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麼遠”的會昌,做一個桃花源般的戲劇試驗

2024-02-08 15:30:05 來源: 《環球》雜誌

  

法國CELESTROI劇團的街頭音樂表演(李晏攝)

  文/《環球》雜誌記者 劉娟娟

  編輯/林睎瑤

  這個春節,會昌人迎來一個從未體驗過的“廟會”,回到家的會昌游子也比往年多了一項休閒選擇——看戲。

  賴聲川導演的新戲《鏡花水月》和採茶歌舞版《暗戀桃花源》,講述蘇軾與張懷民談“烏&詩案”的原創小戲《烏&》,法國天使補釘劇團帶來的街頭表演《一起華爾茲!》,意大利藝術家埃洛斯的泡泡秀《夢境》……從大年初一至初七,會昌天天有劇演,處處有戲看。

  江西贛州會昌,地處贛南,此前幾乎很少被省外人所知。

  變化發生在2024年初。1月5日,會昌戲劇小鎮開幕,為期10天的首個會昌戲劇季同時啟動。一時間,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在小鎮中穿行。這當中,有滿眼新奇的會昌老鄉,也有來自國內外熱愛戲劇的人。

  在發起人、戲劇家賴聲川的設計中,會昌戲劇小鎮每年在冬夏舉辦兩個戲劇季,期間有戲劇展演、“小戲”演出、小鎮環游記(街頭演出)、戲劇講堂、小鎮會客廳、戲劇工作坊、古宅讀劇等一系列活動;此外,不同於烏鎮等地每年在大約10天時間裏舉辦一個戲劇節,會昌戲劇小鎮將成為全年皆有戲的表演藝術聚落,有不定期的演出,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駐鎮,還有青年戲劇人駐地創作,這是一個屬於戲劇的世界。

  可以説,會昌戲劇小鎮是一個試驗。人、戲劇、文旅、教育、商業等元素匯聚在這小小一隅,將會發生什麼?賴聲川對《環球》雜誌記者説:“它是要慢慢長出來,而不是説我們全部規劃好了,啪它就成型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會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然後或許可以模模糊糊看到這些事情能夠有成果。”

試驗一:為會昌年輕人提供一個新選擇

  小鎮所在的會昌縣西北街,是賴聲川父親賴家球的出生地。多年前父親從這裡走出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我現在希望幫他走這條回家的路。”賴聲川説。同時他也一直在思考,文化是否會成為改變這座老城的一種因素,讓更多會昌年輕人“回家”或者“留在家鄉”。

  在這個並不繁華的老城裏,發生過什麼故事?在這裡出生、長大的孩子們,會過怎樣的一生?他們的一生中有沒有接觸到文化藝術的可能?抱着這樣的想法,從2015年開始,賴聲川每年都會帶一部戲到會昌演出。“每年一部,看看10年之後會不會有什麼改變,文化藝術對這個偏遠的地方會産生怎樣的影響。”那時,戲劇的種子便在會昌種下,成為戲劇小鎮的緣起。

  1月5日至1月14日首個會昌戲劇季期間,賴聲川除了為會昌觀眾帶來他的兩部經典代表作《寶島一村》和《暗戀桃花源》,他還專門為會昌戲劇小鎮創作了一部新作品——《鏡花水月》,而這部作品的靈感正是來自會昌。

  “假如你從小在會昌長大,你知道有戲劇,你隨時會看戲,你看到這些人走來走去,他們跟以前走來走去的人長得不太一樣,他們腦子裏想的事情也不太一樣,是不是有一些新的可能性會發生?”賴聲川説。

  古樸靜謐的園林劇場,由一座祠堂修葺而成,劇場裏的觀眾座椅皆是從當地老鄉家中一張張收集而來,有的一坐就是幾十年,觀眾便坐在這些有故事、有記憶、承載了很多人生命的椅子上觀看《鏡花水月》。

《鏡花水月》劇照(李晏攝)

  《鏡花水月》的世界首演設在1月10日17:15,正是夕陽斜照園林劇場的時候,觀眾們陸續進場,聚集在夕陽下的園林裏,鳥鳴、樹影,人影,戲在觀眾步入園林那一刻就開始了。鐘聲落下,琴聲漸起,園林劇場古老的大門徐徐打開,走出兩個小女孩——花和月,一時間竟分不清她們是真實在眼前,還是從過去走出來的幻象。《鏡花水月》講述的是花和月從兒時至歲暮的故事,以“復仇”為引,實則帶觀眾去“看”人生。

  1月5日,會昌戲劇小鎮開幕當晚,開幕大戲《寶島一村》在由印刷廠改建而成的會劇場演出,這是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版的第100場,同時也是會昌戲劇小鎮的第001場。前一晚的綵排場,會昌當地300多名居民受邀觀看,他們隨着眷村人的流離和悲歡時而大笑時而默默流淚。

  賴聲川期待,會昌戲劇小鎮能夠給當地帶來一個新希望,這個希望是屬於劇場的、屬於藝術的、屬於文化的、屬於創意的,讓當地年輕人留在會昌或者回到會昌。

  此外,會昌戲劇小鎮還有針對大專生的和聲技術學院,專門培養舞美、燈光等戲劇技術人才。

試驗二:為“會漂”打造一個戲劇烏托邦

  貢水、湘水、綿江從三面匯流環抱着小鎮,近千米的南宋古城墻守護着小鎮的安寧,宋元明清時期的古宅、銘文磚記錄着往日塵煙。

  在建築師楊維楨的精心規劃下,會昌戲劇小鎮盡量保留了原有老縣城街區風貌,打造出四座功能各異的室內劇場:印刷廠改建成了會劇場,宗祠修葺而成園林劇場,街屋改建成了小小的實驗劇場和排練場。除了室內劇場,小鎮還有多處室外劇場,賴家老屋廣場以賴聲川家祖宅外墻為天然背景,有容廣場以一棵名為慧榕的380歲高齡的大榕樹為“&柱”,承載了近百年歷史風雲的亭戲&也重拾它的使命……

  首個會昌戲劇季期間,採茶歌舞版的《暗戀桃花源》由會昌縣採茶歌舞劇院演出,結合當地著名的客家採茶戲,為這部長演38年的作品再添新顏;香港話劇團帶來法國劇場及電影創作人帕斯卡爾·朗貝爾編導作品《姊妹》,觀眾與緊張爭吵的兩姐妹同呼吸共命運;優人神鼓在賴家老屋廣場舉行戶外大型公演《金剛心》,鼓聲穿透夜空,直抵人心;從有容廣場到賴家老屋廣場,法國劇團Quidam以獨特的造型為觀眾帶來一場童話奇觀……

  此外,會昌戲劇小鎮面向全國開放徵集的三部原創“小戲”也在排練場上演。《白條肉》來自日本劇作家橫山拓也,由上海戲劇學院師生團隊集體創作演繹,“生命”和“商品”該如何抉擇,科技發展和傳統觀念産生矛盾時又該怎麼辦,劇中人不斷討論並為之爆發激烈衝突,儘管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是劇中三人都發生了一些改變。由連國棟導演、半山舞人舞團創作表演的《隱匿的風景》,將山林、池塘、動植物的聲音,以及人們呼吸、行走、勞作、喧囂的聲音,以不同色彩、不同形狀的身體呈現,也形成不同的想象空間。夭蛾劇社的《魂歸處》,採用了戲曲中的清唱形式,同時去掉了戲曲中的樂器伴奏,以隨口可歌、隨心所舞的方式,試圖打造“中國人的戲劇國貨”。

  會昌戲劇小鎮全年持續面向國內外藝術家發出集結號,招募“小戲”,鼓勵原創作品發表,為戲劇創作者提供免費的排練場地、相關基礎舞檯燈光設施、技術支持,以及食宿、陸路交通、演出費補貼等,入選的作品能夠在會昌戲劇小鎮進行正式售票演出。

會昌戲劇季海報(李晏攝)

  賴聲川希望,讓年輕的創造者們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地方成為“會漂”一族,讓他們的作品在會昌“長出來”之後,再回到大城市演出,甚至走向世界。和聲戲劇技術學院創辦?王明夫對記者説,“喜歡陶瓷藝術的人會去景德鎮,形成‘景漂’一族。而喜歡戲劇藝術的人之前沒地方‘漂’,那麼會昌戲劇小鎮小鎮就是他最好的去處,所以就會形成‘會漂’一族。”

  “會漂”可以是戲劇創作者,也可以是戲劇觀眾。路途雖遠,卻已有不少戲劇觀眾專程來到會昌看戲。來自杭州的觀眾“水果哥”戲劇季期間全程都在會昌,他看了幾部戲,參加了工作坊,聽了戲劇講堂,和演員們合影,偶遇了不少老朋友,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戲在身邊,好在遠”是賴聲川為會昌戲劇小鎮設計的標語。哪有戲哪就是桃花源,跋山涉水到這麼“遠”的一個地方來看戲,也會更加珍惜這裡的“好”。

試驗三:讓一個主題小鎮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賴聲川心目中,會昌戲劇小鎮對標的不是烏鎮戲劇節,而是美國俄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俄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的舉辦地就是一個小鎮,名叫阿什蘭,小鎮所有的文化、經濟都圍繞戲劇。這裡有好山好水,可以帶着家人上午游玩,下午看戲。經常有中學生從各個城市搭巴士過來看戲。”賴聲川説,“阿什蘭全年差不多11個月都會有經常性的戲劇演出,承諾10年內演完莎士比亞全部36個劇目。我當然不敢這樣想,但你每次來會昌至少都可以看到我的一兩部作品,我們還要請全國乃至全世界優秀的作品過來。”

  賴聲川不斷強調,會昌戲劇小鎮不是要打造文化創意産業,而是要打造文化創意生態。“我們不要講産業,不要講賺錢,那樣有太多的利益在裏面。我們要創造好的生態,沒有好的生態,産業就是不健康的、走不穩的。會昌戲劇小鎮就是要打造一個文化創意生態,我們就等着看它是不是一個濕地,能夠生長出很多的各式各樣的新東西。”

  對於這個生態,賴聲川的設想是:“劇場不斷有新戲演出,只要有朋友來到小鎮就有戲可以看,只要有創作者進行創作就有排練廳可以用,甚至大家可以作為‘會漂’,來這裡慢慢漂。”

  羅馬尼亞學者、戲劇評論人奧克塔文·薩尤説,過去十年他一直在研究世界各國的戲劇節,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所有好的戲劇節都是發生在小城市或者小鎮,“因為它們能把整個地方的元氣與能量聚集起來”。

  賴聲川認為,“正因為小,才可能有一種純的感覺。會昌就有這樣一種優勢,它遠離城市,你要想流浪,就可以來這裡漂,這裡會提供各式各樣有趣的生態。”

  與烏鎮、阿那亞等地本身就是熱門旅游目的地不同,會昌戲劇小鎮天然負有帶動當地文旅發展的責任。賴聲川説,如何去創造一個戲劇文化旅游生態,是會昌戲劇小鎮的一個努力方向。

  近年來,主題小鎮多如牛毛,缺乏特色、缺乏可持續性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因素。打造文化創意生態,讓會昌戲劇小鎮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擁有了一種可能性。

  賴聲川對《環球》雜誌記者説,打造會昌戲劇小鎮對他來説很難。“首先,這個地方真的是遠。還有一個困難,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

  但他又對記者説,他“這一輩子一直在做困難的事”,他就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實際上,在首個會昌戲劇季期間,除了遇到“水果哥”等觀眾從各地專程來會昌看戲,記者還看到多個江西省內旅行團在導游的帶領下游覽會昌戲劇小鎮,更看到當地居民攜家帶口、三五成群在小鎮探索,他們對每一個街頭演出、每一個建築、每一個裝置都充滿好奇。

  在賴聲川的設想中,會昌戲劇小鎮終將成為一座燈塔,影響附近的贛南地區,再輻射到福建、廣東,吸引全國各地的觀眾、文青來到這裡。

  會昌的兩棵大榕樹——450歲的智榕和380歲的慧榕給了賴聲川靈感,他手繪出土地之下燈泡在發光,土地之上榕樹枝葉繁茂的草圖,再經設計師黃海修飾,成為會昌戲劇小鎮的視覺概念圖。“燈泡在下面,照亮所有的根,所有的根再長出所有的樹來”。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