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一條條“黃金旅游通道”
2023年10月22日,在雲南省景洪市曼聽村村民經 營的一處“ 傣家樂”,村民為就餐的游客服務
中老鐵路開通前,老撾和西雙版納州都沒有鐵路。開通後,中國的玉溪、普洱、西雙版納,老撾的瑯勃拉邦、萬榮、萬象,以及像城子村一樣鐵路沿線的不知名小村落,開始出現在各國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清單上。
文/《環球》雜誌記者 樂艷娜 嚴勇 喻佩
編輯/張海鑫
在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的磨憨站上車,沿着中老鐵路中國段(也稱玉磨鐵路)北上,一路梯田密布、茶園疊翠,差不多1個小時,就能抵達位於西雙版納州首府景洪市的西雙版納站。
在毗鄰這條鐵路的動臘縣關累鎮傣族村寨城子村,村民紛紛將自家小院打造成農家樂。“國際旅客列車開行了,我們能接待許多從老撾、泰國來的游客。”城子村村民小組小組長岩罕捧説。
中老鐵路開通前,老撾和西雙版納州都沒有鐵路。開通後,中國的玉溪、普洱、西雙版納,老撾的瑯勃拉邦、萬榮、萬象,以及像城子村一樣鐵路沿線的不知名小村落,開始出現在各國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清單上。
跨境線路的打通,不僅能帶動跨境旅游的繁榮,更能極大地推動沿線城鎮的經濟發展。中老鐵路、中蒙俄“萬里茶道”跨境旅游線路、中吉烏鐵路項目……這些已經開通和正在“路上”的規劃,有望將跨境旅游從邊境地區進一步擴展到沿線所有區域,為跨境旅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打卡一列車
2023年11月13日2時02分,“中老·雲貴鄂”旅游專列從北京豐&站準時發出。本次行程中,旅客們先乘旅游專列沿京廣、滬昆普速列車線路,途經貴州荔波、安順到達雲南昆明,再換乘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抵達老撾萬象,在老撾游覽萬象、萬榮、瑯勃拉邦等地景點,返程途中還將經過雲南西雙版納和湖北赤壁等景區。
這是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圍繞京津冀地區旅客境外游需求,採用“旅游專列+跨境列車”的旅游新模式,以“打卡中老鐵路的‘網紅列車’——體驗老撾深度游”為主題,精心打造的15日行程旅游産品。
一個月前的10月13日,從萬象到西雙版納的火車上,來中國旅游的43名泰國游客在四晚五天的行程中,游玩了西雙版納森林公園、總佛寺和昆明石林風景區、圓通寺、官渡古鎮等景點,還觀看了動巴拉娜西歌舞秀。
“近期,到中國旅游的泰國游客很多,僅僅這個月我就接了4個泰國團,共計120人,是恢復通關以來最忙的時候。”雲南省國際旅行社西雙版納分公司的泰國導游小甘告訴《環球》雜誌記者。
2023年10月泰國有兩個小長假,共計6天,加之雲南氣候涼爽宜人,磨憨口岸迎來泰國旅游團的入境高峰。據磨憨口岸統計,僅10月13日一天,就有500多名泰國游客入境。
中老泰三國旅游的熱絡,背後離不開中老鐵路的貢獻。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採取朝發夕至運行模式,每日雙向對開各1列,全程經停昆明南、普洱、西雙版納、磨憨、磨丁、瑯勃拉邦、萬榮、萬象8個車站,包括鐵路口岸通關時間在內的全程旅行時間均為10小時30分,是縱貫中國與東南亞的黃金旅游通道。
在中老鐵路開通前,西雙版納州沒有鐵路,從景洪去昆明走公路大約需要9小時,現在最快只需3小時24分鐘。而從萬象到景洪,僅需5個多小時,中間也不需要經歷輾轉倒車和繁瑣的通關手續。
這不僅使得西雙版納等地的外國面孔更多,也出現了村寨集體打卡的有趣現象。據西雙版納站副站長魏成宣介紹,中老鐵路擴大了省內短距離的“周末旅游圈”,一到周末,一些少數民族群眾,會以村寨為單位,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七八十人,集體出行,坐火車“打卡”。他們會穿着相似的民族服飾盛裝出行,“很有儀式感,成為車站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2023年10月10日,在“萬里茶道”文化旅游推介會現場,參會嘉賓在品嘗宜紅工夫茶
這種現象不僅僅是中國段特色,老撾段也同樣如此,而且吸引來的不僅僅是老撾民眾,還有泰國和越南等周邊國家游客。在泰國靠近老撾邊境的城市,就有旅行社組織的中老鐵路乘車一日游項目。由昆明市發起成立的昆明國際友城旅游聯盟,也正謀劃搭乘中老鐵路“快車”,加快構建跨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新生態。
“鐵軌的‘硬聯通’促進中老兩國人民的‘心聯通’。”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馬勇説,國際旅客列車的開行,對於方便沿線民眾出行、推動兩國旅游發展、促進兩國經貿往來和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萬里茶道”重煥生機
2023年10月10日,第七屆中俄蒙三國旅游部長會議在湖北武漢舉辦,中俄蒙三國旅游部門和相關協會代表共同簽署了《中俄蒙建設和推進“萬里茶道”跨境旅游線路聯合行動方案》。與會代表認為,該方案有助於三方以具體合作項目推進“萬里茶道”跨境旅游線路建設,促進三國游客互訪量有序恢復。
茶葉在幾個世紀前從中國傳入俄羅斯後,逐漸為當地居民接受並喜愛,俄羅斯因此發展了本國獨特的飲茶文化。自17世紀末開始,伴隨着俄羅斯市場對茶葉需求的不斷增加和中俄茶葉貿易的逐漸興盛,以大盛魁商號為領頭羊的晉商抓住機遇,貫通了南起武夷山、北達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茶葉貿易之路,這條長達1.3萬公里的貿易通道被稱作“萬里茶道”。
在兩個半世紀裏,萬里茶道“彼以皮來,我以茶往”的貿易不斷,成為歐亞大陸重要國際商道之一。然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海運、鐵路運輸的發展和俄國對我國茶葉需求的減少,萬里茶道逐漸萎縮直至廢弛。如今,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萬里茶道在沉寂一個世紀後,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國市長會議的代表簽署倡議書,邁出萬里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步伐。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萬里茶道申遺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
眼下,當年的“萬里茶道”沿線已開通發達的航空、公路和鐵路運輸網絡,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動中蒙俄三國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跨境旅游成為其中頗具吸引力的項目。據蒙古國文化部國家文物研究中心主任恩和巴圖介紹,蒙古國境內“萬里茶道”沿線遺址點有300余處,目前正積極打造世界級游牧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申報、推進工作。
俄羅斯聯邦駐華商務代表處在10月10日第七屆中俄蒙三國旅游部長會議結束後&&:“在這條線路內,計劃首先開發觀光和教育旅游方面的産品。沿途景點和設施將包括展出茶葉貿易相關展品的博物館、酒店、休閒娛樂場所、療養會館、貿易企業及餐館。”
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瓦赫魯科夫強調,“我們正在與交通管理、邊境和海關部門積極合作,18個俄羅斯地區已提交了關於豐富‘萬里茶道’項目內容的建議,這涉及景點、酒店、旅行社和當地旅游線路。”
在中國,這條線路上的許多城市也在打造與“萬里茶道”相關的旅游項目。比如武漢,19世紀中期,俄羅斯商人紛紛前來漢口開展茶葉貿易,並開設茶廠。到19世紀末,漢口茶葉出口量已佔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60%以上,漢口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茶港”。如今在武漢漢口區沿江大道一帶,仍可見多棟當年俄商修建的俄式建築,它們共同見證了中俄茶葉貿易的歷史。在2023年10月10日同樣於武漢舉行的“萬里茶道”文化旅游推介會上,中國發布了非遺、文化街區、旅游景區3個類別共27個“萬里茶道”文化旅游品牌。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杜江説,中俄蒙三國地緣相近、人民相親,開展旅游合作具備先天地緣優勢和深厚傳統積澱,希望繼續完善中俄蒙三國旅游合作機制,不斷充實三國旅游合作內涵,豐富優質旅游供給,着力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並堅持務實合作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共同培養更多青年人才。
更多的可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8月2日發布消息説,受吉方委託,中方技術專家已飛抵吉爾吉斯斯坦,開啟中吉烏鐵路項目外業勘察工作,標誌着項目可研工作全面啟動。這説明自2022年以來,中吉烏鐵路項目在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方共同努力下,取得階段性進展。根據規劃,中吉烏鐵路全長約523公里,其中中國境內213公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260公里,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約50公里。
同年12月27日,中國援尼泊爾中尼跨境鐵路技術援助專家組抵達尼首都加德滿都。尼泊爾鐵路局官員&&,這標誌着中尼跨境鐵路(尼泊爾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邁出“新步伐”。
除了這些正在規劃中的鐵路線,直接坐著火車出國的跨境線路,已經在運營的還有北京-莫斯科、北京-烏蘭巴托、南寧-河內、丹東-平壤、烏魯木齊-阿拉木圖/阿斯塔納等多條。而隨着中國與周邊國家互免簽證等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文旅品牌開始推出類似於“萬里茶道”的跨境旅游線路,如中哈俄環阿爾泰山12日跨境旅游線路、“陸上桂林”至“海上桂林”跨境旅游線路(中國廣西東興和桂林與越南廣寧芒街和下龍),跨境旅游的方式和內涵正在不斷擴展。
在2023年10月24日舉行的2023年金磚國家旅游部長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跨境旅游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交流,有助於更好地消弭偏見、形成共識,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相鄰國家基礎設施的共同改善、跨境旅游線路的優化設計,無疑將使跨境旅游呈現
來源:2023年12月27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