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珠寶業的興盛秘訣
這是2023年9月6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68屆曼谷珠寶首飾展上拍攝的寶石
耀華力路的黃金、石龍軍路的銀飾、是隆路的寶石,是曼谷珠寶行業的三大地標,也見證着曼谷加冕“珠寶之都”的輝煌。
文/《環球》雜誌記者 王騰(發自曼谷)
編輯/馬琼
“對於珠寶行業的人來説,泰國是‘尋寶’的天堂。”35歲的中國珠寶商馬煜,不久前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出國收購寶石之旅,而她“尋寶”的首站便是泰國尖竹汶府。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報告稱,2023年9月泰國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其中寶石及珠寶飾品(包括黃金)出口值同比大幅增長,增幅達40.1%。那麼,泰國珠寶何以贏得國際市場青睞?
“月亮之城”
地處泰國與緬甸邊境的尖竹汶府,在泰語中的含義是“月亮之城”,這裡不僅盛産榴蓮,更是聞名遐邇的寶石産地。尖竹汶府紅藍寶石的開採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500年後的今天,雖然水泵與鏟子叮噹作響的開採場景正在逐漸消失,但尖竹汶府已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寶石切磨中心。
“除了原有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也是泰國發展成為寶石集散和加工中心的重要因素。”據泰國珠寶商聯合會前中國顧問、永泰珠寶公司董事長李嘉淳介紹,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於東南亞多國持續動蕩,地處區域中心的泰國迎來眾多鄰國珠寶行業從業者。
李嘉淳説,尖竹汶府的紅寶石礦已近枯竭,尚有部分藍寶石礦還在開採,但多年來,圍繞珠寶行業形成的加工團隊與交易市場已在泰國形成,並發展出從上游到下游的整個供應鏈和基礎設施。
目前,泰國7000多萬人口中有超過70萬從事珠寶行業相關工作,已註冊的企業家約1.2萬人,這支技術精湛的專業隊伍持續不斷推動着該行業發展。
據泰國珠寶學院主任蘇梅德介紹,泰國珠寶行業不僅擁有世界公認的切割、打磨等手工藝技術,同時發展出能夠提高有色寶石品質的熱處理加工工藝等核心技術,使得泰國成為許多全球珠寶品牌的製造基地。
與此同時,泰國也是眾多國際寶石開採企業和珠寶商的重要交易地點。李嘉淳説:“像總部位於阿聯酋迪拜的Fura Gems等大型寶石開採企業每年都會在泰國進行幾次公盤(賣方把準備交易的物品在市場上進行公示,讓業內人士或市場根據物品的質料,評議出市場上公認的最低交易價格,再由買家在該價格的基礎上競買),並邀請行業內比較頂尖的珠寶公司參與競拍。”
而對於中小珠寶商來説,位於尖竹汶府的寶石街或曼谷的珠寶交易中心則是更“接地氣”的交易場所。馬煜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寶石街的商鋪有點像“地攤”,人頭攢動、貨也多,能不能淘到物美價廉的裸石很考驗從業者的眼力。
“珠寶之都”
耀華力路的黃金、石龍軍路的銀飾、是隆路的寶石,是曼谷珠寶行業的三大地標,也見證着曼谷加冕“珠寶之都”的輝煌。
根據泰國珠寶學院統計數據,目前泰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有色寶石出口國,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東盟、印度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泰國工業聯合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泰國珠寶出口額超過15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由於國際旅行逐漸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且消費者正在重拾信心,泰國珠寶學院預計,2023年泰國珠寶出口額將增長10%至15%。
長期以來,珠寶行業一直是泰國經濟的支柱之一,在出口行業中排名前五,僅次於汽車及零部件、計算機及部件、橡膠製品和塑料。蘇梅德&&,世界上80%以上的紅寶石須送往泰國進行加工,然後再重新出口至其他國家,這也使泰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珠寶中心”之一。
除卻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悠久的工藝遺産與技術精湛的加工團隊,泰國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本國珠寶行業的發展。由於珠寶是科學與藝術的複雜融合體,難以通過人工智能或自動化系統輕鬆實現,所以該行業在泰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中發揮着獨特而關鍵的作用。為此,泰國政府不僅在稅收、金融與法律法規方面同私營部門密切合作,同時積極舉辦相關活動,推動泰國珠寶行業全球化。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68屆曼谷珠寶首飾展上,來自21個國家的1100余家珠寶商參展,展會吸引了117個國家的近4萬名觀眾,累計交易額達33億泰銖(1泰銖約合0.20元人民幣),使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寶展之一。
為增強全球珠寶商對泰國珠寶檢驗的信心,鞏固曼谷在珠寶貿易行業的地位,展會期間,泰國珠寶學院還與中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舉行合作儀式,力圖加強泰國寶石檢驗的標準化程序,並探索共同制定全球檢驗標準。
璀璨的未來?
17歲就進入泰國珠寶行業的李嘉淳,如今已在業內摸爬滾打30餘年,作為親歷者的他見證了泰國珠寶産業的發展與輝煌,也意識到未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李嘉淳看來,一方面,寶石産地的轉移無疑是泰國珠寶行業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之一。“經過多年的開採,泰國的寶石礦藏正在逐漸枯竭,很多珠寶商紛紛出國尋找原石。”據李嘉淳介紹,目前寶石出産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以及斯裏蘭卡、阿富汗、緬甸等地。
上述地區囿於安全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較泰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珠寶産業鏈,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或將對泰國的行業地位構成挑戰。
另一方面,得益於多年的積累和培育,泰國的珠寶加工産業與工藝技術相比其他國家有5至10年的領先優勢,但後起之秀的發展速度同樣不可小覷。
剛參加過上海進博會的李嘉淳對中國近年來珠寶産業的發展印象深刻。“中國在珠寶加工能力和鑲嵌技術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同時中國將一些前沿科技和新穎設計也融入到珠寶産業當中,帶動了産業的快速發展。”李嘉淳説。
而泰國珠寶加工從業者已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泰國很多珠寶加工師傅已五六十歲,雖經驗豐富,但視力不好,體力也跟不上了。”李嘉淳説,由於工作繁重而枯燥,新一代泰國年輕人並不願意進入珠寶加工行業,造成行業內“後繼無人”的局面。
李嘉淳&&,珠寶加工行業的未來發展,既需要政府的持續引導,也需要企業産生共鳴。“我們需要培養多少相關人才、如何有效培養他們、如何提高他們的待遇,這些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璀璨的“珠寶之都”未來是否會繼續煥發新的活力,是留給包括李嘉淳在內的泰國珠寶人新的課題,等待着他們去尋找答案。
來源:2023年12月27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