高出9%。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英國的低收入家庭與法國、德國的低收入家庭之間的收入差距已擴大到27%左右。

  英國的生産率增長同樣緩慢——生産率指單位時間內産出的商品或服務的數量——多年來,英國的平均生産率水平幾乎沒有進步。英國國家統計局&&,在經濟低迷時期生産率下降並不罕見,比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2009年,但自2010年以來,英國的生産率一直持平。這在戰後時代是前所未有的,被稱為“生産率之謎”。

  事實上,在災難性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發展低迷、生産率下降是全球性的現象,英國的情況似乎尤為嚴重。對於這背後的原因,英國政府、公共輿論、學界、商界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患上“投資恐懼症”

  長期的投資疲軟通常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起,英國的投資水平一直落後於法國、德國和美國。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喬治·迪布説:“如果説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引擎,那麼投資就是它的燃料。但英國的油箱已經空了,它正在損害經濟增長,加劇不平等,並減緩凈零排放和能源安全的進展。”

2023年9月5日,一位外賣人員在英國伯明翰市中心街道上騎行

  十多年來,公共投資不足已成為英國政府飽受詬病的“痛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英國公共財政狀況急劇惡化,連續出現鉅額財政赤字,公共債務佔GDP之比不斷上升。為應對財政危機,英國政府開啟了財政緊縮時代,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導致公共投資嚴重不足。

  決議基金會的數據顯示,英國公共投資水平在經合組織國家中一直處於排名最靠後的三分之一。英國過去20年的公共投資水平要達到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需要增加5000億英鎊。

  公共投資長期不足嚴重影響了英國整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老舊,交通網絡效率低下,公共服務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公共投資缺乏長期性和穩定性影響企業信心等。

  英國的私人投資情況也不樂觀。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英國的商業投資在七國集團(G7)中墊底,並且差距還在不斷拉大。在提供數據的經合組織30個成員國中,英國的商業投資排名第27。

  英國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本·克利夫特認為,英國投資者歷來奉行短期主義,而不是專注於長期的生産性投資。過去20多年來,英國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衡量非金融公共和私營部門資産投資的指標)在經合組織國家中一直處於較低水平,研發投資也遠低於歐洲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這意味着英國長期以來缺乏發展高端生産力所必需的投資。

  政治和經濟上的巨大不確定性被視為英國投資疲軟的原因之一,包括“突如其來”的英國“脫歐”。一項研究測算,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2019年英國商業投資比不“脫歐”的情況下降了11%。

  此外,保守黨政府高層的動蕩不定,以及稅收制度的反復調整也是重要原因。2015年至今英國已更換5任首相。在此期間英國還經歷了7任財政大臣和8任商業貿易大臣。

  伯明翰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翰·布賴森指出,在全球投資者心目中,促進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穩定性,而英國政府一年兩次的財政計劃常常對稅收制度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大選前,政策變化尤為顯著,這對企業來説就是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必然影響其投資意願。

  專家還&&,英國目前的高稅收正在嚴重打擊企業信心。根據經合組織的最新數據,英國目前的稅收負擔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2022~2023財年英國總稅收佔GDP的比例達到35.3%,為2000年經合組織有記錄以來最高。

  卡迪夫大學的宏觀經濟學家帕特裏克·明福特説,英國政府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上調公司稅,這項稅收對商業信心的影響極為重要。政府未能將所得稅起徵點指數化,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面臨非常高的邊際稅率,這對經濟活動造成了嚴重損害。

亟需改善勞動力資源

  英國脆弱、低效的勞動力資源也是拖累其生産力發展的因素之一。克利夫特教授指出,幾十年來在教育和職業培訓上投資不足,以及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政策,造成了英國勞動力市場低技能、低工資、不穩定的就業現狀。

  近些年受到“脫歐”、新冠疫情等衝擊,英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愈發嚴重。在倫敦,招聘廣告隨處可見。自2021年底以來,英國全國崗位空缺數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22年甚至一度超過失業人口數量。

  對於沒有進入大學、沒有走學術路線的英國年輕人來説,英國可以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資金不足是普遍現象;“第二次機會”很少;在崗培訓也在穩步下降。決議基金會的報告稱,英國近三分之一的18歲年輕人沒有在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而法國和德國的這一比例只有五分之一。並且,英國的大學、職業學校、繼續教育學院、企業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程度都非常有限。

  即便是在高端人才方面,英國也顯出“捉襟見肘”。《經濟學人》的報道指出,英國企業的管理人員數量明顯少於美國和德國。英國政府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在2022年推出了高潛力人才簽證,旨在吸引世界頂級大學的畢業生赴英工作。並且,從2024年春季開始,技術工人簽證的工資門檻提高到每年3.87萬英鎊(1英鎊約合9.12元人民幣),希望以此提升移民的總體質量。

  此外,由於金融行業在英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高薪待遇,該行業吸引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這也導致人力資源分佈不均衡,影響其他行業的長期發展。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長期以來,高端金融和商業服務一直是英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據英國出口的大部分份額,而此類高生産率的“前沿公司”不成比例地集中在經濟繁榮的以倫敦為中心的英格蘭南部地區。相比之下,英國其他地區成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城市較少,反而因去工業化而“傷痕纍纍”。

  決議基金會報告顯示,除倫敦外,英格蘭所有大城市的生産率水平都低於英國平均水平。倫敦在英國的經濟版圖中可謂“一枝獨秀”。

  數據顯示,倫敦的生産率比曼徹斯特高41%,更不用説英國其他地區。橫向比較,法國巴黎的生産率只比里昂高26%。

  克利夫特認為,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實際上加劇了英國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英國的其他行業、其他地區並沒有從倫敦金融城的地位中獲益太多,政府也未採取積極的行業和地區政策進行調控,導致類似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前工業中心地帶沒有實現實質性復興。

  決議基金會呼籲大力發展倫敦以外地區經濟,縮小城市間差距。貝爾説:“一些二線城市雖然目前的生産率低於平均水平,但卻是尖端服務的天然所在地,比如商業諮詢、會計師、建築師等行業。不光是為了他們自己的繁榮,也為了英國的繁榮,他們(這些城市)必須成為舞&的中心。”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