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俄羅斯”展,意在提振民心
11月11日,俄羅斯民眾前往“俄羅斯”展參觀
諸多觀察人士認為,這場將持續近半年的“俄羅斯”展非同尋常,試圖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下展示俄各領域成就,凝聚民心、提振士氣。
文/《環球》雜誌記者 劉愷(發自莫斯科)
編輯/胡艷芬
11月10日,俄羅斯莫斯科全俄展覽中心的“航天與航空館”內,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的員工阿廖娜和亞歷山大舉行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太空”婚禮:身穿太空服的“司儀”手捧地球儀緩步上前,兩人從地球儀的頂端取下婚戒並為對方戴在手指上。包括宇航員謝爾蓋·科薩科夫在內的眾多航天人士見證了兩位新人的幸福時刻。
這是發生在“俄羅斯”國際展覽暨論壇(簡稱“俄羅斯”展)上的溫馨一幕。這也是“俄羅斯”展上舉行的首場婚禮。截至11月21日,已經有10對新人在“俄羅斯”展上舉辦婚禮。
11月初至今,盛大的“俄羅斯”展吸引了眾多俄羅斯民眾前去參與,這場活動成為了民眾盛大的節日。
諸多觀察人士認為,這場將持續近半年的“俄羅斯”展非同尋常,試圖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下展示俄各領域成就,凝聚民心、提振士氣。
“非同尋常”的展覽
“俄羅斯”展的舉辦地為位於莫斯科的全俄展覽中心(原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不僅規模宏大,而且舉辦時間、陳設內容、參觀人數均創下新紀錄,充滿“非同尋常”的意味。
從時間看,展覽從11月4日開始到明年4月12日結束,長達161天。開幕日是俄羅斯人民團結日,閉幕日是宇航員日。如此長的展期在蘇聯和俄羅斯歷史上從未有過。
從展覽內容看,89個地區、22個聯邦政府機構、20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參展,共有131場展覽。其中包括新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幾個地區。
主辦方數據顯示,“俄羅斯”展的前3天就有45萬參觀者,創下全俄展覽中心的觀者人數新紀錄。主辦方預計,整個展覽期間可以吸引多達2000萬人次前來觀展。俄羅斯政治學家亞歷山大·魯達科夫稱其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很顯然,展覽已變身為俄羅斯民眾的盛大節日。全俄展覽中心在蘇聯時期是展示各加盟共和國經濟成就的場所,佔地325公頃,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展覽館、博物館和娛樂綜合體,蘇聯解體後,此地成為莫斯科知名景點,《環球》雜誌記者曾多次到此參觀。
日前記者來到全俄展覽中心採訪。還未到門前,就看見道路上、廣場內人潮涌動,摩肩接踵,目測達到平常人流的數倍。在展覽館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巨幅俄羅斯地圖為造型的電子屏幕,地圖由眾多板塊組成,每個板塊都展示了特定地區的特色,以此來強調俄羅斯的多民族性。進入展覽館後的首個主要展覽名為“俄羅斯成就”畫廊,它被設計成一個對撞機式樣的巨大隧道,高近10米、長166米的通道,兩側安裝了巨大的電子屏幕,游客可以一邊走一邊“沉浸式”領略俄羅斯近20年來在各領域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記者發現,除了原有的展覽廳,全俄展覽中心還新建了十幾棟建築,每棟建築前也都擠滿了人。記者費時6個多小時,也只參觀了不到一半展覽。在展示俄羅斯各聯邦主體的75號館內,記者遇到幾撥青少年參觀團,他們在導游的帶領下,一邊聆聽講解,一邊參觀;集中體現俄羅斯重要科技成就的一號館,吸引了眾多父母領着孩子排隊,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每個人平均排隊40分鐘才能進入場館。
到晚上6點,天色已黑,初冬的莫斯科氣溫已接近零攝氏度。但在幾個主要的展廳前,依然排着200米到300米的長隊。記者隨機採訪發現,很多人是專程從外地來到首都參觀“俄羅斯”展的。
多重意味,用心良苦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戰略研究與預測研究所所長德米特裏·葉戈爾琴科夫、俄羅斯民主問題研究基金會主任馬克西姆·格裏戈裏耶夫等認為,“俄羅斯”展的舉辦有多重目的:
一是展示成就。論壇主辦方&&,展覽“是在同一個&&上展示俄羅斯在各行業取得的成就,向俄羅斯人展示現代俄羅斯的真實情況,俄羅斯人足以為此感到自豪”。
格裏戈裏耶夫認為,這次展覽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成就集中在一個&&上,足可以與蘇聯首屆國民經濟成就展相媲美,甚至在很多領域和精細化程度上更加出色。魯達科夫&&,這次展覽打破了人們多年來對俄羅斯落後的刻板印象,“許多游客甚至會對國家的新形象以及俄羅斯聯邦正在實施的大型項目感到震驚”。
多位普通游客向《環球》雜誌記者&&,在“俄羅斯”展上看到了自己國家不同領域的進步與發展,有許多成就是他們以往所不了解的,這證明了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和封鎖非但沒有變弱,反而愈挫愈強,在未來甚至有機會成為許多行業的世界領先者。
二是凝聚民心。葉戈爾琴科夫認為,西方輿論總是盡可能地貶低俄羅斯的成就,俄羅斯民眾也常常受到外部言論的影響。他認為普京總統舉辦“俄羅斯”展的決定非常及時,讓每個俄羅斯人都可以看到國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格裏戈裏耶夫認為,“俄羅斯”展為期近半年,這可以確保盡可能多的人參觀展覽,從而最大程度提振社會民眾對國家發展和應對西方制裁的信心。
此外,展覽對促進俄羅斯各地區的自我展示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一方面,每個聯邦主體都擁有展示工業、經濟和文化成果的&&;另一方面,各地區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來自薩哈林州的工作人員季馬認為,該州展覽就是要向更多民眾展示邊遠地區的發展成果。
三是展示執政團隊形象。記者發現,眾多俄羅斯高官在展會亮相,僅開幕當天,就有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裏·佩斯科夫、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副總理尤裏·特魯特涅夫、總統顧問馬克西姆·奧列什金等,在“知識”馬拉松等活動上亮相。俄政府甚至在展覽館建立了永久性的俄政府協調中心分支機構,未來在此舉行辦公會議,向民眾展示政府工作。分管能源事務的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11月4日在現場主持了天然氣領域工作會議。按照計劃,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將出席“俄羅斯”展重要活動。
一場大型“國家秀”
記者觀察認為,此次“俄羅斯”展堪稱舉俄羅斯全國之力舉辦的一場大型“國家秀”。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29日,普京就簽署了關於舉辦“俄羅斯”展的總統令,任命俄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謝爾蓋·基裏延科擔任組委會主席,全權負責活動籌辦,而僅籌備工作就耗時近8個月,對該活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展將展覽和論壇集為一體,充分利用全俄展覽中心的現有建築並新建展館,其活動方式不僅僅是各領域成就展覽,還組織了全國各地區互動性展&,設計了眾多大師班、演唱會、時裝秀、影視劇放映、論壇甚至新人婚禮活動,還為青少年組織各種知識講座。主辦方透露,至明年4月12日閉幕前,“俄羅斯”展將舉辦包括明星演唱會在內的2000余場文化娛樂活動。
大型企業如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俄羅斯儲蓄銀行等均設立了專門展館。此外,本次展覽還提供免費交通,設立網上展館,組織媒體進行報道。
俄羅斯政治學家阿納斯塔西婭·斯列波娃認為,“俄羅斯”展“萬花筒”式地呈現了俄羅斯在工業、醫學、科學、文化、建築、新技術和其他領域的成就,同時也是俄羅斯文化密碼的展示,將增強民眾對國家發展和未來建設的信心。
記者發現,“俄羅斯”展的投入並非不顧成本,而是通過美食節、各地品牌産品展銷等方式創造經濟收益。大量游客的涌入,還帶動了零食、飲料小賣店的銷售,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
“俄羅斯”展主辦方透露,活動結束後,一部分建築和展廳將被留下來作為永久性陳設,一部分展品還會到地方展出。未來,“俄羅斯”展繼續舉辦也大有可能。
來源:2023年12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