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選舉年”:尋找“不確定”中的“確定”

2024-02-14 07:54:25 來源: 《環球》雜志

2023年12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在首都莫斯科舉行的“年度盤點”活動上講話

文/《環球》雜志記者 徐劍梅 吳昊 郭爽 趙旭 實習生 何沂軒

編輯/胡艷芬

  隨著美國共和黨籍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總統選舉黨內初選中兩連勝,他與競選連任的民主黨籍現總統約瑟夫·拜登1月24日均開始將目光移向11月的決選,準備重演2020年兩人的對決。

  只是,特朗普未能在1月23日的新罕布希爾州初選中對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一擊制勝”,後者堅持不退選。黑利24日晚在南卡羅來納州競選時稱,美國選民應該得到一個比“拜登重新對決特朗普”更好的選擇,而她能實現這一點。她在該州投放的一個競選廣告中稱,“沒人想要”2020年大選重演。

  2024年被國際輿論稱為“超級選舉年”。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將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舉行重要選舉,覆蓋人口約為42億——超過全球半數人口。這一係列選舉可能會給全球政治格局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美國:幾個“大概率”預期

  2024年11月5日,美國將在深刻對立和分裂的政治生態中舉行第60屆總統選舉,並將改選美國國會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4個席位。美國50個州中,11個州將改選州長。

  ——大概率成為拜登與特朗普的復賽。民主黨方面,81歲的現任總統拜登在尋求連任。共和黨方面,77歲的特朗普在黨內預選賽道上以壓倒性優勢領先其他競選人,並獲得逾90名共和黨國會眾議員、18名國會參議員和7名州長支援。如無重大意外,2024年大選,大概率是這對字面意義上的“老人”繼2020年大選對決之後的復賽——盡管民調顯示選民強烈不希望如此。

  ——法律爭議與競選進程大概率深度糾纏。特朗普在2024年第二天向聯邦上訴法院就緬因州將他從共和黨預選名單上除名提起上訴。美國法律界人士預計未來幾周內,聯邦最高法院將權衡各州是否可以禁止特朗普參選。

  從參與國會山騷亂到向色情女星支付封口費,特朗普被控罪名多達91項。他最早可能在兩黨總統預選第一個“超級星期二”(2024年3月5日)的前一天出庭受審。這類戲劇性場面在大選進程中不會少見。這些官司到目前為止沒有削弱共和黨選民對他的支援,預計不會影響他獲得黨內提名,判決也大概率被拖延到大選結束之後。盡管如此,在大選進程中,這些法律爭議仍可能引發變數。

  ——選情可能十分接近,膠著到最後時刻。拜登任內取得不少重大立法成就,但深受高齡之困。兩黨普遍擔憂他“太老”,並且,在新近民調中,他失去民主黨一些關鍵選民群體,特別是年輕選民的歡心。獨立總統競選人在崛起,會分走多少選票尚屬未知。經濟、墮胎、移民、外交,都被列入大選熱門議題。盡管《金融時報》預測拜登仍將擊敗特朗普,但未來10個月會發生什麼,特別是獨立選民的決定,可能左右大選結果。

  ——共和黨有望奪得國會參議院多數黨地位。民主黨目前在國會參議院僅擁有51對49的微弱優勢,而今年大選中兩黨爭奪的34個國會參議院議席中,23個由民主黨“守壘”,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席位只有11個需要改選,且全部來自2020年大選中支援特朗普的州,因而共和黨的選情明顯更為樂觀。

  2020年大選後,美國重新劃分了國會選區。兩黨政治地圖的變遷也將對選情産生影響。2024年大選是美國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場大選,疫情對美國的改變將在大選中得到體現。

  2024年大選,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場“人工智慧選舉”。人工智慧在深度造假政治廣告和傳播虛假資訊方面扮演的角色備受關注。谷歌等科技公司已強制要求政治廣告標注AI的使用。

  2024年大選大概率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成本最高的選舉。已有市場分析公司預測,大選競選廣告花費可望超過100億美元。

俄輿論:普京大概率連任

  俄羅斯總統選舉將于2024年3月15日至17日舉行。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帕姆菲洛娃1月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俄總統普京已被正式登記為2024年總統選舉候選人。

  俄中央選舉委員會秘書布達琳娜在發布會上説,在普京競選總部提交的約31.5萬個支援者簽名中,中央選舉委員會隨機選取6萬個簽名進行核驗,結果顯示91個簽名無效,符合登記為總統選舉候選人的有關規定。目前,普京競選網站也已正式上線運作。俄輿論普遍認為,普京大概率將勝選連任。

  此前,俄自由民主黨斯盧茨基、俄聯邦共産黨哈裏托諾夫和俄新人黨達萬科夫也被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登記為2024年總統選舉候選人。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023年12月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俄羅斯民眾對普京的信任度為80%。目前,包括統一俄羅斯黨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內的多名俄政府高官已明確表示,支援普京競選連任。

墨西哥:有望産生首名女性總統

  競選標語貼滿街頭巷尾,候選人照片頻登各大報紙頭條……墨西哥新一屆大選臨近,將于2024年6月2日舉行。由于民調領先的兩名候選每人平均為女性,墨西哥有可能迎來該國首名女性總統。此外,執政黨能否連任並贏得議會絕對多數席位以繼續推進“第四次轉型”,成為這次大選焦點。

2021年5月4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克勞迪婭·欣鮑姆(中)來到橋梁坍塌現場

  墨西哥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推選克勞迪婭·欣鮑姆為所在競選聯盟的總統候選人。61歲的欣鮑姆成長于首都墨西哥城的一個猶太家庭,獲得物理學學士和環境工程學博士學位。她曾供職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任墨西哥城市長期間致力于環境友好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打擊犯罪。在競選活動中,她還強調要多聽年輕人意見,呼吁年輕人在國家轉型中發揮帶頭作用。

  欣鮑姆因政治風格被媒體視為現任總統洛佩斯的“政治門徒”。2000年,時任墨西哥城市長的洛佩斯任命欣鮑姆為該市環境部長。2018年洛佩斯任總統時,欣鮑姆任首都市長,在廣場等地舉辦大型免費音樂會,宣傳洛佩斯執政理念和社會福利項目,獲不少政治資源及民眾關注。

  與欣鮑姆針鋒相對的,是“墨西哥擴大陣線”反對派政治聯盟提名的候選人索奇特爾·加爾韋斯。60歲的加爾韋斯出身貧寒,憑借獎學金進入大學並主修電腦工程專業,靠創業成為企業家,步入政壇後曾任墨西哥城區長和聯邦參議員等。

  在媒體報道中,加爾韋斯個人發展經歷積極勵志,為人率直、充滿能量,深受年輕選民和工薪階層關注。她多次反對現任政府在國家軍事化、傳統能源等議題方面的政策,現任政府稱她為“保守派和富人代表”。在一次議會討論中,加爾韋斯身著綠色恐龍服飾,手舉寫有“侏羅紀計劃”的卡片,抗議執政黨提案,獲大量關注。

  據墨西哥多份民調,截至2023年12月,欣鮑姆獲超過48%支援率,加爾韋斯支援率約30%,其余候選人支援率未超過10%。這次選舉還將選出聯邦和地方議員以及部分地方州長等職務。

  近年來,女性在墨西哥政壇地位提升,女性話題成為重要競選議題。現任墨西哥參、眾議長以及內政、外交和經濟部長等政壇主要人物均為女性。不過,墨西哥在職場性別平等、女性遭受暴力等議題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近6年來,洛佩斯支援率幾乎維持在60%以上,執政黨已執政多數地方政府。盡管洛佩斯表示到任後將“完全退休”,無論誰當選,屆時洛佩斯在墨西哥政壇的影響力仍將持續。社會不平等、暴力犯罪、經濟發展和移民等問題都將成為2024年10月新總統上任後的棘手議題。

歐洲:歐洲議會選舉是“風向標”

  今年,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議會議長、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等職位都面臨換屆,這些人事變動將影響歐盟未來政策走向。

  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將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舉行。這將是英國“脫歐”後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被視為歐洲政治的“風向標”。

  歐洲議會選舉每5年舉行一次。歐盟27個成員國超過4億名選民將投票選舉大約700名議員。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立法、監督、預算和咨詢機構,近年來在歐盟預算、歐盟事務、人事任命等領域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新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提名需經歐洲議會表決通過,而歐委會主席相當于歐盟的“政府首腦”,對歐盟的內外決策有著重要影響。得到美國支援的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否連任值得關注。

  歐洲議會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各成員國在選舉時遵循一些共同原則,也存在差異。例如,有的國家選民選的是議員,有的則是選政黨;有的國家採取單一選區制,有的則採用多選區制。當選議員在歐洲議會中按照黨派組成跨國黨團,議員更多是依據黨團訴求展開日常工作。

  由于歐洲建制派政黨近年來在解決移民、經濟增長緩慢等問題方面整體表現不佳,民眾希望看到變化。在此影響下,歐洲極右翼政治力量不斷壯大。2023年,極右翼政黨在荷蘭、芬蘭等國勢力大增。隨著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延宕,新一批難民涌向歐洲,2024年,反移民的極右翼勢力很可能在歐洲獲得更多支援。歐洲不少專家擔憂,多國極右翼政黨崛起可能影響今年的歐洲議會選舉。

英國:民調顯示工黨將入主唐寧街

  英國保守黨已經執政13年,民意調查一直顯示工黨將入主唐寧街。

  自2010年以來,英國保守黨持續執政,將英國帶出了歐盟,經歷過新冠疫情,換了4次首相,如今在民調上穩定落後工黨十幾至20個百分點,幾乎只是在等待交出政權。為了力挽狂瀾,現任首相蘇納克一度將自己包裝成革新代表。但此間輿論指出,他繼續推動約翰遜留下來的政策,又把卡梅倫請回來當外交大臣,革新無從談起。

  工黨領導人很可能將乘著英國人厭倦保守黨執政的情緒上臺。關于俄烏衝突,保守黨和工黨立場一致,即便2024年大選真的由工黨勝出,未來首相基爾·斯塔默的相關政策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在移民政策、氣候政策等方面可能會出現較明顯改動。不過,在移民人數處于歷史高位之際,工黨可能也會支援一定程度限制移民人數的政策。

  目前,工黨領袖的具體新政尚不清晰,斯塔默小心翼翼,只説大方向,不説具體政策。早在2023年2月,他就提出了治理國家的5項首要任務。後來,為了爭取保守黨選民,他一直向右走,代價是放棄了2020年其競選領導人時的“十項承諾”中的許多承諾。因為被媒體批評5次改變自己的政綱,他不再輕易發布政策細節。未來工黨為大選而推出的政治綱領中,可能會包括修改規劃政策加大興建房屋、綠色投資等內容。

  被輿論視為潛在“造君之臣”的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小心翼翼卷土重來,將稅務、“脫歐”、公民自由、比例代表制和國家債務等都視若屋子裏的大象——避而不談。而2024年英國大選也有可能重現2010年選舉結果。當時保守黨和工黨兩大黨都沒有獲得半數議席,最後是自民黨的選擇(即自民黨選擇與工黨或者保守黨聯合執政,不管選誰,自民黨都會進入政府)定下了保守黨進入首相府。

印度:印人黨優勢明顯

  根據目前的民調,印度人民黨(以下簡稱印人黨)依舊呈現出明顯領跑優勢,這主要得益于莫迪經久不衰的人氣。

  據全球領袖追蹤機構“晨間咨詢”(Morning Consult)2023年11月的調查,印度國內78%的人認可莫迪過去的執政表現。參與調查的受眾對2019年以來莫迪政府的表現予以認可。印度國內民意調查也顯示,莫迪的支援率在過去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鞏固了其政黨的主導地位。《今日印度》2023年8月的一項民意調查認為,印人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DA)將輕松贏得人民院多數席位。

  《印度快報》1月初的一篇報道給出了詳細的預測結果——印人黨領導的NDA將在2024年人民院選舉中贏得319個席位,由28個地區政黨組成的反對聯盟可能會在543個下議院席位中獲得139個席位。作為反對聯盟的領導者,印度國大黨預計將被限制在52~72個議會席位。《印度時報》更為直接,引用英國專欄作家彼得森的話説,印人黨連續第三次贏得大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客觀來看,印度媒體對全國大選的預測和分析可能正在成為現實。特別是2019年印人黨強勢勝出後,在隨後幾年間不斷蠶食反對黨和地方政黨的固有底盤。此外,近年來莫迪政府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宣傳印度已經從一個“平衡”大國轉變為“領先”大國的觀點,加重了印人黨在選民心中的地位。

2023年8月22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印度總理莫迪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致辭

  《印度快報》的報道認為,影響2024年大選的一個因素是印度在世界上不斷演變的角色。2019年大選中,莫迪在普爾瓦馬事件中的強硬回擊,引發了國內的民族主義熱情。莫迪在競選活動中巧妙地利用了這種熱情,依靠這場危機帶來的支撐效應取代了人們對印人黨執政期間經濟疲軟的擔憂。報道説,目前印度民眾普遍認為莫迪提升了印度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印度政府為慶祝其首次擔任G20輪值主席國而開展的長達一年的高強度行銷活動,表明印度在全球的形象與其國內政治的突出程度有關。反對聯盟在這裏則處于不利地位。它缺乏在位者所擁有的議程設定權力。如果選民認為它在積極反對國家,它批評政府的嘗試也可能適得其反。

  盡管反對黨汲取了2014年和2019年大選失敗的教訓,在2023年成立了新的反對聯盟以加強團結,但能否最終形成合力對抗印人黨仍面臨著至少3個困難:

  首先,反對聯盟必須就競選議題設置和遠期治理願景達成一致,才有可能超越印人黨領導的NDA。NDA在2019年選舉中獲得45%的選票,表明超過一半的印度人不支援它。這雖然為反對聯盟創造了一個基礎,但該聯盟必須提供另一種能夠與當前莫迪政府相平衡的治理模式和可期願景,才有可能爭取到另一半不支援印人黨的選民。

  其次,反對聯盟群龍無首,這也是最致命的。目前反對聯盟正在面對一個印度歷史上非常受歡迎的領導者,除非出現一個能與莫迪抗衡的領袖結束其一盤散沙的局面,否則難有勝出機會。

  再次,反對聯盟內部必須通過談判達成各政黨間的席位分享協議。如果要真正形成統一戰線,反對聯盟中各黨派必須自願放棄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的席位,為合作夥伴讓位。

  因而,反對聯盟的優勢只是體現在理論上的計算,但紙上的算術很難成為現實。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