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分享中國龍

2024-02-10 07:51:36 來源: 《環球》雜誌

1月26日,在四川省自貢市中華綵燈大世界舉辦的第30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亮燈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海鑫

編輯/樂艷娜

  煮一杯茶,蒸騰而起的水霧隨着茶香四散開來,茶杯上暗刻的龍在一片氤氳中,似乎騰飛而起。這是徐錦最喜歡的茶杯,復刻自明成化暗刻龍紋杯。一個月前,一位雕塑藝術家將其帶到丹麥,並意外地生發了徐錦與某國際奢侈品牌開展聯合設計的機會。

  望著電腦屏幕上的龍魚花燈,楊冬愷陷入了沉思,這是前不久去福建采風時拍攝的照片。他要在此基礎上尋找靈感,將其應用在某男裝品牌面向意大利市場的龍年新品中。

  將近年關,阿祖卻有開不完的會,他參與開發的游戲Puzzles & Survival要在春節期間上線一款龍年限定主題皮膚,游戲的主要受眾歐美玩家會有怎樣的反饋,阿祖既期待,又有些許忐忑。

  三個年輕人,三座不同的城市,三種不同的行業,為迎接農曆龍年的到來各自忙碌着。他們在不同行業用自己的獨特方式詮釋屬於中國龍的東方美學,並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讓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世界流行文化。

  各行各業裏,千千萬萬個他們讓世界對於中國龍文化的認知不再停留在唐人街的“舞龍舞獅”;他們用國際化的語言,重新解讀中國傳統文化,讓“國潮”一次次“出圈”;他們用個人敘事,譜寫獨屬於這個時代的“龍的傳人”。

龍紋杯:陶瓷“癡人”也跨界

  徐錦的微信頭像,是一張他在大英博物館的自拍照,他身後有一對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也叫“大維德花瓶”。

徐錦參加2021年北京保利春季藝術品拍賣會預展

  “這對大瓶可不簡單,正是它們把青花瓷的歷史往前推至元代。”徐錦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相傳上世紀20年代,華裔古玩商吳賁熙曾帶着這對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到北京琉璃廠出售,遺憾的是,當時中國古玩界通識“元代無青花”,因此鑒定高手們看到瓶身上“至正十一年”的銘文後,一致認定它們是贗品。

  吳賁熙帶着這對砸在手裏的“贗品”悻悻回到英國,幾經周折,將這對瓷瓶賣給了英國一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大維德爵士。1952年,美國學者約翰·波普發表了一篇有關14世紀青花瓷的論文,將這對瓷瓶列為至正型青花瓷的標準器。自此,世界上掀起了收藏元青花的狂潮。

  “瓶身上的銘文證實,景德鎮至少在1351年就已經生産青花瓷了。”説起“大維德花瓶”流落異國他鄉的故事,徐錦深感惋惜,“它現在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二樓西北角的進門處”。

  過去十幾年裏,徐錦從景德鎮出發,去過近百家海外博物館,中國重要的瓷器文物擺放在哪個博物館的什麼位置,甚至是朝向,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如果把不同朝代的龍紋瓷器放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出龍的形態和神韻在發生變化。”徐錦説,“元代瓷器上的龍,嘴巴多是張開的,形體瘦長,鱗片中間有空隙,多為3爪,爪上有須。到了明永樂年間,龍的形態變得粗壯有力,龍爪開始出現關節和指甲,呈旋風狀;再到宣德、成化年間,龍爪骨節變直,嘴巴多是閉着的,龍整體力量感在削弱,形態變得俊美、精緻。到清代,龍角則越來越偏向鹿角的形態,正面龍開始出現。”

  説起瓷器上的龍紋變化,徐錦總能滔滔不絕。這些年他給很多不同的人講過龍,有來到他工作室的商人、藝術家,也有他去海內外講學時坐在教室裏的年輕人。

  讓他印象比較深的有一對丹麥夫婦,夫人是一位丹麥雕塑藝術家,丈夫從事銀行業。2023年11月,他們第一次來中國,到訪的第一站就是景德鎮。

  當他們來到徐錦的工作室,望著徐錦手上那個只有3張A4紙重量的成化暗刻龍紋杯復刻件,那位夫人突然問到,“你們為什麼非要在那麼輕薄的東西上做雕刻?”因為在她擅長的雕塑領域,強調的是力道與形的美感。隨後的日子裏,徐錦帶他們看了許多也談了許多關於中國陶瓷的門道。最後這對夫婦回國時,帶走的恰恰就是這件暗刻龍紋杯。

  徐錦有很多頭銜:東方古陶瓷研究會成員,古陶瓷鑒定專家,蘇富比、佳士得、保利三大拍賣行特別禮遇之收藏家,中國陶瓷藝術品基金會(私募)創始人,中國當代先鋒品牌“羽器”創始人等等。這些都與陶瓷相關,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定居景德鎮之前,對瓷器幾乎一無所知。

  徐錦是浙江人,他的父親在景德鎮經營着一家機械加工工廠。2002年,從澳門一所大學拿到金融學碩士學位的徐錦,本來是要接手家裏的工廠,但卻在2006年關掉工廠,一頭扎進了陶瓷行業。

  “起初只是為了帶一些浙江的朋友參觀景德鎮,去特意了解陶瓷文化,看一些手工藝人做的東西。”但隨着了解越來越深入,從小就對歷史着迷的徐錦開始翻閱大量書籍,了解景德鎮陶瓷以及它潛藏的文化底蘊。

  “景德鎮太迷人了,因為它將陶瓷寫入了人類文明史。”徐錦説,“我去過那麼多海外內的博物館,很多都設有亞洲文明館,陶瓷在各類展品中佔到六成以上,而其中超過80%來自景德鎮——這個只有百萬人口的小城市。從這個維度上講,景德鎮用千年的傳承,創造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陶瓷文化,而是一種被全世界認可的人類文明。”

  近幾年徐錦的想法是,讓更多人讀得懂瓷器的美,他想帶景德鎮的陶瓷去往更多的領域、更大的世界。他為寶格麗酒店做過設計,為國際廚電品牌嘉格納做過設計,也承接了勞斯萊斯庫裏南等汽車的選配品設計工作。

  就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前不久,徐錦接到了曾經到訪工作室的那對丹麥夫婦的邀請,他們的一位給奢侈品服裝做設計的朋友,想邀請徐錦過去交流合作,今年3、4月份他便會赴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結合了粉彩、青花、單色釉以及龍元素的服飾,出現在某國際時裝周的舞&。

生肖設計:時尚藝術可以很復古

  當歌手王菲穿着一襲金色長尾禮服走到舞&&央,一條金龍圍繞着她盤旋而上,將女性的力量感展露無遺。

  1月初,王家衛導演的赫蓮娜廣告片上線後,楊冬愷在自己的朋友圈寫到:“可以看到自己的創意落地,還蠻開心的”。

楊冬愷

  楊冬愷是一名時尚藝術指導,供職於一家位於上海的法國廣告公司,客戶中法國品牌居多。音響設備、美粧、服裝、奢侈品包……2023年,楊冬愷深度參與了很多品牌的龍年廣告設計與CNY(中國新年)系列産品設計。“一般我們會在下個生肖年到來前的8至9個月,開始做相關設計工作。”

  “總體來看,歐洲客戶對於中國龍的印象比較模糊。他們知道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的象徵,但對其具體形態並不了解。”楊冬愷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因此,我們前期會花些時間向他們介紹,中國龍與西方龍在形態以及鱗片、龍頭、龍爪等細節方面有何差別,也會告訴他們中國人與龍的情感聯結,以及一些龍形象設計上的禁忌。”

  “很多國際品牌不了解這些,因此你會看到一些品牌的CNY設計中會出現翼龍等惡龍形象,或者用過於幽默和輕佻的方式來表達和呈現龍。這樣的産品推向市場後,被群嘲、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國際品牌這些年在中國也在不斷學習和調整中。”

  “當然,這種學習是雙向的,一方面他們在嘗試讀懂和理解中國消費者,另一方面,我們設計師也在學習用更加國際化和現代化的方式,來重新解構和表達中國的傳統文化。”楊冬愷解釋。以龍為例,表達不能太傳統呆板,比如把九龍壁直接搬到設計裏,而是要用一種兼具現代解構的視覺風格進行輸出。不必用完整的龍的形象,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線條或者一種意象即可。

  “在赫蓮娜龍年廣告中,美粧與龍,現代女性與力量的結合感相得益彰,國內外的觀眾都能讀得懂,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時尚藝術指導是一個走在時尚前端的職業,但楊冬愷平日裏的生活卻處處透着古風古韻。“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喜歡彈古琴,現在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我會打打太極拳,或者八極拳。”楊冬愷最初通過日本動漫接觸到八極拳,結果發現它是中國傳統武術代表拳法之一,也許從那時開始,他便萌生了“自己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念頭。

  楊冬愷的公司裏,有一位來自瑞典的“龍哥”。“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華龍’,同事們都喜歡叫他‘龍哥’。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特意把女朋友和家人接到中國,帶他們從上海去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楊冬愷説,“有一次,他跑來問我,中國的寶劍能不能出關,他想作為生日禮物帶給在瑞典的弟弟。”

  2023年,楊冬愷和同事們為了創作,一直在研究中國龍文化,沉浸其中都近乎“瘋魔”了。今年1月中旬,楊冬愷忙裏偷閒去了一趟長白山,走在蜿蜒的雪道上,他腦子裏閃過的詞,是“乘在銀龍的背上”。

限定皮膚:世界玩家用上龍年潮玩

  幾個月前,一份調查問卷出現在臉書和X(原推特)等社交&&的游戲玩家社群裏。

  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最期待哪些形象出現在游戲中?“調查結果中,熊貓和龍的期待值都很高。”這個調研結果讓Puzzles & Survival團隊很意外,“一開始我們內心也是有點打鼓,不知道海外玩家,特別是非東亞國家玩家,對於有點像蛇的傳統中國龍形象接受程度如何”。

  但這一調查結果給了團隊在游戲裏推出龍年限定主堡皮膚的信心和動力。“此次的設計靈感和理念就源於傳統的中國龍形象以及龍王居住的龍宮。為了突出中國特色,還使用了祥雲、中國傳統建築元素進行點綴。”阿祖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在顏色上,研發團隊結合調研以及玩家反饋,最終採用東方金、黃等為主題色,給海外玩家打造一個極具東方色彩的皮膚,希望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以及對中國春節、生肖等文化的關注。”

Puzzles&Survival龍年新春宣傳海報

  對阿祖的採訪,記者約了幾次才成功,一是因為他工作太繁忙,常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二是他自稱性格比較內斂,比起對談,更喜歡用文字的方式與媒體溝通。

  阿祖3年前從英國留學回來,第一份工作就來到了三七互娛,一路見證和參與了Puzzles & Survival這款游戲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我本科讀廣告專業,後來在英國讀心理學時,發現中國一些游戲産品已經進入英國市場,在路上也時常看到游戲廣告。當時就在暢想,未來能做相關工作就好了。”

  這樣一位性格內斂的人,加入Puzzles & Survival團隊後,一路見證和參與它的發展壯大。目前,在第三方機構Sensor Tower發布的2023年中國手游海外收入榜中,Puzzles & Survival排名第五。

  “在美國市場,‘SLG’(策略類游戲)‘三消’(一種益智類游戲,通過消除相同圖案來獲得分數)‘末日’(以世界末日為題的游戲)等都是炙手可熱的游戲類型和題材,而Puzzles & Survival的核心亮點就在於融合三者。所以,我們比其他SLG游戲擁有更多女性用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用戶圈層突破。”阿祖告訴《環球》雜誌記者。

  阿祖認為,高質量的內容永遠是産品成功的關鍵。Puzzles & Survival同時在做海外本地化以及中國特色化內容。海外方面,與當地知名動漫、電視劇、游戲或文化品牌進行IP聯動。比如,在歐美市場與熱門美劇《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合作,在日本和東南亞市場選取高人氣IP“哥斯拉”。

  在中國特色化內容方面,除了龍年限定皮膚,2023年阿祖還主導Puzzles & Survival中國功夫版本的創意策劃,並於當年9月上線。“我們設計了一個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小武僧形象。為了讓玩家對這些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們拍了宣傳片,邀請第34代少林武僧作為小武僧的師父參演。通過AI動作捕捉技術,將真實的少林功夫融入小武僧角色的動作中,在宣傳動畫裏展示了如羅漢棍、七星拳等真實的功夫。”阿祖説,當時為了拍好宣傳片,正式拍攝前整個團隊還跟着師父去學真正的少林功夫。

  “練功,先要練步伐,弓步站如釘,雷激不搖動,足勢如礎石,雙手送雷霆。……為師教你最後一課,功夫乃身心的修煉,應該深體悲憫之懷,戒恃強爭勝之心。”宣傳片的結尾,小武僧在聆聽完師父最後一課後,學成下山。

  游戲和宣傳片上線後反響極佳,甚至在游戲社群裏掀起一股小武僧文學熱潮。玩家們順着宣傳片的開放式結尾,對小武僧下山之後的際遇進行各種演繹,有的寫小武僧經過一番歷練,最終成為一代宗師;有的寫小武僧鋤強扶弱、扶危濟貧,甚至與其他英雄角色産生了聯動。

  在玩家們各有發揮的故事中,中國武術的俠義精神與歐美的超級英雄主義完美融合。不同國家的人在游戲的元宇宙中理解彼此,這是像阿祖一樣的游戲開發者最美好的願望。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